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变革风生(1980-1989)
30868600000030

第30章 1983年(8)

省地两级领导班子的调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调整后的新班子人数普遍减少,平均年龄下降;文化程度提高,向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前进了一大步。

全国省级领导班子党委常委、正副省长(市长、自治区主席)的人数从698人减为463人,减少了34%;平均年龄降低了7岁(从62岁降低至55岁),其中55岁以下的由占15%提高到占49%;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由原来占20%提高到占43%。新提拔的省级党政领导干部有204人,占新班子成员的44%,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45人(含专家、教授76人),占新提拔省级领导干部总数的71%。

地、市(州、盟)和省属部、委、厅、局的领导班子,党委常委、正副专员(市长、州长、盟长)和正副厅、局长(部长、主任)人数,减少了36%(从16658人减少到10603人),平均年龄降低了8岁(从58岁降低至50岁),其中61岁以上的只占3%;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由原来占14%提高到44%。这次新提拔的地、市和厅、局级党政领导干部占新班子总人数的近1/2。新提拔的成员中,有1/3以上年龄在45岁以下,2/3的人具有大专文化程度。

这次调整,改革的步伐迈得比较大,选拔了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的优秀中青年干部,一大批老同志退到二、三线传、帮、带,原来的领导班子结构同“四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变。实践表明,新上来的干部绝大多数表现是好的,他们有朝气,有干劲,事业心强,许多过去从事专业的干部能够从事党政领导工作;留在班子里的老同志继续发挥骨干作用,新老合作一般都比较好。

这次干部调整工作所以步子迈得较大,主要因为在以下五个方面有较大突破:(1)纠正了各种轻视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充分认识到科学文化知识对完成新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性,敢于放手使用知识分子。(2)克服了“论资排辈”的思想,敢于破格选拔人才。(3)打破了只从党政系统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框框,扩大选拔人才的视野,注意从各部门、各行业选拔优秀干部,特别是注意从专业技术干部中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有组织管理才能,或者在领导才能方面有发展前途的人进入党政领导班子。(4)改变神秘化和手工业式的选拔干部方法,采取个别了解、小型座谈、民意测验等方式反复酝酿,充分走群众路线,实行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相结合。(5)冲破实际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束缚,做到职务能上能下,排列可前可后,认真执行干部离休退休制度,树立“革命到底”的新观念,认识到退出第一线不是革命生涯的结束,而是在新的条件下以新的活动方式继续为党做贡献。

这次调整省、地两级领导班子,省委领导核心中的老同志起了很好的作用,许多老同志积极荐贤举能,主动退到二、三线,支持中青年干部到第一线挑重担。许多老同志退出第一线后,一般都能做到放手让中青年干部大胆工作,不当司令当参谋,大事出谋献策,讲话慎思行,要求适可而止,服从党委决定。

各地在这次酝酿领导班子时,一般都大胆放手走群众路线,发动各级领导干部民主推荐人选。

12月22日,中共中央批转中组部、省、市、自治区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调整省地两级领导班子的工作报告》,对本项工作作了总结。

1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以新姿态开创新局面》,指出,机构改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一场革命,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保证。调整领导班子是个经常性的任务。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使领导班子保持旺盛的活力和坚强的战斗力。

“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我国第一台亿次超高速巨型电子计算机“银河一工”,于198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通过国家技术鉴定。

3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把研制“银河一工”巨型计算机的艰巨任务交给国防科技大学。在全国20多个科研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大力协作、密切配合下,国防科技大学的科技人员经过六年的艰苦奋斗,克服了许多理论上、技术上和工艺上的困难,终于在1983年研制成功了这台超高速巨型电子计算机,并在长沙通过了国家技术鉴定。

在该项科研工作进展期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对其予以高度重视。1983年5月以来,国务院电子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组织了全国29个单位的95名计算机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了“’银河‘计算机国家技术鉴定组”,并分成7个小组对“银河-1”电子计算机进行全面的严格的技术鉴定。结果表明:26道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正确性考题,先后计算3遍,数据完全相同,结果正确,精度符合要求;在单道操作系统或多道操作系统控制下,全系统和主机稳定可靠;硬件系统向量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一亿次以上;软件系统内容丰富,功能较强,使用方便,性能先进;图纸资料齐全。“银河”电子计算机在设计、生产、调试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和一些理论问题,有些是国内首次使用,有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银河-1”亿次电子计算机国家技术鉴定委员会由32名委员组成。委员们听取了国防科技大学负责同志所作的“银河”电子计算机研制报告,认真讨论了国家技术鉴定组提出的“银河一工”机技术鉴定报告,还检查了各项文件和有关技术资料,视察了“银河一1”机,最后对它作出了权威性评价:“银河”机系统稳定可靠,软件较为齐全,其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鉴定大纲的要求,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某些方面达到国际水平。

“银河-1”电子计算机系统由主机、海量存贮器、维护诊断计算机、用户计算机、电源系统、各种外部设备及系统软件构成。它是当时中国运算速度最快、存贮容量最大、功能最强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具有强大的数值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它的向量运算速度为每秒一亿次以上,存贮容量可达几百万字,软件系统内容丰富,使用方便。它是石油和地质勘探、中长期天气数值预报、卫星图像处理、计算大型科研项目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手段,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范围内,当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研制巨型计算机。“银河一工”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的空白。它提前两年实现了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的到1985年“我国超高速巨型计算机将投人使用”的目标,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使中国跨人了世界研制巨型电子计算机国家的行列。

国防部长张爱萍给这台汁算机命名为“银河”亿次电子计算机。方毅、何长工、王首道、严东生、张震寰、毛致用等以及有关方面代表,出席了鉴定会。聂荣臻(时任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就“银河”机研制成功致信国防科技大学,指出,为了把我国的重点科研项目搞上去,必须发奋图强,同心同德、集中力量,拧成一股绳。此外,杨尚昆、方毅、王首道、何长工、张爱萍等也分别给国防科技大学发去贺信、贺词和贺诗。1984年6月7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发布命令,给国防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研究所记集体一等功,以表彰他们在研制“银河”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百折不挠、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

国防科技大学在胜利完成了“银河-1”电子计算机的研制任务后,紧接着又承担了“银河-Ⅱ”机的研制工作。1992年,该项科研成果通过国家鉴定。

“银河-Ⅱ”计算机系统,是我国“七五”计划重点科研攻关项目,也是我国第一台面向大型科学、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通用10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该系统为共享主存紧耦合四处理机系统结构,主频50兆赫,基本字长64位,气存容量256MB,拥有两个独立的输入输出子系统,能进行每秒10亿次以上的运算操作。

国家气象中心是“银河-Ⅱ”巨型计算机的第一个用户。在研制过程中,国防科技大学十分重视用户的要求,做到研制机器和开发应用系统同时进行。他们和国家气象中心合作开发的中期数值天气预报软件系统,经过在“银河-Ⅱ”计算机上试算,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试算还表明,石油、地震、核能、航天航空等应用领域的程序都可以在“银河-Ⅱ”计算机上高效运行。

11月19日,由全国42家计算机研究所、应用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经过一个月全面严格的技术考核,一致认为:“银河一Ⅱ”巨型计算机系统填补了中国通用并行巨型机的空白,表明中国巨型机技术有了新的重大进展,为巾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具有联网能力的巨型计算机既适合于作为超级计算中心的主机,又适合于作为大规模数据处理的中心处理机,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据有关人士介绍,高性能计算技术是国际高技术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由于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掌握了研制巨型计算机的技术,因而“银河-Ⅱ”计算机的研制成功,进一步缩小了中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善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