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成为“富一代”的教子圣经
30595200000012

第12章 独立人格——让孩子具有最基础的生活技能(2)

除了日常生活的一些事情要孩子自理外,还要让他明白,做为家庭的一分子,要做一些家务。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可以使孩子更有责任感。比如可以让孩子帮忙擦桌子、洗碗筷等。当孩子完成了你交给的任务后,要跟他说声“谢谢”,并给予适时鼓励:“你真能干!”既尊重孩子,又强化孩子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

当孩子不愿意做家长吩咐的事情时,家长要讲明道理,态度坚决地要求孩子完成。让孩子做一些家务,也是培养孩子的一种美德。

还有,家长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做家务和学习会不会有矛盾。适当地做做家务,会促进孩子的学习。一方面,学习之余孩子动动手,做做家务,对他的思维、智力发展非常有好处。另一方面,也让他明白,做家务也是他的一份责任和义务,需要自己去努力。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要走出爱孩子的误区,不要因为家庭环境好就把“溺爱”当做爱。只有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才能培养出自立的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才能拥有自己的幸福人生。

决断能力是独立的条件

非洲草原上,金合欢树尽情地舒展开树冠,犹如一把硕大的遮阳伞。树下鲜嫩的青草吸引来了一群黑斑羚羊,不远处的草丛中,就埋伏着一头猎豹。

猎豹心想:“数量这么多,我到底应该盯住哪一只呢?看那只,单单顾着低头吃草,暂时丧失了警惕,就去抓它吧……哦,不,在它身旁还有一只雄性,头上仅剩下一只犄角,想必这羚羊的反抗能力会大大下降,大概不难捕捉……嘿!还有更好的呢,那只倚在树干上的羊,膘肥体壮,看哪!它身上的肉多么厚实。捕猎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吃到更多的肉嘛,我杀死了它,能饱饱地吃上一顿,两天内都不用再为进食发愁了……再等等,还有更合适的吗……”

这时,树顶的狒狒们居高临下,它们发现了猎豹的身影,便立即发出警报。黑斑羚羊顿时集合在一起,朝一个方向撒腿猛跑。猎豹见此情景,只得遗憾地接受眼前的事实,它晓得,追捕已经来不及了,而出其不意的伏击及短距离冲刺才是自己的撒手锏。

猎豹来到树下,它不像花豹那样掌握爬树的本领,它仰面指责狒狒们多管闲事,破坏了自己的计划,使它失去了几乎到手的美餐。其中一只狒狒回答道:“你真活该!谁让你犹犹豫豫的,在草丛里蹲了这么半天,也不发动攻击。假如你能找准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你此刻早就尝到羊肉的滋味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做事的道理,做事情不要犹豫不决,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让机会从你的指缝间溜走,到最后再后悔莫及。做人与做事是同样的道理,做人要果断,做事要利索。不要拖泥带水。

生活经历告诉我们,谁能抓住机遇,当机立断,并且奋斗不息,谁就能取得成功,创造生命的辉煌。

有个农民,妻和孩子同时掉进了洪水中,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妻子,孩子却被洪水冲走了。对此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农民先救妻子做得对,因为妻子不能死而复生,孩子却可以再生一个;有的说农民做得不对,应该先救孩子,因为孩子死了无法复活,妻子却可以再娶一个。一位哲学家听了这个故事,也感到疑惑不解,便去问那个农民,希望能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想不到农民告诉他:他当时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时妻子就在身边,便先抓起妻子往岸上游,等再去救孩子时,孩子已不见了踪影。

哲学家很佩服这个农民,当洪水袭来时,如果这个农民还在进行抉择,究竟是先救妻子还是先救孩子,那恐怕一个也活不成。可见,在抉择面前犹豫不决,害莫大焉。

在人生的旅途中,会面临种种抉择,在抉择面前,能否当机立断,是至关重要的。社会需要有主见的人才,而这些人才不是凭空出世的,需要我们社会、家庭、学校联手精心打造。社会更多的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文化氛围,我们只能适应它,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为我所用。家庭承担着塑造孩子良好性格品质的主要责任,而良好的家庭环境有赖于父母去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有赖于父母去正确引导。那么,家长该怎样做呢?

要放手孩子,孩子的事让孩子做主

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小时候曾到一家制鞋店定做一双鞋。鞋匠问年幼的里根:“你是想要方头鞋还是圆头鞋?”里根不知道哪种鞋适合自己,一时回答不上来。于是鞋匠叫他回去考虑清楚后再来告诉他。

过了几天,这位鞋匠在街上碰见里根,又问起鞋子的事情。里根仍然举棋不定,最后鞋匠对他说:“好吧,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两天后你来取新鞋。”

去店里取鞋的时候,里根发现鞋匠给自己做的鞋子一只是方头的,另一只是圆头的。“怎么会这样?”他感到纳闷。

“等了你几天,你都拿不定主意,所以就由我这个做鞋的来做决定了。这是给你一个教训,不要总是让人家来替你做决定。”鞋匠回答说。

里根后来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从那以后,我认识到一点:自己的事要自己选择。如果自己遇事犹豫不决,就等于把决定权拱手让给了别人。一旦别人作出糟糕的决定,到时后悔的是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能这样点拨我们的家长并不多。现在大部分家长习惯于包办孩子的一切,什么都不放心孩子去做,什么事情都帮孩子拿主意,作决定。这样养育出来的孩子将来必然缺乏独立性,没有自己的主见,什么事情都希望别人给他拿主意。

孩子说想看动画片,妈妈说不行,得先把作业做完。为什么不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做主,让他自己选择先看动画片再做作业呢?我们家长以为孩子先把作业做了再看动画片,这样学习就有保证了。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感觉误差,试想,孩子带着受妈妈压制的不良情绪去完成的作业,质量又如何呢?

经常在商场都可以看到很温馨的“母与子”,领着孩子去买玩具也好,买书也好,孩子选中的,往往会被母亲强硬地打回去,然后另选一样母亲认为好的。

那么,这到底是买给妈妈用,还是孩子用呢?本来可以皆大欢喜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偏偏要挫伤孩子的自主精神?如果确实是价格或内容等不适合,那也可以巧妙地引导孩子重新选择。相信如果父母一贯以来就跟孩子讲道理,面对这样的小事情孩子一般是很通情达理的。

告诉孩子,不要患得患失

家长把做事情的决定权给了孩子,孩子可以自己做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功了,家长和孩子都高兴。但是,如果失败了呢?作为家长,我们会不会怪孩子“谁让你不听我的话”“你要是听了我的话不就……”“自己做的决定,后果自己承担”。如果家长这样,孩子能承受得了吗?是不是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呢?当有上述情况发生时,我们不妨告诉孩子:“我们不要做患得患失之人,不要在生活中计较太多。面对得失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要把得看得太重,因为在得的后面,可能潜藏着失。”

另外,对于较难做的事,家长应同孩子一起去做,并给予适当帮助,教孩子逐步学会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孩子有了成功的经验,就会增强自信,做事果断。

需要注意的是,让孩子做事时,家长提要求要具体、明确。尽量让孩子明白如何做。含糊不清、笼统会使孩子感到无从下手,拿不定主意。另外,还可通过一些培养机敏、果断的体育、智力游戏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果断性。

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们是有主见、有决断力的健康一代,既然如此,就更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决断力,不要在不知不觉中让自己的孩子变得优柔寡断。

尊重孩子的隐私,给他生活空间

人的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也是有轨可循的。婴幼儿时期,孩子一切依赖父母;少年时期孩子也许仍把父母当做学习、模仿的第一榜样,但是,进入青春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成人意识的出现,他们要在更广的范围内接触社会和人生,此时,人的隐私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范围逐渐扩大。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有些事背着自己,有些东西藏起来不让自己看见,同学之间的书信和他自己的日记总要放到安了锁的抽屉里,他们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感到不安,怕孩子染上坏毛病,于是就千方百计地去翻看孩子的书信和日记,然后把其中一些内容当做孩子“错误行为”的证据,拿去指责孩子,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做会进一步关闭亲子之间沟通的渠道,失去孩子的信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说这几句话:“你翻看了我的书包。”

“你偷看了我的日记。”

“你拉开了我的抽屉。”……

当孩子这样质问的时候,家长有没有想过,虽然你自认为了解了孩子更多一些,但是与此同时,你却锁住了孩子的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领域、知识、情感都逐渐丰富起来,孩子的自我意识、自尊意识不断增强,原先无所顾忌敞开的心扉也渐渐关闭起来。所以,家长在生活中,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对隐私权的重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懂得个人隐私的保护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当孩子的隐私意识逐渐增强时,家长应当高兴才对。如果父母为了了解孩子而偷看孩子的隐私,这往往会得不偿失。事实证明,这样做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孩子会因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而采取更极端的措施将其保护起来,把自己的心紧紧锁闭。这样,父母想了解孩子就会变得更加困难,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也就被父母破坏了。

世界着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自尊心,每个人都有。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样也具有自己敏感的自尊心。因此,父母不应该把孩子作为他们的“私有财产”,凡事都干预,而是要尊重孩子的隐私,留给孩子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与孩子坦诚相待,才是最好的选择。

有一位父亲有一次没敲门就进入儿子的房间,儿子竟恼怒地大声问道:“有什么事?为什么不敲门进来!”这位父亲十分伤心:“白养这么大了,怎么这样对待我。”

可是儿子在自己的日记中却这样写道:“我看书写作业时,有时学着学着,感到背后有喘气声,猛一回头,发现爸爸正在偷偷地看我。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自己像做错了事,气得跟他们吵。对他们不敲门进房间我特别反感。我觉得每个人都要尊重别人的想法,父母也不例外。”

教育孩子,就应该尊重孩子,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隐私世界”。用赏识和尊重换取孩子的信任,让孩子主动说出他的想法,这才是父母应该努力达到的效果。

美国人对隐私的看重,在其他一些国家的人看来也许有点极端。如美国举行2000年人口普查时,很多人宣称普查问卷侵犯公民隐私而抵制。又如有孩子上大学,你想从学校了解孩子的成绩及选修课程,学校会以保护孩子隐私为理由不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在美国,当孩子回到家闷闷不乐,然后花费一个小时在电话中与同学朋友耳语时,父母从来不去干涉,因为他们认为,孩子与大人一样,应该有自己的隐私。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维基贝克说,家长的角色是帮助孩子从完全依赖父母向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转变,成人应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隐私。没有隐私的孩子是长不大的。

对孩子来讲,拥有隐私不一定非要拥有自己的房间,但必须要有单独活动的空间。当然,为孩子提供拥有隐私的机会,尊重孩子的隐私,并不意味对孩子放任不管,毫无干预。孩子对隐私的要求也不会延伸到生活的每一方面。家长只要在某些方面给他们某种程度的隐私权,他们就会满足了。

所以,家长要想搞好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孩子对自己坦诚相待,就要承认和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要随意侵入孩子的领地,不要对孩子的任何行为都进行监督。

从好奇心的角度来说,每个家长都希望多多了解孩子的心理,随时掌握孩子的信息。但我们不应该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翻看他的日记。不管是做家长的还是做子女的,在很多方面,其实是平等的。如果想让孩子信任自己,那么,请试着蹲下来,以对等的姿势和孩子对话,用真心跟孩子交流,把孩子作为朋友般看待。循循善诱,晓之以理。这样,孩子一定会愿意跟自己的父母诉说心里话的。

现在社会很复杂,而我们的孩子经验太少,还不足以应对这个社会的纷繁,所以,给孩子充分的独立空间,家长就会担心孩子会上当受骗,害怕孩子误入歧途,害怕孩子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