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型: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7~14天,病初表现发热(40℃以上)、精神沉郁、不食、呕吐。初期呕吐物为食物,即之黏液状、黄绿色或有血液。发病一天左右开始腹泻。病初粪便呈稀状,随病状发展,粪便呈咖啡色或番茄酱色样的血便。以后次数增加、里急后重,血便带有特殊的腥臭气味。血便数小时后病犬表现严重脱水症状,眼球下陷、鼻境干燥、皮肤弹力高度下降、体重明显减轻。对于肠道出血严重的病例,由于肠内容物腐败可造成内毒素中毒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使机体休克、昏迷死亡。
心肌炎型:多见于40日龄左右的犬,病犬先兆性症状不明显。有的突然呼吸困难,心力衰弱,短时间内死亡;有的犬可见有轻度腹泻后而死亡。
出血性肠炎病犬的剖检变化为十二指肠和空肠充血、水肿,浆膜出血,肠腔内有红色水样物。回肠也有类似的变化。淋巴结和胸腺充血、出血。心肌炎病犬的剖检变化为肺严重水肿,浆膜出血。心肌和心内膜上有坏死灶,心肌纤维弹力降低、水肿,并伴有出血斑纹。心肌病变细胞内有核内包涵体。
诊断与疫情报告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1.电镜及免疫电镜检查:采集典型病死动物带有脱落肠粘膜的粪便1份,加入5份蒸馏水,充分混匀,经3000转/分钟离心20分钟,吸取上清液,加入等量的氯仿,充分振荡混合,再按上述方法离心沉淀后,吸取少许液相部分,做电镜透射法或免疫电镜检查,如发现细少病毒颗粒,即可确诊。
2.血清学诊断:应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特异、简便的诊断方法。既可用于病犬脏器和粪便中的病毒抗原检测,又可用于病犬血清中的血凝抑制抗体的检查。
在诊断时应注意与犬的其他病毒病如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犬冠状病毒病、犬轮状病毒病等相区别。
犬细小病毒病为我国三类动物疫病,发生疫情时,应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逐级上报至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疫苗与防治
定期注射疫苗,可注射犬细小病毒灭活疫苗或弱毒苗。免疫程序为成年犬每年一次,仔幼犬在第7~8周龄及10~12周龄接种2次。目前多使用细小病毒性肠炎等五联苗,其使用方法,可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
发现本病应立即进行隔离饲养。防止病犬和病犬饲养人员与健康犬接触,对犬舍及场地用2%火碱水或10~20%漂白粉等反复消毒。
犬细小病毒病早期应用犬细小病毒高免血清治疗。目前我国已有厂家生产,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补液对症疗法,用等渗的葡萄糖盐水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给予静脉注射。可根据脱水的程度决定补液量的多少。消炎、止血、止吐,庆大霉素1万单位/千克体重,地塞米松0.5毫克/千克体重混合肌肉注射,或卡那霉素5万单位/千克体重加塞米松混合肌肉注射。维生素K11毫克/千克体重,维生素K30.4毫克/千克体重,混合肌注。胃复安2毫克/千克体重。
犬传染性肝炎
犬传染性肝炎是由犬传染性肝炎病毒所引起的犬及其它犬科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循环障碍、肝小叶中心坏死、肝实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核内出现包涵体。
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属腺病毒科,哺乳动物腺病毒属成员。病毒抵抗力很强,冻干后能长期存活,在0.2%福尔马林液体中24小时灭活,在50℃150分钟或60℃3~5分钟后灭活,对乙醚和氯仿有耐受性。在室温下pH值3~9的环境中可存活。对95%的乙醇有很强的抵抗力。
本病主要发生在1岁以内的幼犬,成年犬很少发生且多为隐性感染,即使发病也多能耐过。病犬和带毒犬是主要传染源。病犬的分泌物、排泄物均含有病毒,康复带毒犬可自尿中长时间排毒。该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胎盘感染。呼吸型病例经呼吸道感染。体外寄生虫可成为传播媒介。本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以冬季多发,幼犬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犬传染性肝炎在临床上一般分为肝炎型和呼吸型两种。
肝炎型:初生犬及1岁以内的犬发病多为最急性型。体温升高达41℃,腹痛、呕吐、腹泻,粪便中带血。多在24小时内死亡。病程稍长的病例,除上述症状外可见精神沉郁,流水样鼻液,结膜发炎,羞明流泪。口腔及齿龈出血或见出血点。比较特殊的症状是头、颈、眼睑及腹部皮下水肿,可视黏膜轻度黄染。较轻的病例仅见食欲不振、体温稍高、流鼻液等症状,一般持续2~3天。
呼吸型:病犬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心跳快,节律不齐。咳嗽,流有浆性或脓性鼻液。有的病犬呕吐或排稀便。有的病犬扁桃体肿大伴有咽喉炎。
病死犬肝炎型可见腹腔积有多量浆性或血样液体。肝脏肿大,有出血点或斑。胃肠道可见有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呼吸型病例可见肺膨大、充血,支气管淋巴结出血,扁桃体肿大、出血等变化。
诊断与疫情报告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作出初步诊断,突然发病和出血时间延长是犬传染性肝炎的暗示,确诊尚依赖于特异性诊断。
1.病毒分离:生前采取发热期病犬血液,或用棉笺黏取扁桃体;死后采取全身各脏器及腹腔液,特别是肝或脾最为适宜,将病料接种犬肾原代细胞或幼犬眼前房中(角膜浑浊产生包涵体),可出现腺病毒所具有的特征性细胞病变,并可检出核内包涵体。
2.血凝抑制反应:利用传染性肝炎病毒能凝集人的O型红细胞、鸡红细胞的特性,进行血凝抑制试验。
3.皮内变态反应:将感染的脏器制成乳剂,进行离心沉淀,取其上清液用福尔马林处理后作为变态反应原。将这种变态反应原接种于皮内,然后观察接种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现象,若有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4.与犬瘟热的鉴别诊断:肝炎病例易出血,且出血后凝血时间延长,而犬瘟热没有这种现象;肝炎型病例解剖时有特征性的肝和胆囊病变以及腹腔中的血样渗出液,而犬瘟热无此现象;肝炎病毒感染后在感染组织中发现核内包涵体,而犬瘟热主要为胞质内包涵体;肝炎病毒人工感染能使犬、狐发病,而不能使雪貂发病,则犬瘟热极易使雪貂发病,且死亡率高达100%。
犬传染性肝炎为我国三类动物疫病,发生疫情时,应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逐级上报至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疫苗与防治
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动物卫生综合防制措施。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常用的疫苗有犬传染性肝炎弱毒疫苗,犬传染性肝炎与犬细小病毒性肠炎二联苗和犬五联苗(狂犬病、犬瘟热、副流感、传染性肝炎、细小病毒性肠炎)。对30~90日龄的犬接种3次,90日龄以上的犬接种2次,每次间隔2~4周。每次注射用量:五联苗为2毫升,二联苗为1毫升,可获1年的免疫期。
当犬发病后为了缓解病情,控制感染可应用犬传染性肝炎高免血清。为防止继发感染可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针对病犬症状可采取适当的对症疗法和全身疗法也是非常必要的。如保肝利胆可口服肝泰乐片,为改善全身状况和提高机体抵抗力可输液,给予多种维生素制剂。对无治愈可能的犬应立即扑杀、淘汰,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污染的环境可用3%福尔马林、火碱水、次氯酸钠或0.3%过氧乙酸进行消毒。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猫瘟热或猫传染性肠炎,是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引起的猫及猫科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患猫突发高热、呕吐、腹泻、脱水等循环血液中白细胞减少为特征。
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病毒在核内增殖,可在猫肾、肺原代细胞上良好生长,且产生细胞病变及伴有核内包涵体。病毒对外界因素具有极强的抵抗力,能耐56℃30分钟的加热处理,对pH值3~9具有一定的耐受力。有机物内的病毒,在室温下能存活1年。对70%酒精、有机碘化物、酚制剂和季胺溶液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
各种年龄的猫均可感染,由于种群的免疫情况不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相当大。1岁以下的幼猫多发,感染率可达70%,死亡率为50%~60%,最高达90%。成年猫也可感染,但常无临床症状。
自然条件下可通过直接接触及间接接触而传播。处于病毒血症期的感染动物,可从粪、尿、呕吐物及各种分泌物排出大量病毒,污染饮食、器具及周围环境而经口传播。康复猫可长期排毒1年之久。妊娠母猫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本病流行特点为冬末至春季多发,尤以3月份发病率最高。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本病的潜伏期为2~9天,通常在4~5天。临床上表现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最急性型:病猫在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往往误认为是中毒。
急性型:病猫的病程进展迅速,在精神沉郁后24小时内发生昏迷或死亡。急性型病例的死亡率为25%~90%。
亚急性型:病程一般在7天左右。第一次发热时体温40℃左右,随后体温降至常温,2~3后体温再次升高,呈双相热型。病猫精神不振,被毛粗乱,厌食,呕吐,出血性肠炎和脱水症状明显,眼、鼻流出脓性分泌物。妊娠母猫感染猫瘟热后可造成流产和死胎。由于猫瘟热对处于分裂旺盛期细胞具有亲和性,可严重侵害胎猫脑组织。因此,所生胎儿可能的小脑发育不全。
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表现为胃肠道空虚,整个胃肠道的黏膜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水肿及钎维素性渗出物覆盖,其中空肠和回肠的病变尤为突出,肠壁严重充血、出血及水肿,致肠壁增厚似乳胶管样,肠腔内有灰红或黄绿色的钎维素性坏死性假膜或钎维素条索。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湿润,呈红、灰、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或呈一致的鲜红或暗红色;肝脏肿大,呈红褐色;胆囊充盈,胆汁黏稠;脾脏出血;肺脏充血、出血和水肿;长骨骨髓变成液状,完全失去正常硬度。
诊断与疫苗报告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表现特征非常明显,根据流行病学、临床双相热型、骨髓多脂状、胶冻样及小肠黏膜上皮内的病毒包涵体等病理变化及血液白细胞大量减少即可做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病毒的细胞培养和病毒分离。
1.病毒分离及动物接种:用易感的断乳仔猫作人工感染,或将病料接种于仔猫肾原代或传代细胞上培养,以观察发病情况、核内包含体和细胞病变,以及血凝特性等,确认病毒。
2.中和试验:用猫肾或猫肺原代细胞培养中和试验,根据核内包涵体和细胞病变的有无作出判断。
3.血凝及血凝抑抑试验:利用本病毒能凝集猪红细胞的特性,对粪便、细胞培养物或血清标本作血凝及血凝抑抑试验。
4.免疫荧光试验:用以检查感染猫脏器组织或感染细胞内的病毒抗原(包含体)。
疫苗与防治
我国研制成一种猫源毒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免疫程序为6周龄断奶后进行第1次免疫接种,间隔3~4周(9~13周龄)进行第2次免疫注射,以后每年进行1次预防注射。
定期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本病,但应注意弱毒疫苗不能用于孕猫,也不能用于小于4周龄的仔猫,因为这可能导致脑性共济失调。
平时应搞好猫舍及其周围环境的卫生,病死猫和中后期病猫扑杀后均应深埋或焚烧。用1%福尔马林溶液彻底消毒污染的料、水、用具和环境,以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发展。
尚无特效药物用于治疗,用抗生素以防止混合或继发性的细菌感染,同时输入液体等支持疗法,以减少死亡。免疫血清几乎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