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阪抗战师团
3090900000031

第31章 战略资源--人才

“唉,果然如赵兄所说,你们对待日本的看法真的有很大的差别。你也和民国政府那些人一样认为日本不会再对中国有所动作了么?”

张伟叹了一口气,像是询问柳全生,又像是自言自语的说道。在来之前张伟向赵志成简单了解了一下目前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同胞的一些基本情况。

不得不承认,日本目前在各个学科领域是整个亚洲最先进的。日本和德国关系密切,也常常能请到德国,美国,英国等国的学者到日本各地的大学讲学。而且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无数日本人到以上相对先进发达的国家留学,他们的留学生是中国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

人口远远小于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却比中国派到外国的要多得多,这就是国家之间隐形的竞争差距。因此自从明治维新几十年后,中国人就开始东渡日本留学。许多抗日英雄,成为国共两党的政要们都曾到日本留过学。

这让张伟不得不感慨,50年对于两个拥有千年历史的临国来说时间不算长,但是就是这样一段时间知识和教育的差距,就可以让两个国家实力相差如此巨大!因此,他的心中重重的留下两个字:教育!

留学到日本的留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爱国的。他们大多数人都是想要学习先进的知识,准备回国后要报效祖国。在目前30年代的留学者中,由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在日本的留学者急剧减少,并所学科目基本都被限制在民生医学等方面。如果想要学习军事、高等机械制造就要到欧美国家去留学了。

即使是这样,据赵志成的估计,在大阪这个城市里也至少会有100来名留学生,在京都也会有100来名,而作为日本首都的东京,估计仅仅东京大学就会有200多名留学生。这些人都是国家精英,掌握着先进的知识,在张伟听到这样的估计数字后,立刻决定一定要把他们所有的人安全送回祖国,或者资助他们到美国和英国去继续留学。

赵志成一方面是没有钱继续留在日本求学,一方面他的政治敏锐度告诉他,日本不是个久留之地,日本很有可能继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是东北人!东北三省已经在日本人的手中,他的心一直告诉他要他赶紧回国,为故乡的父老作些事情,反抗日本侵略者。但是,不是所有的留学生都有赵志成同样的想法,他们或多或少受到民国政府和平论调的影响,受到日本报纸的欺骗,甚至认为东北三省就是满洲人的,现在日本占领东北就是替满洲人管理那里而已,而中国(除北三省)和日本的关系还可以,中日不会发生战争!

如此的观点让张伟和赵志成商量的时候一阵头痛!意识啊!清政府倒台多少年了?,张作霖在东北立足多少年了?,张学良当年可是带领东北军眼泪含着眼圈进了关,离开了他们的故土。如果在关内祖国的同胞都不把东北三省算作自己国家的领土,可见这些年来民国政府的软弱妥协和日本实行的满洲国傀儡政策的“成绩”

因此张伟这次的目的就是要尝试改变他们的“和平”想法,让这些同胞们尽快回国,否则真要到中日全面战争时,船只管制,人员监管,有多少同胞突破各种障碍回到祖国呢。

“呃~~说实在的,我确实不认为中日在短时间内会发生战争,我们国家正在变强,等到我们这些留学生回国后,会让祖国更强大。而且现在再也不是清政府时期,各国列强们可以随意欺负我们了。”柳全生毫无隐瞒的说道。

“如果我说日本计划2年内扩建数个师团,你是否相信;如果我说现在日军的魔爪已经越过山海关,进入关内,你是否相信;如果我说日军正在加强军备生产,在东北疯狂建设军工厂,你是否相信;如果我说日军的野心是侵占全中国,而东北只是他们这几年的开胃菜,你是否相信;如果我说日本就在明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你是否相信”张伟一口气说出来。然后看着柳全生的眼睛。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你凭什么预测明年中日会有一战。”

“我的身份需要保密,即使是赵兄也不知道我的身份。至于凭什么预测中日之战?我倒是想问柳兄,日本为什么不战?”张伟接着又问道。

“你知道日军的装备如何?人数多少?中国军队装备如何,人数多少?日军受过什么样的军事训练,有多少军官学校?中国军队又受过怎样的训练,有多少学校?”

“现在,日本已经是一个军事大国,而我们却只有二流甚至是三流的国防力量。日军为什么不打我们中国?为什么不占领我们的土地?为什么不奴役我们的同胞?他们还在准备!这个准备的时间竟然让你们认为是和平,是友善?自从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军新组建了多少军队,而且还要在日后继续组建新的师团。为了驻防吗?派兵驻防朝鲜还是派兵驻防东北?需要那么多军队么?他们不用这些军队来侵略中国,还能用来干什么?”张伟越说越激动。

“对于军事上的事我不是很了解。但是政治上,我们政府不是和日本政府的关系很融洽么,外交部长汪精卫先生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柳全生毕竟只是一个留学生,张伟所说的东西他还真不了解。

“汪精卫?当日本全面侵略我国的时候,他就是最大的卖国贼!这个人简直是人人得而诛之!”张伟心里这么想的,可是不能说出去。毕竟现在汪精卫还是国民政府的大员。

“九一八事变前后,也没有日本政府的影子吧?似乎全是日本军队的行动,就把东北占领了。后期日本才扶植溥仪当上满洲国的傀儡皇帝。现在的日军已经开始有自己的头脑了。”张伟想了想措辞,对柳全生说道

“。。。倒也是,现在日本的很多举动都是直接通过日军大本营发出来的。政府方面的作为倒是越来越少了。只是我还是很难相信日军会在明年进攻我国。”

“我也没希望只通过一次对话就能改变你的观点。但是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希望在日本留学的同胞们能够提前做好准备,然后通过你们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来认清日本的真面目。再决定什么时候回国。”

“。。。。。。张兄说得也对。那么为了预防这个万一,我们需要怎么准备呢。这种关系祖国的大事。。。真的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柳全生是个明白人,渐渐接受张伟的想法。

“随时回国的准备!我会利用在日本的各种关系,直接收购一些工厂,通过运营工厂的利润来维持我们所要成立的这个返乡会的运作资金。。我希望由柳兄暂时负责日本的返乡会,联系尽可能多的同胞,不仅是大阪,还有京都,东京等地,在他们想要回国时,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张伟顿了一顿,接着说道。

“如果真的有中日之战,我相信你们这些留学生大部分人会勇敢的拿起枪,上战场杀敌。但是你们的责任可能比拿枪更重要!我希望柳兄能够了解通过我们返乡会回国的每个留学生学习的是那些学科,在日后回国时会在哪个领域工作。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在国内如何帮助他们一展他们所长,用他们学到的先进知识来强大我们的国家。”

“收购一些工厂?张兄的财力可真不是一般的雄厚啊,不过这个方法确实不错。总而言之,你的意思是在可能爆发的中日之战前,要让所有在日本的留学生们能够全部安全撤回国,是么?”

“是的!这需要柳兄的鼎力相助才可以。”张伟肯定的回答道。

“为什么找我来做这个事情?因为赵兄的推荐么?赵兄不可以作这件事情么?”柳全生向坐在旁边的赵志成看了过去,向张伟问道。

“首先赵兄非常认同你的组织能力,我也相信赵兄的眼光和自己的对你的判断。其次赵兄急切盼望回国去,我在大阪没有其他熟悉的同胞了。你愿意帮助我们么?”张伟真切的解释道。

“没问题!只是我现在在大阪读书,关于京都、东京方面的留学生。。。”

“你可以像我通过赵兄的关系找到你一样,请柳兄费心寻找京都和东京地区合适的留学生同胞组织在这两个地区的返乡会分会。我会每个月直接给你运作经费,由你统一调度安排。”

“谢谢你的信任。我会尽力而为。而且我也需要几个帮手,自己一个人可忙不过来啊。”柳全生说道

“好,好。我只管为你们提供经费,怎么做由你说了算。等到赵兄回国稳定下来后,你们再联系。由他负责留学同胞回国的接待工作。返乡只是最开始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切就拜托柳兄了。”张伟和日本人经过多日的接触后,也开始习惯说日本人常说的一个词“拜托”。而柳全生在日本生活这么多年也习惯说或者听到这样有日本特色的东西,这不是忘本,仅仅只是潜移默化被同化的语言习惯而已。

“我们既然已经商定一同成立返乡会,那我是否可以知道张兄的身份啊?”

赵志成看着张伟面露难色,替他说道:

“张兄的身份真的很保密,他前两日告诉我,只有他回了国,他才会说出自己的身份,我们现在还是不要为难他了。”

张伟歉意的向柳全生笑了一下,“暂时你可以把握看成是一个爱国的商人。”他在来之前也曾考虑过该以什么样的身份来取得对方的信任,包括身边既有些信任又有些疑惑的赵志成。

他想来想去都觉的不能说真话,也不能撒谎。说真话――日本人的身份一下就会最大程度降低对方的信任。反战的日本人凤毛麟角不过应该会有,但是一个一心希望中国获胜,不管日本人死活的大佐出现在他们面前又让人怎么信任呢?

说谎话――万一后来被人揭穿,那么以后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都会对曾经信任自己的同胞们留下心理阴影。要知道覆水无法收,破镜也很难圆。

因此张伟还是决定要继续保持神秘,当然这个神秘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要给众人一个盼头,一个期限。这个期限就是当他到回到祖国的时候。因为他将来必然以日军大佐的身份回到祖国,在战争时期,他认为,他不但要磨灭大阪师团的战斗力,还要尽可能的帮助同胞们进行抗日,这就需要同胞们的配合。他就要在向大家透露自己的身份之前,作一些能让同胞们信服的事情。这样他才不会处于被动怀疑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