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成为“富一代”的教子圣经
30595200000036

第36章 情商管理——让孩子拥有21世纪最优秀的情商(3)

等她来到饭桌前,父亲起身从厨房里拿过还剩下大半袋的食盐,又从饭橱里拿过一个碗,父亲将那些盐倒了一半在碗中,取过瓢,在水缸舀了一瓢水倒在碗里,然后用一根筷子伸入碗中搅拌着。父亲的奇怪行为,让女儿忘记了抱怨,她呆呆地看着父亲。

等那碗盐水搅拌得差不多了,父亲示意女儿:“喝一口尝尝。”

女儿疑惑地看着父亲,却不伸手端那碗盐水。父亲走上前端起那碗盐水,喝了一口,又吐了出来,然后又递到女儿面前说:“你尝尝,什么味道?”

女儿机械地接过那碗盐水,刚喝到嘴边就“哇”的一声吐出来道:“这么苦呀!爹,你要干吗?”

父亲看了女儿一眼说:“很苦?”

“是呀,你不是也尝过了吗?”

父亲点点头,唇边泛起一丝微笑。他拿起剩下的那些盐,拉起女儿就往河边走去。一路上父亲也不说话,女儿心里直犯嘀咕,不知道老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到了河边,父亲蹲下身把那些盐撒到河水里。过了一会儿,父亲对女儿说:“现在你尝尝这河水的滋味如何?”

女儿用双手在撒过盐的地方捧了一捧河水,喝了一口,父亲问道:“味道如何?”

女儿说:“很清凉呀!”

“没有苦味或咸味?”

“没有呀。爹,你鼓捣一早上就是做这么个实验呀?”

父亲不理女儿的话,他拉着女儿的手在湖边坐了下来,问女儿:“为什么同样的盐放入碗里和倒在河里味道不一样呢?一个咸得发苦,一个却没有丝毫影响,依旧清凉?”

女儿笑起来说:“这么简单的道理还不懂呀?碗的容积小,水少,盐的浓度很大,所以就咸得发苦。而河的容积很大,放那么点盐进去几乎没什么影响。”

女儿说完,有些得意地看着父亲。

父亲深深地看了女儿一眼,语重心长地说:“是呀,盐改变水的味道取决于盛水容器的容积大小,书本上的道理你倒很明白,可是生活呢?那些失意、磨难、痛苦、无奈,就好比这些盐,多了,它会使我们觉得苦,但它不会因为我们抱怨就减少。太多的时候,我们要无奈地喝下那一碗碗掺了盐的水。盐水的浓度大了,会很苦,但那苦的程度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容器去喝。我们无法回避不去喝那些盐水,却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容器去喝。那为什么非要用碗去喝那咸得发苦的水,而不选择把盐倒在河里喝那清凉的水呢?孩子,不要总是抱怨生活,生活中的种种痛苦我们必须面对。当我们面对那些痛苦的时候,就把我们承受的容积放大些吧,不是一个碗,而是一个湖。”

抱怨是一个人无能的表现。它就像是一个被针头扎破的气球一样,只让别人和自己泄气,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抱怨又属人之常情,尤其是孩子。当他们遇到事情时,往往喜欢从客观环境、从别人身上、从事件的偶然性上找借口,完全忽视或者否认自己在整个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一味地寻找他人的原因,责怪别人的不作为,怨恨别人的不努力,不思进取,不思矫正,不思改变。

抱怨、挑剔就像是长在人身上的一个毒瘤,必须拔掉。有时候,孩子对自己的抱怨和挑剔可能并不自知,需要父母帮助他克服。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个有趣的故事:

一位军官看见一个士兵的帽子很大,大得已经把眼睛遮住了。军官问士兵:“你的帽子怎么这么大呀?”

士兵不急不慢地答道:“不是我的帽子太大,而是我的头太小了。”

军官疑惑不解,接着说:“头太小不就是帽子太大了吗?”

士兵诚恳地告诉那位军官:“一个军人,如果遇上什么事情,首先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抱怨和从别人身上找借口。”这个士兵的坦诚回答得到了军官的极大赞许。而几十年后,士兵成长为一位伟大的统帅,他的名字叫做艾森豪威尔。

“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世界观,也是成就一个人的不可或缺的美德和素质。从这个角度看到的世界将是一片美好,一片宁静。所以,作为家长,在孩子抱怨声起,无所适从的时候,一定要耐下性子,鼓励孩子从自己的身上发现问题,帮助他们突破心理障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10岁的皮特是个调皮的孩子。星期天,他跟妈妈安妮太太、妹妹妮娜一起到杰克餐厅去吃比萨。因为是假日,所以那天餐厅人很多。刚进餐厅的时候,皮特一直在兴奋地看来看去,甚至跑到制作抛饼的师傅跟前仔细观察是怎么和面,怎么将饼越抛越薄。

时间慢慢过去,皮特变得不耐烦了,抱怨声此起彼伏,并不时地夹杂着唉声叹气。看着他紧锁眉头的小模样,安妮太太的火气不断上涌,由开始的好声劝慰,发展到压着火沉默,最后终于忍不住训斥起来。就在战争快要在他们之间爆发时,比萨终于端上来了,皮特只看了一眼,就接着抱怨道:“这里面的肉都到哪去了,我最爱吃肉了。大厨真讨厌。菜怎么不新鲜呢,看起来放了很久,别人的东西仿佛很好吃……”安妮太太忍无可忍,大声怒骂皮特。本来开开心心的晚餐,结果闹得不欢而散。

上述案例中的皮特是一位爱抱怨的孩子,因为他的抱怨导致家庭人员都没办法愉快吃饭。事实上,上述案例中的安妮太太应该在皮特开始抱怨时就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他想象一下是不是因为自己选择的时间不好,所以需要等待这么久。或者可以利用孩子好强好胜的性格特征,在皮特面前示弱,让他帮助妈妈和妹妹找些水果蔬菜等餐前点心,同时也看看周围是不是也同样存在很多耐心等候的小朋友。

身为父母,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总是抱怨别人,成为爱挑剔的不受欢迎者,就像我们不愿意自己身边的同事或者上司是个爱挑剔的人一样。这样的人在他周围的人际关系中得到的评价肯定是非常不好的。既然抱怨和挑剔有这么严重的危害,作为父母,应有责任帮助自己的孩子走出抱怨的陷阱。

让孩子充分认识自己

一个人能否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有一个通俗的名词——定位。在心中,我们给自己定位是什么,我们就是什么,因为定位能决定人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为了使自己充分发展,进行全面准确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记住: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的价值。

一个乞丐站在地铁出口卖钥匙链,一名商人路过,向乞丐面前的杯子里投入几枚硬币,匆匆而去。过了一会儿后,商人回来取钥匙链,说:“对不起,我忘了拿钥匙链,你我毕竟都是商人。”

几年后,这位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遇见了一位衣冠楚楚的老板向他敬酒致谢,并告知说:“我就是当初卖钥匙链的那位乞丐。”生活的改变,得益于商人的那句话。

当乞丐以商人的心态来看待自己时,他就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当他真的把自己当成乞丐时,他很可能一辈子就是乞丐。

不过,我们就算给自己定位了,如果定位不切实际,也不会取得成功。因此,在给自己定位时,有一条原则不能变,那就是充分认识自我。只有充分认识自我,才能发现什么是自己擅长的,什么是自己欠缺的。只有找准自己最擅长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调动自己身上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获得成功。只有发现自己的欠缺,才能弥补不足,不断完善自我。

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自己”作为铭文刻在神庙上。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家长要教孩子不能过高评价自己,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能过低评价自己,不要自卑,不要看不起自己,要挖掘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了解孩子评价自我的能力,教给孩子评价自我的方法。

一位父亲是这样做的:每天晚饭后,儿子都会到楼下和小朋友玩。今晚他和小刚比赛跑。比了好几次,全是小刚赢。爸爸在一旁观察儿子,发现儿子开始使鬼点子,要么未发出命令就先跑,要么未跑到指定地点就往终点返,可还是落在后面。小刚笑话他,他更受不了了,跟爸爸哭闹着,问爸爸怎么办。

这位爸爸可以求小刚慢跑,让他赢一回,但这是欺骗;也可以对他说,这是游戏,输赢无所谓,但这是安慰。其实不如再让他们进行一场比赛,让儿子和小刚明白一些道理。

他俩五子棋都会一些。爸爸提议换个项目比赛,儿子欣然接受,小刚也不甘示弱。三局两胜定输赢。儿子连胜两局,露出笑模样,小刚变脸了。

爸爸问他们俩,今天谁赢了。他俩争着喊自己赢了,爸爸又问,今天谁输了。他俩答:“我。”他俩又眨眨眼,仅仅一会儿工夫,突然明白了什么。爸爸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要为一时的成败得失而悲喜。只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凡事努力就好。”他俩都笑了。

总之,孩子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缺漏。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向成功迈近一步。所以,家长要讲究方法,让孩子充分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为了让孩子充分认识自己,家长除了掌握方法外,更要花时间了解孩子。父母必须从细微处着眼,努力去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

世界上最细腻的莫过于人的思想和感情,能否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孩子变化着的真实感受,这是能否理解孩子的关键。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丰富、复杂、完整的内心世界,与父母的心理世界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在每一具体场合、每一具体问题上,父母都要留心,于细微处去理解孩子。

另外,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认识自己”的方法,让孩子在生活中,真正地做到自己认识自己。

第一,用“比较法”认识自己:通过与同年龄的伙伴在处世方法、对人对事的态度、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特点,来认识自己。

比较时,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找不如自己的人作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缺陷与别人的优点比,都会失之偏颇。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作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比较客观。

第二,用“自省法”认识自己:自省是人的一种自我体验。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检查来认识自己。从重大事件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第三,用“评价法”认识自己:在认识自己的时候,应该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他人的评价比主观自省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如果自我评价与他人的评价相近似,则可说明自我认识较好;如果两者相差过大,大多表明自我认识上有偏差,需要调整。当然,对待他人的评价,也要有认知上的完整性,不可偏听偏信,要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

第四,用“经历法”认识自己:在生活中,可以通过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及教训来发现个人的特点,因为成功和失败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能力上的优点和劣势。

第五,用“二分法”认识自己: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应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对自己的认识也不例外。既要充分发现自己的长处、优点,也要认清自己的短处与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把握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要想培养孩子的高情商,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认识自己。家长要告诉孩子,凡成功者,都是根据自己的长处来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对自己的弱点和短处设法避开,从而如愿以偿。所以,在孩子人生的坐标系中,家长要引导孩子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用自己的长处来谋求进步,这样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