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阪抗战师团
3090900000092

第92章 大战在即

张伟来到汤头镇,看到满眼都是日军的残兵败将,心想****中竟然有人能把第五师团揍的这么惨,实在是让他喜出望外。

第五师团虽然溃败,但是士兵素质还是非常高,没有出现****那种扔了武器,不顾一切的情况。虽然面子上看似第五师团惨不忍睹,但是经过官佐们的整顿后,剩下的轻重武器装备比马场支队的还要完整。

张伟见到了马场正房,这位老兄仿佛见到了救世主一般,双手抓住张伟的双肩,“含情脉脉”的说道:“老大,你可终于回来了,我们被支那军修理惨了。我立刻把指挥权交给你。”

“别交给我,还是你来指挥,师团长或者司令部都没有这样的任命。我怎么能越权呢?不过我倒是可以给你提些建议。”张伟心想,这次日军没好果子吃,老子才不会傻傻的当替罪羊呢。马场老哥,对不住你喽。

然后张伟就下部队看看自己第八联队伤亡情况,结果各中队长报告伤亡人数竟然达到了500来人。占他联队八分之一还要多。张伟对这些人虽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但是毕竟一起待的时间挺长了。半真半假的到各中队慰问一下官兵们,眼睛使劲挤出一些眼泪。

人在不如意的时候,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往往会被牢牢记住,因此人们总说雪中送炭要比锦上添花好上一百倍。张伟此时和第八联队玩的就是感动。他几乎在汤头镇休整的两三天时间里几千士兵一一问候遍了,这让第八联队全体官兵们都感动的说不出话来。

相比之下,坂垣的第五师团则没有那么多“矫情”,坂垣万于张伟一天来到汤头镇,他来到这里第一件事请就是在刚建好的师团指挥部里把坂本少将骂了个狗血淋头。他不相信****中竟然有能打败大日本皇军的部队,对方一定使用了阴谋诡计,或者指挥的坂本少将指挥无能,才会导致这种耻辱。而坂垣认为,只需要他重整部队,补充一些武器后,再配合飞机大炮,定能够把临沂拿下来。而且距离上次临沂之战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支那军一定不会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就卷土重来。

他也听闻负责支援而来的马场支队作战不利的情况,但是一看到人家那较为整齐的军容,哪里是像打败仗的?这倒让坂垣怀疑坂本在找借口,这让坂本郁闷不已。

由于第五师团倒底也损失不轻,编制上也残缺不少人。因此坂垣想出让一支第五师团的中队带着一支马场支队的中队来进攻,这样即使是马场支队的官兵真如坂本少将所说一打就跑,那么也可以用后面第五师团的人制止他们,甚至起到督战队的作用。

这个命令下达给马场正房后,他毫不犹豫的把决定权扔给了张伟,让他决定怎么办。张伟脑筋稍微一转,就有了主意。这种用兵方法日军以前不是没用过,尤其是和伪军一起行动的时候,因为伪军战斗力低,单独使用起来效果极差。因此就有一支日军带着一支伪军的情况。

张伟把方法偷偷教给马场正房后,马场正房疑惑的看着张伟问道:“这。。。这方法行么?”

张伟神色一黯,非常凄然的说道:“马场兄,说实话吧,支那军能把素来被誉为‘陆军之花’的第五师团打败,你想即使我们冲上去又能有什么作为呢?但是这种丧气话,只能是我对你偷偷说说罢了。军令还是要执行的。这次我们重武器全都没了,第五师团的重武器也所剩无几,所谓再战临沂根本就是要拿人命来添。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张伟说到这里转头不看马场正房,而是看着不远处马场支队的官兵们,怀着“深情”的接着说道:“我们两个人和这些士兵们在一起这么久了,他们每个人的音容笑貌我几乎都记在脑子里,但是短短两个月一别,竟然有许多人和我们已经是阴阳两隔,生死之别了。为了在战争结束后,把他们都能带回国,带回故乡。。。我也别无他法了。。。。。。”

马场正房非常敬佩的看着张伟说道:“病叶君,没想到你对士兵们的感情竟然如此深厚,你说的太好了,我们都应该活着回家。为了能让大家活着,我们甚至会不择手段。”

因此在经历了惨痛的战事之后,对于受到惊吓的马场支队全体官兵来说,一句最能安抚他们,最能道出他们心声的话就是:活着回家!这在崇尚战死,甚至连军歌里也充满了死亡意味的日军绝对是最叛逆的一支,因此,这样的话决不能在大庭广众下宣扬出去,只有下面的官兵们一个告诉一个,把这样的想发甚至是这样的理念传递给全体的马场支队。并在不久后传递到在台儿庄同样损失惨重的大阪师团另两个联队。

坂垣敢于杀个回马枪其实也跟****方面李宗仁的一个错误指挥有些关系。当时五十九军连战7天7夜,最后几乎包围了汤头镇,只要有股生力军能够加入战阵,完全刻可以把坂本外加马场支队全歼了。但是一方面李宗仁手头太紧,并且不敢再长途把原本防御台儿庄的部队前调去协助进攻,另一方面日军第十师团进攻腾县迅猛,随时都有破城的危险,因此把战力尚存的五十九军赶紧调往腾县支援,这让第五师团三个联队的残兵逃过了灭顶之灾。

而坂垣得知第五十九军调离临沂后,自然胆子变大,再次扑向临沂。结果五十九军为了救援腾县,根本没做太多休整,就向腾县开拔。还没渡过泗水,庞炳勋就转来了李宗仁和蒋介石的命令,让五十九军再回临沂,因为坂垣师团又杀过来了。

本来连日征战大家已经非常疲惫,又在马上可以摘取的胜利果实前面后撤,导致敌军再次来犯。上头这种乱指挥当然会让五十九军官兵不满。张自忠明白大家带着情绪作战,没打已经败了三分。即使时间很紧迫,他还是召集官兵,做了一翻训话。张自忠的训话没有太多的爱家爱国的大道理,他就讲自己,讲身边的战士们。他只是说自己决心要以死报国。

有了军长带头,五十九军官兵上下不为别的,就为了杀鬼子,就为了这位背负汉奸骂名,总是冲到最前线指挥的军长,毫不犹豫的执行军令,以急行军的速度再次返回临沂。

临沂第一次大捷的时候,全国人民已经关注上了,蒋介石关注上了。但是这个关注也仅仅限于眼睛而已。毫无派兵增援的意思。

在张伟和赵志成南京那一次临别长谈时,张伟就根据他所知道的****以及这半年来的失败,总结出几条国民党军队的弊端。

这几条说起来也简单,第一条就是保存实力,无数****将领都用这招。一打起来叫苦连天,结果打完以后才发现损失不到十分之一。而且增援部队也磨磨叽叽,本来一天的路程走上三五天。

第二条就是临战胡乱指挥,张治中将军就曾抱怨,即使仅仅是一个连,蒋介石高兴了也要下个命令,指挥一下。而且指挥起来完全不考虑以前制定的战略目的。

第三条就是部队有亲远嫡庶之分。明显的对嫡系部队好的不得了,对非嫡系的能敷衍就敷衍。别人也不是傻子,你敷衍别人,别人难道不会敷衍你么?

第四条就是赏罚不明,有个老小子叫孙元良,一打仗就逃跑,一打仗就逃跑。国民党将领里面没有一个喜欢他的,都想让蒋介石毙了他。结果就这小子命比韩复渠好一百倍。老蒋从来没治他的罪。

从以上几点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国民党军队已经称为蒋家王朝的私人部队,胜负全凭蒋介石一念之间。战争胜败跟武器装备、训练素质虽然有关,决定因素还是指挥者的能力。但蒋介石恰恰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

以上这几点本来张伟只是跟赵志成单独这么总结的。他只想以后能利用赵志成的影响力,避免国民党再犯同样的错误。其实胜败输赢往往就是一念之间。如果有一个正确的声音能在上位者的脑中多转一会儿。历史往往会大大改变。

但是赵志成由于对蒋介石不喜欢,并不含蓄的把这几条都跟他说了。让蒋介石一张老脸憋的又白又红说不话来。蒋介石不是个昏庸之人,手底下的人都是一心求官发财的,哪有一个敢这么直接的说国民党军队怎么怎么不好?蒋介石也是打了无数次败仗后才一点点总结经验教训的。只是他没学过辩证唯物主义,总结的不够彻底罢了。(辩证唯物主义本身只是一门哲学,目前来说算是最科学的哲学。)

蒋介石接见赵志成那次,他相当于冒死进谏一般都跟蒋介石说了。蒋介石思前想后,觉得赵志成说的话确实是建立在事实之上,虽然不高兴,但是也没有辩驳之语。沉默良久,便请赵志成作为他的幕僚。这其实就是张伟想要的效果。不久之后也正是因为赵志成的一句话,为血战临沂的五十九军提供了一些帮助。

此时张伟并不知道赵志成的影响力已经很大了。他现在要面对的是如果与第五师团的日军一同进攻临沂。前期进攻较为顺利。马场支队被拆分无数个中队,添到第五师团当中,在进攻真正的贯彻了五师团官兵带头的特点,所有官兵都盯着前面第五师团的人,他们冲自己就跟着冲,前面的人卧倒,甚至死光光的话,他们就赶紧找个地方隐蔽起来,说什么也不上去了。

由于这时五十九军还在往回赶的路上,庞炳勋无力独挡来势凶猛的日军,在临沂以北所占领的大部分地方都被日军占领了。当五十九军到来时,局势已经急转恶化。他们为了保卫临沂,不得不在此情况下向日军进攻。

(为了抗战,赵志成不得不被极度YY,请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