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
30061100000029

第29章 顺应时代潮流(2)

为了培养人才,徐向前十分重视院校的战略作用。他说:"重视知识,尊重人才,院校要做表率。军队院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不是说"院校是集体干部部"嘛,这个集体干部部,一是选好学员,经过培养、训练,使他们真正成为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一代新人;二是要善于发现人才中的尖子,提出大胆破格使用的意见。经过军队院校培养、推举出来的人,必须思想好、作风好,具有现代化战争的科学知识,必须有指挥、管理的能力,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

还在1981年的时候,他就提出:"干部一定要经院校培养,不经过院校培养,不能提为干部。"一开始这样做的时候,一些人不理解。一些干部,甚至是高级干部因基层干部缺额而不断反映意见。徐向前听到这些意见,强调机关干部下基层,但对提干要经院校培养这一条,硬是不松口。1982年,他在同杨得志、张震谈话时强调,直接提干不能允许,直接提拔的也要经学校。作为一个军官,要象个军官的样子,至少要懂得连队管理、初级战术。不经过院校、教导队训练怎么行!我们还是要讲科班出身。经过几年的努力实践,形成了制度,也就被人们普遍接受了。徐向前还强调,院校要实行三级制:初级院校、中级院校、高级指挥院校,以培养各级指挥人才。

为了培养人才,徐向前针对"左"的思想的影响,指出,在科学文化上,我们要学习外军的有益经验。1984年,他批评说,现在有些人还没有从"左"的思想中完全解脱出来,虽然口头上讲要重视知识分子,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却仍然习惯于用老眼光看人。说是要"选贤任能",实际上看人选人往往偏重于资历,而不注重科学文化水平,看他是否有真才实学。这种老框框,是不适应我军建设发展的要求的,是落后于时代潮流的。他进一步分析说,由于军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国的军队都十分重视提高军官的科学文化水平。他说,据最近的一些资料介绍:在美国军队中,百分之九十八点六的军官,都是大学毕业或肄业的文化程度;在苏联军队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团级指挥员和全部的旅以上的指挥员,均受过高等军事教育,战略火箭军中百分之百的人,受过高等教育;日本军队计划在1984年,把全部的现役军官提高到大学毕业水平。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军队,不能机械地学习外国经验,但在科学文化知识这一点上,决不允许落后,必须迎头赶上去。

不但要善于培养人才,还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择人才,爱护人才。他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社会上存在的带普遍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观点:第一,要提倡访贤,善于识别人才。他说,认识真理,鉴别一种事物,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识人才,发现人才,比鉴别其他事物更难。真正的人才,往往不是装在档案袋里,不是写在鉴定表上。对于人的了解,光凭个人印象,光凭听听汇报,是不行的。要脚踏实地地去考察。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访贤的故事,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至今传为佳话。实践当中出真知,群众当中出能人。脱离实践和群众,凭道听途说,是不可能了解人、发现人的。大家常常讲伯乐识千里马的故事,真正的今天的伯乐,是有党性、有知识、有眼力的。知人,方能做到善任。选人的人,如果知识浅薄,又带上有色眼镜,搞派性,肯定要把人看偏。因此,在军队工作的改革中,很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一定要把那些有知识、有文化、懂专业,又公道正派的人,选到人事部门。真伯乐多了,才能识别出真正的千里马。要提倡领导干部访贤,会发现人才的领导,才是好的领导。

第二,选择人才,要防止求全责备。他批评说,"金要足赤,人要完人"是不对的。任何人都有优点、长处和缺点、弱点,求全责备,百般挑剔,往往会把真正的人才看偏。他还别具慧眼,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凡是有知识、有才学的人,多有独立见解,勇于思索,勇于探求真理,勇于提出问题。决不能把这样的人看成"清高自傲"、"单纯业务观点"。"四人帮"不是鼓吹过"知识越多越反动"吗?这个流毒和影响,必须彻底肃清。

第三,要爱惜人才,防止妒贤嫉能。他说,对人才,不仅要发现、培养、合理使用,还有个爱惜和保护的问题。嫉妒,是发现和使用人才的大患。中外历史上有过许多陷害贤能的惊人事件。战国时期,著名的大军事家孙膑,由于军事才能超过他的同学庞涓,被庞涓骗到魏国,残酷地挖掉了他的膝盖骨,施以膑刑。秦国著名的大医学家扁鹊,医术高明,各科的医术都擅长,遍游各地行医,结果遭到秦太医李醯的妒杀。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事例。这说明,有才能的人,若得不到保护,是会遭到压抑和摧残的。现在,这种妒贤嫉能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并不是绝迹了,例如"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派性残余,就还在以种种形式严重地干扰着对人才的使用。有的人带着派性、私欲和偏见,歧视知识分子,歧视比他高明的人。有的人党性不纯,看人用人,不是以德才为标准,而是以感情代替政策。对自己喜欢的人,无德无才也重用;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有德有才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这些现象我们必须坚决防止,坚决反对。一定要珍惜人才,保护人才,正确地使用人才。这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大责任。

"文化大革命"造成知识贬值、人才匮乏,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又迫切地需要人才。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徐向前作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以他睿智、深邃的战略眼光,为祖国,为军队呼唤着人才。

十年过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已经站到了四化大业的前列。然而,路正长。环顾今天的人才状况,人们仍然感到徐帅的一片拳拳之心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徐帅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的见解是多么的精辟和发人深思!

三、学理论

当徐向前在为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运筹帷幄的时候,积极倡导和支持的一个重要方面工作是:进行军事科学研究。他经常强调,要用先进军事理论武装指挥员的头脑。

徐向前认为,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现代军事科学就是战斗力。

1980年11月3日,他在同军事科学院《军事学术》杂志编辑部的负责人谈话时,引用恩格斯的话说:革命将以现代的军事手段和现代的军事学术来与现代的军事手段和现代的军事学术作战。因此,他指出,在国防现代化中,研究现代军事学术与改善武器装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只看到武器装备的重要,看不到军事理论的重要。掌握和运用先进的军事理论,即使武器装备是劣势,也可以战胜武器装备优势的敌人。没有正确的军事理论作指导,战时就可能打烂仗,平时部队教育训练的质量就提不高,强大的战斗力就建设不起来。

学习研究现代军事理论有个正确对待我军战争年代的作战经验问题。徐向前的观点十分鲜明,即"既要反对一成不变的本本主义,也要反对一概否定的虚无主义"。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首先应该尊重历史。徐向前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自己的兵力和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条件下,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武装斗争,在长期革命战争中逐步产生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这无疑是十分宝贵的。

徐向前指出,任何军事思想,只有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才能保持其生命力。军事思想的发展史表明,和平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通常要走在军事思想的前头;上一场战争中曾经赢得胜利的经验远远不能满足下一场战争的要求。例如,过去我们作战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今后战争对我战略重地和政治经济中心则要坚决扼守;过去基本上是单一军种作战,今后主要是诸军兵种合同作战;过去主要是打敌人的步兵,今后必须注重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过去是使用常规武器作战,今后要准备在原子武器的条件下作战等等,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在和平环境中,要积极探索军事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努力使军事思想适应现代战争的特点,防止和克服易于出现的保守倾向,使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