书城军事枪林弹雨话长征1
29706800000013

第13章 吴起镇巧打骑兵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部队编成的陕甘支队,翻过了长征路上最后一道大山——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苏区的边沿吴起镇(今吴旗镇),终于走完了二万五千里漫长征途的最后一段路程。

吴起镇,据说是为纪念战国时代的名将吴起而命名的。镇子坐落于洛河东岸,在保安县境内。当时,陕北红军在这一带进行着频繁的游击战争。

因遭敌人的连年破坏和洗劫,群众大都迁入深山沟。陕甘支队来到时,只见街上的砖窑洞,都成了颓垣废洞,尚有数十户人家,住在街外靠山的窑洞里。

在镇子土墙上,有陕北红军写的“打土豪、分田地”等醒目的标语;在一处破窑洞的门口,还挂着苏维埃政府的牌子。

虽然破败,红军指战员们却感到无比的亲切,终于到“家”了嘛!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是跟随陕甘支队第1纵队(原红1军)先到吴起镇的,彭德怀则跟随第2纵队(原红3军)、第3纵队(原军委纵队)尚在吴起镇以西的地区。陕甘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杨尚昆与当地的党组织和部队取得了联系,并将当地情况报告给中央,中央即决定陕甘支队在此休整7天。但刚刚休息一天,敌人的骑兵部队就追上来了。

原来,蒋介石未能在长征途中实现其歼灭中央红军的毒计,曾数次发出“六载含辛茹苦,未竟全功”的哀叹;当听到红军已到陕北,乃急急命令国民党中央军毛炳文部和马鸿逵、马鸿宾、东北军的骑兵部队,进行堵截并歼灭红军陕甘支队。他在密电中说:“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兹令你们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根据蒋介石的命令,敌人骑兵部队一直在红军陕甘支队后面穷追不舍。陕甘支队到达吴起镇,敌军先头部队也到了吴起镇西边的唐儿湾、刘家亭子一带,其中一个团正向吴起镇北面迂回。

当天晚上,党中央在吴起镇召开了第1纵队团以上干部会,研究与敌人骑兵作战的问题。

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这里已是陕北苏区的边沿,我们不能把敌人带进苏区,要把“尾巴”切掉。这一仗必须打,而且一定要打好。

会后毛泽东发电报给彭德怀,要他立即赶到吴起镇商讨作战事宜,暂时把第2、第3纵队交给叶剑英、邓发指挥。

第二天,彭德怀到吴起镇见到毛泽东和林彪,具体研究了敌情、地形和红军的作战部署,确定给进犯的敌军骑兵以坚决的打击。随后由彭(德怀)、毛(泽东)、林(彪)三人签署一份电报,向陕甘支队第1、2、3纵队发出战斗命令。彭德怀连夜返回前线,亲自指挥作战。

红军过草地时,曾打过藏族上层反动势力的骑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乍看起来,骑兵倏忽而来,倏忽而去,速度非常之快。但只要两三个人背靠背围成一圈,专门射击敌骑兵的坐骑,敌骑兵就难于施展其伎俩了。

马一打趴下,骑兵多半摔个半死。关于打骑兵的要领,第1纵队1大队参谋长耿飙在通渭城向毛泽东作过汇报。毛泽东听得很有兴趣,笑着说:“射人先射马嘛。

什么东西都有个规律,有一长必有一短。你们可以编一个打骑兵的歌子,让大家学。”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红军部队里真的编了一首《打骑兵歌》,大家都学会了唱。

第1纵队1大队在六盘山下的青石嘴打东北军的骑兵获胜后,红军战士就自豪地唱起了这首歌。

这次在吴起镇打敌人的骑兵,红军的信心更足了。

毛泽东和彭德怀亲自进行战斗部署:

以第3纵队的干部团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集结和展开;以2纵队为左翼;以第1纵队在正面,向吴起镇西北面头道川的敌骑兵进行突击。头道川在吴起镇西北面约4里的地方,它夹在吴起镇正对面的两座大山之间,是一条由西向东流向的季节河流冲刷而成的干涸河道,弯弯曲曲,时宽时窄,是一个便于发扬火力、大量杀伤骑兵的好战场。而这个战场也是毛泽东和彭德怀亲自选定的。紧接着,红军的几百挺轻重机枪和大批步枪、手榴弹做好了准备,单等敌人到来。

10月21日上午,敌人的骑兵进到吴起镇。干部团团长陈赓等首先发现了敌情,一队一队的敌骑兵越来越近。原来,敌骑兵分成方队前进,每个方队都是清一色的战马。红的一队,黄的一队,白的一队,接着又是红的一队……依次循环。陈赓风趣地说:“像检阅一样,够威风。”团特派员欧致富说:“等会儿,就让他黄红白黑一锅烧,我们南方叫‘烧杂烩’。”

敌人骑兵刚进入红军的伏击圈,彭德怀司令员就下达了“攻击”的命令。只叫“叭”的一声清脆悦耳的枪声像一道闪电,引发了雷霆,惊破了敌胆。顿时,埋伏在两边山岭和山沟里的红军的轻重机枪、手榴弹和步枪一齐向敌人猛射、猛投,打得敌人人仰马翻,人嚎马嘶,七零八落,伤亡枕藉。敌人阵脚大乱,前面的妄图往前冲,被红军拦腰猛打;后面的想紧急驰援,又被自己的败骑冲散。人踏人,马撞马,乱成一片。受惊的战马狂奔乱跳,敌兵纷纷落马,有的腿还套在马镫里,硬是给惊马拽着飞奔。川道上荡起了滚滚黄尘,拌着硝烟,弥漫了整个战场上空。

这一仗,红军干脆利索地击溃敌人一个骑兵团,冲垮另外两个团,俘虏敌官兵700人,缴获战马100多匹,迫使敌军停止追击,远离了苏区。

这一仗,是毛泽东坚持要打的,他要用战斗的胜利作为和陕北红军的见面礼。

在战斗打响的当天上午,毛泽东带着警卫员和通信班亲自来到前线,由作战科长伍修权陪同进入彭德怀的指挥所。他频频用望远镜观察战场情况,直到听出枪声渐渐移向远方,判定敌军已经溃退,才离开前线回到住地。

这时的毛泽东,心情激动,难以成眠,不禁涌动了诗兴,提笔写下了一首赞扬这场战斗的指挥者彭德怀的六言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战斗结束,彭德怀来到毛泽东住处,看到桌子上放着毛泽东写的这首诗。当看到最后一句时,彭德怀觉得胜利不应归功于他个人,立即拿起笔来,把“惟我彭大将军”改为“惟我英勇红军”,随后仍将诗稿放回原处。

这体现了毛泽东和彭德怀之间的深厚战斗友谊,也体现了彭德怀的谦逊诚恳的伟大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