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军战斗的故事之五——打过长江的故事
29719900000004

第4章 轻舟飞渡天堑

1949年4月21日下午5时半,长江西岸望江县沟口附近的解放军炮兵阵地上,120余门大炮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炮弹疾风骤雨似地向东岸的敌人猛射过去。它向全中国、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伟大的渡江作战揭幕了!"

这时,两百几十只渡船早已驶出港口,在共和洲西面的夹江内,沿着大江西岸,一字儿摆开了前进的阵势。坐在最前面渡船上的,是1947年强渡黄河,攻克郓城,在大反攻中首建奇功的赵王团。这些英雄们在此次部队誓师南下时,一致向上级要求说:"前年强渡黄河,我们曾立下了大反攻中的第一功;这次横渡长江,我们依然要求担任突击任务,在渡江中再立一次大功。"因此,当他们光荣地担负了"长江"支队左翼渡江突击团的时候,都高兴极了,纷纷订下自己的渡江立功计划。

突击营长郭笃德坚定有力地表示:"突击连一登陆,我马上就跟着上岸指挥,保证把吉头山拿下来,打垮敌人的一切反扑,巩固住渡江的突破口。"

为了实现自己的立功计划,胜利完成横渡长江的伟大任务,他们进行了激烈的水上战斗演习。每天从早到晚,一刻不闲地驾着小船在夹江内演习上船、下船、战斗队形、指挥位置、火力配备、水上联络以及敌前登陆等等水上战术。他们的口号是:"要想打过长江去,必须练好水上作战本领。"

他们每一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尽管大家的热情和决心是这样的大,但如果不能很快学会水上作战,也无法实现自己的决心和计划,胜利突破长江天险。绝不能把胜利完全寄托在我们的炮火猛烈和敌人的士气低落上。

经过13天的紧张演习,他们以多种经验和创造,解决了渡江作战中的各项困难,增强了胜利信心。现在,他们一个个沉着地稳坐在渡船上,紧握架在船头上的轻重机枪和60炮,胳膊上挂着稻草救生圈,胸前鲜红的渡江光荣花和杏黄的突击英雄证,被崭新的草绿军装衬托得愈加光彩夺目。他们心里充满了胜利的自信,万分兴奋地等待着开船的号令。

站在突击营24艘快船上掌舵的,是拥有56名船工的回民水手队。多年来,他们受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各种侮辱和迫害,他们心里沸腾着对国民党反动派海样深的仇恨,他们发誓要为过去遭受的屈辱报仇。

他们参加渡江水手队的第二天,就在马家店清真寺内集体宣誓:"不管风浪多大,炮火多猛,我们一定要把解放军送过长江,求得回民的彻底解放!"他们一再积极要求给突击部队撑船。在训练部队水手、装载部队演习水上战斗中,他们那勇敢、热情和熟练的撑船技术,获得了全体指战员的信任。他们一个个坚定而沉着地站立在船尾,手里紧紧地掌握着舵杆和舵把,兴奋地观望着大江东岸敌人的阵地上,被炮弹卷起来的浓烟在急剧变幻。

在如此紧张的时刻,突然,从江岸上指挥所的电话里,传来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命令全军向江南挺进的命令。这个令人万分兴奋的消息,像电波一样,马上传进了每个战士的耳鼓,船上顿时像火山爆发似地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在热情而激奋的欢呼声里",坚决执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命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打过长江去,争取立头功"的口号响成一片。我们的炮火越来越密,轰轰的炮声响成一片。对岸山头和沙滩上敌人的地堡,一个紧接着一个,在猛烈的爆炸声里纷纷垮了下来,冒着一阵阵浓密的烟尘,并且很快结成了一幅浓厚的烟幕,把对方的山头遮蔽得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有从江边上不时冲起来三五股两三丈高的水柱,在夕阳的斜照下,闪耀着晶莹的光亮。

17时55分,从团指挥船上传来了嘹亮的前进号声,号声未落,回民船工马兆梅、马周材、丁显梅便迅速地扳动了船舵。部队水手张玉庆、冯永德、苏保成等,也飞快地划起木桨来。霎时",海洲"第一、第二、第四号等3只快船,载着郭笃德营第7连的突击排,最先离开了江岸,冲向江心,对准东岸的吉头山疾驶而去。接着,载运突击团的其他100多艘大小渡船,也相继启锚转舵,摆成无数的三角队形,顺着突击船的航路追随向前。

太阳快要下山了,落日的余辉斜映在江面上,江水映成了一片金黄的颜色。两百几十只大小渡船,摆成了两排两里多长的行列,飘卷着银白色的浪花,像箭一样地向东岸前进。《向江南挺进》的雄壮歌声,刚从一只小船上飘扬起来,马上就传遍了所有渡船。这千万人的歌声立即混合在一起,汇成了一片雄伟的怒吼。渡船一只紧追着一只,鼓帆破浪,奋勇直前。战士们不停地鼓励回民船工说":老乡,加油呀!赶快追上去。""同志们!请大家放心,保管掉不了队。"回答他们的,是铁一般有力的语句。

蜷伏在山头上地堡和盖沟里的敌人---蒋军第96军第141师第423团第3营,在我军猛烈的炮火压制下,连头都抬不起来,打无法打,跑又跑不掉,只好趴在工事里,让我们的渡船顺畅地向南开进。战后蒋军第423团被俘排长杨青云告诉记者:"那天渡江时,你们的炮火实在太厉害了,我们的多数地堡都被你们摧毁了,剩下来少数还没有摧毁的地堡,也被你们打得根本无法还手,机枪够不着,打炮吧,炮又少,全师总共才10多门炮。不打还好,一打暴露了阵地,被你们瞅准目标,还不是马上就连人带炮一起都给毁掉啦!所以,我们只好闭着眼睛钻在盖沟和地堡里,让你们的船大摇大摆地划过来"。

直到我们的渡船进到离东岸只有四五百米的时候,这伙被我军猛烈炮火打得吓破胆的敌人,才勉强把枪举在头顶,慌张地向着江面高高的上空,盲目地乱打起来。应着敌人的枪声,我军数百挺轻重机枪和百十门60炮,随即从每一只渡船上,像一阵狂风似的向吉头山猛烈地横扫过去。水手们也更加使劲地猛摇着木桨,把船飞也似地划向江边。

在敌人的火力侧射下",海洲"第十一号船上的两个部队水手相继负伤了。掌舵的58岁的老回民马兆基,马上用坚定而沉着的口气,向全船战士提出响亮的保证:"同志们!不要慌,船已经快靠岸了,就是我们两个人,也保证把你们送到岸上"。

他和回民水手中最年轻的少年17岁的水手马兆秋,更加紧地转动着船舵,猛划着木桨,在全船战士们的通力合作下,始终未落后一步,一直稳稳当当地把这只渡船安排在它应有的战斗位置上,顺利地驶到东岸。另一只船上的回民舵手斯洪力,也被蒋军的机枪把右手打伤了,但他坚持着不肯离开船舵一步。他一面用左手吃力地继续转动着船舵,一面腾出右手,让战士们给他包扎,他带着这只负伤的手,在大江上来回划了3趟。

"同志们!来,咱们最后再来唱一遍,让咱们把《打过长江去》的歌声唱上东岸"。

当突击连的船划到离东岸只剩五六十米的时候,战士张彦德站在船板上,一只手紧握着步枪,大声向同船的战士们号召,一只手便紧张地挥动起来。

这支歌在战斗的轰响中,震撼人心地响彻上空。

"向着胜利走,向着江南走。"当大家把对人民的全部热爱和胜利渡江的信心都融进歌词里去的时候,那歌声充满了多么大的力量呀!在激昂而雄伟的歌声里,船只敏捷而平稳地驶近江边。

18点15分,第一颗黄色信号弹从对岸的浓烟里升了起来,7连2、6两班,在班长贾连友、马贵贞的率领下,首先冲上了东岸。紧接着,一连串黄色信号弹相继飞上天空,7连3班、9连4班等也纷纷接踵登陆了。

这时,沙滩上沿江工事里面的敌人,早已被我军猛烈的炮火完全压制得连一个人影也看不见了。勇士们一刻不停地奋勇向山头猛冲上去。

7连副排长、战斗英雄周佐,带领第3班冲上山坡,一排手榴弹猛投过去,打垮了敌人1个多排的反扑,迅速爬上山头,占领了吉头山的正面。

9连连长、老战斗英雄邢克巨,带领第4班一口气夺下4个地堡,控制了山头的左侧。

蒋介石苦心修筑了3个多月,自诩为"天堑"的长江防线,就这样迅速地完全崩溃了。

勇士们随即顺着通往军陈的山路,向狼狈溃逃的残敌猛追过去。7连副连长马德庆,一伸手从盖沟里抓出蒋军的迫击炮手刘凤林,命令他马上掉转炮口,对准溃逃的残敌发射。不到半分钟,这1门在我军渡江时一弹未发的蒋军迫击炮,连续吐射出炮弹,在蒋军自己的败兵群里开了花。

5分钟后,山头上燃起了一堆堆的火,两颗红色信号弹升了起来,突击营已在东岸登陆,吉头山完全被我军占领了。

天色完全暗下来,密云布满了天空,山头上升起一阵阵浓雾,在茫茫的夜雾里,什么都看不清了。信号弹一颗紧接着一颗,连续不断地升了起来。有时,好几颗信号弹从前面宽阔的上空同时闪出了光亮。这些信号弹,好像被一阵旋风追赶着似的,笔直地向前狂卷过去,叫人有些不大相信我们的部队进展这么神速。然而,马上就有更多的信号弹和一堆堆的篝火,从前面更远的地方升起来,同时,战士们的耳朵里清晰地听到了郭营长宏亮的命令声,听到了从前面不远的山坡上,迫击炮临时阵地传来连长兴奋而又多少带有惋惜的语调。

"炮兵连长,快别打炮了。敌人已经跑远了,再打就打着自己的人了。""嘿!部队追的真猛,每门炮还没打5发炮弹,就完全不管用了"。

这时,在一片迷茫的江面上,无数黑压压的船影,正穿过弥漫的夜雾,鼓帆破浪疾驶而来,那是第一批后续部队。

炮声停歇了,零星的枪声在远方隐约地响着,乘胜追击的解放军,正分成无数路纵队,冒着毛毛细雨,在黑暗中向东南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