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清华的9种性格
29708700000029

第29章 北大清华的第八种性格:以寸草心,报三春晖(2)

所以,我们要明白,父母并不是在你的手里讨生活,他们也需要情感的交流。要知道,在老人的眼中,和你坐在一起,吃一顿热乎乎的饭菜,这远非是金钱可以换来的。因此,作为一个孝顺的子女,除了物质方面的关怀外,我们还要做到以下这几件事:

1).时常问候父母,经常打电话和父母交流

由于一些原因,我们不得不离父母很远,不能常常回家看望父母,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保证与父母经常电话沟通,一般来说,你与父母的电话沟通应保证每周一次,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找借口推辞。

不一定非要有事才打电话,你也可以只问问家里最近的情况,顺便也谈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父母只有知道你不回家的原因,知道你挂念着他们,他们才不会产生被遗忘的落寞。另外,在和父母通电话的时候,你应当多说话,不要只是不假思索地说“嗯”、“啊”、“不错”、“好”,这样父母就会感到你是在敷衍自己,失去了和你继续交谈的兴趣。

2).回到家和父母多聊天

回家看望父母的时候,就要专心地陪父母,不要再忙碌那些无关紧要的事。你可以和父母坐在一起聊天,说说你最近的情况,问问父母的健康,自己有什么决定等等,问问他们的意见。和他们聊天,父母就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也让他们感觉到你的心里始终装着他们。这样长期坚持下来,父母的心灵就会产生莫大的慰藉。同时,和父母经常聊天,还有防止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3).为父母做一些贴心的小事

父母还年轻的时候,我们回到家之后都习惯享受父母的关怀。然而,当父母逐渐老去,当我们回到了久违的家里,看到父母的白发,心酸是不言而喻的。这个时候,我们不妨为父母烹饪一碗精心调配的粥,洗一次脚,甚至只是带着他们去散散步,老人的心里都会感觉到很温暖。

4).陪父母过生日

不管我们多忙,距离多远,在父母生日的时候,必须赶回家里陪他们度过。当然,回家陪父母过生日并非说两句祝福、大摆一桌这么简单。

父母生日这天,我们一定要像小时候他们宠我们一样满足他们的爱好:如果父母喜欢游山玩水,那就为他安排一次旅行;如果父母身体欠安,那就送他两张保健卡;如果父母喜欢热闹,那就饭店里订上一桌,一大家子其乐融融……总之,无论用什么样的庆祝方式,你一定要在父母生日那天及时赶回家里。否则,即使你将天上的星星摘下来给他当礼物都没有任何意义。

说了这么多,还是多年前陈红那首《常回家看看》唱出了老人的心思:“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所以,作为子女的我们,不要以为给予父母优厚的物质生活就是孝顺,和父母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才是最与父母贴心的关怀!

4.父母是你永远的天空

能力再强,都不要忘了身后的父母。

程曜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他生在台北,长在高雄,是家里最好的孩子。

1998年,程曜一生操劳的母亲患脑梗死病倒了,需要人搀扶才能行动。妻子为了恢复他们的正常生活,希望出一笔钱把母亲送到养老院,程曜却坚持把母亲留在身边奉养。不管妻子如何劝他,程曜坚决不答应将母亲送走,因为这个原因,妻子最终选择了和他离婚。

因为台湾地区的护工很贵,为了照顾母亲,程曜下决心离开台湾。就在这个时候,他收到清华大学的邀请,虽然收入远没有在台湾的时候多,但因为在北京更容易找到护工的原因,程曜接受了邀请。2002年,程曜背着母亲来到了北京,把家搬到了清华园。从那以后,在清华大学校园,经常能看到程曜推着母亲散步,每周末他还推着母亲去香山。

2008年,母亲身体越来越差,已不能说话。每天上下班,程曜都到母亲床前,拍拍她的头,亲亲她。虽然母亲不能像以前那样“幺儿啊”,“儿子啊”地和他打招呼,但仍会开心地对他笑,算作对他的回应。

因为母亲的原因,程曜不能出国做学术交流,母亲身体一有不好的征兆,他就请假在家照顾。但是,程曜从来没觉得母亲是负担,他说:“当你爱一个人,她每天看到你都高兴地笑,这不是很好吗?你还能够祈求什么呢?”

2011年10月4日,程曜的母亲在北京去世。面对母亲的离去,程曜很伤心:“我都觉得是我妈不再支持我了,才走的。可能她觉得我快成功了吧,她也很痛苦,够了。”说到这里,倔犟的程曜眼圈红了。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程曜对母亲的不离不弃,让很多人感动不已,也成为清华园里的一段佳话。其实,孝顺父母是自己理所应当的一件事情。小时候,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除了照顾我们的衣食住行,还要努力打拼,为我们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那个时候,他们没有因为忙把我们扔到一边,没有因为累而对我们置之不理,他们毫无私心地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当我们有能力远行的时候,我们应当走到哪里,都心寄父母!

然而,我们在走入社会之后,会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一路陪自己成长的父母,和父母之间再没了小时候的那种亲密感。当面对父母时,我们总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已经成家立业了,已经能在社会上独当一面了,所以也不必再受父母的约束了。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对待父母的时候,在不自觉中就失去了童年时的那一份尊敬。

也许在我们看来,和父母的疏离是一种“长大”表现,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我们的行为对父母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

李斌小的时候,很喜欢听父亲讲故事,但是,长大之后,李斌却越来越不喜欢听老父亲讲话了。人老了都爱啰唆,说来说去都是些家长里短的小事,李斌的父亲也不例外,所以每次听到父亲眉飞色舞地讲他遇见的趣事儿之时,通常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很少将他的话放在心上,有的时候甚至表现得极不耐烦。

上周,父亲从社区里的活动中心下棋回来,异常高兴地向他描述他和棋友精彩的对局,以及自己的“战绩”如何辉煌。其实,当父亲一脸高兴地回来的时候,他就知道他今天肯定是多赢了几盘,所以,当父亲跟他说的时候,就没接话也没打岔,顶多点头嗯嗯两声。

看到李斌冷冰冰的样子,父亲也感到了乏味,扔下一句:“唉,总是这样。”然后悻悻地走了。

父亲的失望是不言而喻的。但不仅是李斌,他的一个女同事菲菲也是如此。因为做家务这样的小事和母亲拌了两句嘴,老人非常伤心,一时想不开寻了短,幸好发现及时抢救了过来。

菲菲被哥哥嫂子责备了一通,去医院看望老人时,还被在医院工作的大姐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大姐说:“老人干活肯定迟缓,说话啰唆,这时你就要耐心点,别催促,老人不可能像年轻人手脚那么利落,等咱们老了也是那样。你要知道,咱们小的时候,妈妈是怎么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们拉扯大的,现在翅膀硬了,知道顶撞父母了是不是?皇帝还要给母亲下跪呢!你不要忘记,是父母给了你生命!”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指导着我们做事,犯错的时候我们难免受批评;当我们长大之后,父母也逐渐地老去,变成了一个需要我们照顾的孩子,而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父母的行动远没有以前敏捷,他们还有太多的不正确的观念、思想等,于是我们也开始批评父母。

虽然有的时候,我们指出父母的错误是非常必要的,这会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但是,要知道当我们长大以后,当我们能够批评父母的时候,父母已经年老,他们对于生活已经没有了更多的要求,和儿孙共享天伦之乐已经是他们最大的幸福。也就是说,他们在此时已经并不奢望生活再改变些什么,已经不愿意改变,已经没有心神和精力去改变了。

那么,我们就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吧,即使他们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但是,父母永远都是父母,在孩子面前,他们永远都希望保持权威,希望孩子对自己的肯定,至少这是孩子对他们的尊重。

所以,即使你事业上多么成功,你的思想多么具有权威,你依然不能忘记的是:这一切都是父母的赐予。是他们给了你生命,是他们教会你成长,使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你可以学习知识的机会。不要翅膀硬了之后就忘记了当初是怎么开始飞翔的,时刻要记住父母那如海一样深厚的恩情。

5.对待父母,要语气平和

这是2003年,非典蔓延的时候,北大一名学生写的网文:

“非典”开始在北京严重化的时候,一天中午,我接到了远在湖南的父母给我打来的电话。这让我非常意外,因为大概有一年的时间了吧,父母都没有在这样的时间聚到一起给我打过电话了。电话刚接通,我就听见母亲惶恐地问道:“你没什么吧?”

我随意地说道:“我很好啊!”但妈妈却有些激动,几乎吼着对我说:“你不许跑出去吃饭!不许跟一大帮朋友疯玩!不许在大街上游荡!乖乖地待在学校!”

听了母亲的话,我心中一惊:母亲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样子?原来,以前她只是佯装不知。

这时候,爸爸的声音传了过来:“听到了没有,你不要乱跑,知道吗?”

这时候,我已经有些不耐烦了,粗暴地打断了他们的话:“哎呀,知道了。我会的!别说了,真的好啰唆!我又不是小孩子。”

但母亲仿佛很了解我:“你就知道敷衍我!我看你还是回来吧,家里的‘非典’不像北京那么严重,对,对!回来吧!我马上让人给你订机票!”

母亲有点语无伦次,我可以想象得出此时她的表情。但我说道:“别开玩笑了,我现在可不能回去,万一我是SARS病毒携带者,到了家里岂不是会传染很多人?”

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我一个小小的玩笑,母亲在电话那头沉默良久之后,痛哭失声。母亲就那样没有任何言语地,伤心地哭着。我以前也见过母亲哭泣,但这还是第一次听见她这样无所顾忌地哭。

突然间我不知所措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的脑子一片空白,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因为我感受到了父母深沉的爱。近年来,因为许多原因,距离上、心灵上,我都离父母越来越远。有的时候,我们十天半个月也很难通一次电话,通了电话也有可能为了一些家庭琐事弄得不欢而散。面对阴云密布的家,我抱怨过、叛逆过;努力过、无奈过、疏远过。有时候,我觉得父母的疏远,让生命中的一切之于我,似乎已经没有了特别的意义。

然而,就在听到母亲的哭声那一刻,我知道,我的生命不仅属于我,还属于我的父母。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个人能因为担心你、紧张你而那样惶恐不安、不知所措,甚至痛哭流涕呢?

为什么我不能和父母心平气和地说话?!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无私、真挚、沉重,它带给我的巨大震撼。我还能说什么呢?任何语言都是那么苍白无力!这时我才意识到,我的不良情绪不止一次地伤害了父母的心。

以前的我是多么无知,我怎么就不能和父母语气平和地说话呢?这一刻,我知道我错了。

父母对我们的唠叨,都源自于对我们的爱。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没有谁可以如此包容我们,永远忍耐我们的缺点,忍耐我们让她不断伤心,并且永远用慈爱来回馈我们的伤害。所以,无论我们的年龄有多大、无论我们的事业有多成功,在面对父母时,我们说话一定要保持温和。这不仅是对父母的尊敬,更是自身的一种品德修养。

因为血浓于水的亲情,父母即使为我们做出再大的牺牲,他们也不会在我们面前大肆夸耀,也永远不会奢求从我们身上获得什么好处,只是默默无闻地在我们身上投入,只希望我们幸福安康即可。不可否认,父母总有一天会渐渐老去,与我们产生极大的代沟,甚至出现某些错误的思维,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对父母大发雷霆,伤了父母的心,更不能对父母的关心产生厌烦。

当然在某些时候,父母和我们产生矛盾,错并不完全在于我们,但这绝不是我们可以对父母说话刻薄的理由。所以,面对父母的时候,我们应该和颜悦色,永远保持语气的温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做起:

1).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和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即使父母大发雷霆,我们也应当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实在不行就躲开这个一触即发的紧张时刻,不要再和父母进行语言上的纠缠。

如果自己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是情绪不好,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坏情绪带到家里。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找点高兴的事情调节一下,做做深呼吸,听听喜欢的音乐,把自己的心情整理好了再去面对父母。否则,就有可能因为情绪不好的缘故,把怒气迁怒到父母身上,人在发怒的情况下,最容易失去理智,最容易说话过分,不要无心地伤害了父母的心。

2).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父母和孩子相互接触的时间比较多,难免会磕磕碰碰。很多人都是对身边的人苛刻,对陌生人客气,这种心态也就成为了家庭不和的隐患。所以,在面对自己的父母的时候,说话也要注意分寸,学会尊重、理解他人,以免导致家庭大战的爆发。

3).不要对父母的唠叨不耐烦

父母总是怕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不管孩子多大,在他们眼中,你还都是一个孩子。所以,他们总是不停地唠叨。对于这份唠叨,我们自然有些厌烦,于是有时候就表现得非常急躁,说话的分寸很难拿捏,结果造成了与父母之间的隔阂。

对于父母的唠叨,我们要学会体谅。其实,仔细品味“唠叨”,认真思考“唠叨”,就可以发现“唠叨”里面有父母最深沉的爱。父母尽可能将人生经验全部传授给我们,生怕我们走弯路、走错路,所以就不停地叮嘱,不停地重复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的本意永远是为我们好,所以他们才用唠叨来向你诠释爱的生命真谛,将人生的经验尽可能地教授于你。

总而言之,无论我们如何心烦意乱、如何讨厌唠叨,都不能向父母大发雷霆。唯有心平气和的语言,才能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爱,感受到我们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