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枪林弹雨话长征1
29706800000007

第7章 英雄飞夺泸定桥

中央红军先遣队夺取了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又找到3只小船,就开始用这4只船运送红军过河。但因渡口狭险,水势湍急,小船往返一次要一个小时左右。这样缓慢的速度,估计要1个月才能把红军全部渡完。这在当时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国民党各路追兵离安顺场只有几天行程,如不能迅速过河,处于这种狭隘河谷地带,是极端危险的。刘伯承曾指示工兵连设法架桥,也失败了。

5月26日中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来到安顺场红军先遣队司令部。刘伯承详细汇报了渡船和架桥失败的情况,大家进行了讨论和研究。最后,毛泽东归纳大家的意见,决定兵分左右两路,循大渡河两岸溯河而上,夺取上游泸定桥,后续部队从泸定桥过河。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战略性措施,只有夺取泸定桥,我军大部队才能迅速渡过大渡河,避免石达开的命运,才能转到川西会合红四方面军。万一会合不了,过河的一部分红军也可到川西去开创个局面。

5月27日清晨,中央红军已经到达大渡河边的部队,按毛泽东的部署,分左右两路沿大渡河两岸向泸定桥急进。右路是从安顺场过河的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从东岸北上赶向泸定桥;左路是红1军团第2师、红1军团军团部和红5军团,由林彪率领,从大渡河西岸赶向泸定桥。

两支英雄部队,夹大渡河北上,情景真是动人。东岸的红军边行军边不断地向西岸的战友又是喊又是比划手势,意思是告诉那里有敌人,要他们注意。西岸的红军也是一样关怀着东岸的战友。虽然由于河水的咆哮,大家什么也听不见,但战友的关怀却鼓舞着每个红军战士前进战斗的情绪。毛泽东采取的这种夹河而上的办法是很高明的。因为大渡河并不宽,越往泸定桥前进就越窄,只有百米左右,两岸的敌人都可以隔河对射,封锁红军前进的道路。红军夹河而上,就可以消灭和驱逐两岸的敌人,保障对岸同志的安全。

左路由红2师4团为先遣队,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军委急电,限定他们29日必须夺取泸定桥。他们以急行军的最大速度,27日从安顺场出发,还要一边走,一边消灭路途上碰到的敌人,真是行走如飞。他们在路上接二连三地打了几次胜仗,俘虏了敌人的营长、连长等数百人。他们冒着大雨,日夜兼程,黑夜点起火把赶路,第二天用的是“一天二百四十里”的速度,终于在29日晨6时,提前半天抵达泸定桥西岸。

在他们离泸定桥还有近百里路程时,突然发现对岸山坳上有敌人点着火把的行军队伍。原来是国民党第24军的一个营,奉命去增援泸定桥。红军和敌人在大渡河的东西两岸,进行着速度和毅力的竞赛。

时间这样紧促,怎么办?点火把吧,怕被敌人发觉;不点火把,摸黑走得太慢,敌人会先赶到泸定桥,将加大夺桥的难度。

“我们也可以点火把!”杨成武急中生智,向黄开湘建议。

黄开湘一听,认为是个好办法,但须慎重。他担心地说:“我们同敌人仅一河之隔,如果敌人向我们联络,怎么办?”

杨成武说:“我们这两天消灭、打垮了敌人一个团,他们的番号不是现成的吗?!”

两人取得了一致意见后,马上做好了一切准备,点起火把,同对岸敌人的火把交相照映,齐头并进。

果然,透过风雨声和大渡河的涛声,对岸传来了敌人的军号声和微弱的问话声:

“啥子部队啊?”

红军司号员马上吹起了敌人的联络信号,四川籍战士也提高喉咙大声回答敌人的问话。

对岸敌人果然相信了。糊里糊涂地同红军隔河走了几十里。夜里,风大,雨骤。对岸的火把忽然不见了。敌人宿营了。红4团则抓住这个机会加速前进,终于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并击溃了桥西岸的敌人,迅速占领了西桥头。

夺取泸定桥的更艰巨的战斗任务,摆到红军指战员的面前。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是四川通往康藏地区的咽喉。桥建成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全长约100米,宽约3米;桥身用13根碗口粗的铁索联成:两边各有两根铁索做桥栏;底下并排9根铁索做桥面,铁索间相距约30厘米,上面铺设木板。每根铁索由一千个左右的铁环连成,重达两吨左右。铁索两头锚定于两岸桥台。桥台用条石砌成,上面盖有亭子。铁索桥身悬空摇曳,人行其上,随桥摆动,下临激流,水声如雷,真令人有惊心动魄、不寒而栗之感。

泸定桥头两侧是重山峻岭,高崖耸立。桥头立有“古泸定桥”等石碑,石碑上镌刻着描绘泸定桥险峻形势的诗句:

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

这时,国民党已派有两营敌军驻守泸定城,一个营守城,一个营防守桥边左翼阵地。桥头已筑好工事。敌人利用桥亭,垒起沙袋,构成了一个坚固的桥头堡,射孔里架着机关枪。桥西头铁索上的木板,已被敌人拆除,只剩下光溜溜的铁索。幸亏红军先遣队来得快,铁索上的木板尚没有来得及全部拆除。

敌人凭着这一道险关,认为红军插翅也难飞越。他们的气焰十分嚣张,竟疯狂地向红军叫喊:“你们飞过来吧,我们交枪啦!”“有种的飞过来!”并不断地用机枪向对岸扫射。

红军先遣队第4团,决心按照军委指示,迅速夺下这座桥。他们进行了紧急的夺桥战斗动员和组织工作。当他们在附近的天主堂召开全团干部会议时,敌人的开发迫击炮弹打来,将天主教堂的屋顶炸了一个大窟窿,但没有伤着人。

政委杨成武乘机进行了政治动员。他说:

“敌人来给我们动员了,我们必须立即打过桥去,刻不容缓。”

各连连长争先恐后争当夺桥突击队。

团长黄开湘最后指定第2连为夺桥突击队。3连、1连为第一、第二梯队,跟随突击队正面突进,并负责铺桥板;以两个营的兵力组成严密的火网掩护,防止两侧增援之敌;将军团部临时拨来的教导营部署在打箭炉方向,监视、警戒康定方向的敌人。

29日下午4时,2连选出的22个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的突击队,由连长廖大珠任队长,发起了夺桥战斗。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亲自站在桥头指挥战斗。随着全团几十名司号员嘹亮激越的冲锋号声,所有武器一齐向对岸敌人猛烈开火。这时,只见廖大珠连长率领突击队战士,身背马刀,手持冲锋枪,腰扎手榴弹,在强大火力掩护下,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手攀铁栏杆,脚踩摇晃的铁索,向对岸猛冲过去。3连连长王友才率领的一梯队,紧跟在突击队员之后,背着枪,携着木板,手扶铁索,边爬,边铺桥板。

霎时间,大渡河上,军号声,枪炮声,呐喊声,波涛声,汇成一片,奇绝惊险,震天动地。

东桥头敌人被我突击队员的英勇行为吓得目瞪口呆,丧魂落魄,纷纷钻出工事,拔腿逃跑。

红色勇士们加快速度,扶栏前进。

正当勇士们快要冲到对岸桥头的紧要时刻,突然,敌人放火焚烧桥头的城门。

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东桥头被熊熊的大火罩住了,已到桥头的勇士们不禁为之一愣。

西桥头的指战员立即振臂高呼:

“同志们!莫怕火!冲呀!这是胜利的关键时刻!冲呀!”

“同志们!冲过去!敌人垮了!”

“前进!”突击队长廖大珠一跃而起,领头冲进了火海。21名突击队员同时跃起,向浓烟火海中猛冲过去。有的帽子着火了,甩掉帽子继续前进;有的眉毛烧焦了,毫不理会地继续冲锋;前面的不幸中弹落水了,后面的含着热泪继续跃进。正是他们的这种排山倒海、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终于震慑、制服了敌人,胜利地占领了东桥头。后续部队,在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下,亦快速冲过桥头,同突击队员们一起,打垮了企图顽抗的敌人。黄昏时分,左路军先遣队红4团胜利地控制了泸定桥和泸定城。

这次夺桥战斗,突击队员虽然伤亡了3个人,但他们完成了光荣而艰巨的重要使命。战士们自豪地登上城楼,鸣枪欢呼自己的胜利。

5月30日凌晨2时,红军右路纵队在刘伯承、聂荣臻率领下,也到达泸定桥,与左路纵队胜利会师。刘伯承、聂荣臻以极其兴奋的心情,在杨成武的陪同下,带着马灯,踏上铁索桥,从桥东走到桥西,俯视着桥下奔腾直泻的河水,细看桥上的每根铁索。刘伯承感慨地说:

“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随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也随部队到达泸定桥。

他们听了汇报,十分赞扬先遣队取得这次夺桥的重要胜利。

毛泽东等人在桥西大树下稍作休息后,和战士们一起,兴致勃勃地走上泸定桥。有的战士看了说:这样的桥,有我们一个班守着,谁也不用想过来。

毛泽东听了,笑道:

敌人嘛,总是敌人!他们和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不能相比的。

6月2日,红军大队全部胜利地渡过天险大渡河。蒋介石反动派妄图在大渡河边消灭红军的美梦,又一次像肥皂泡一样瞬息破灭了!

为了表扬红4团,中革军委向4团颁发了一面奖旗,并给团长、政委和首先过桥的突击队员,每人发了一套列宁装、一支钢笔、一个日记本、一个搪瓷碗、一双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