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阪抗战师团
3090900000093

第93章 台儿庄大捷

张伟通过望远镜,看到对面五十九军的官兵们一次次冲锋,誓要夺回临沂外围各阵地。张伟和马场两个联队长已经被分到第五师团,充当人家的“副联队长了”。唯一能让张伟心里能好受一点的,身边的第五师团联队长那紧张担心的表情,一次次可着嗓子疯狂呼喊,要求各中队严防死守,不得擅自撤退逃跑。以前日军下命令是不得擅自冲锋。因为第五师团官兵异常凶悍,打起来很容易就冲上去,(而且他们以前打的一直都是冲锋进攻。)现在他们面对凶神罗刹一般的五十九军他们只能不停祈祷,防线不要崩溃了好。否则见到师团长后只能以死谢罪了。

张伟看着五十九军的官兵们在冲锋中一个个倒下,后面的战士们又立刻顶了上去,冒着枪林弹雨的冲锋。心里总是无法平静下来。第五师团得到增援了,那么五十九军为什么还没有增援呢?

武汉蒋介石的府邸,赵志成现在称为蒋介石的幕僚后,身份有些特别了。如果有什么事情,他可以随时求见蒋介石。蒋介石对于这个有什么都直说的新幕僚也有些忌惮。说话不留情面,一句句话就如同医用酒精一般,直愣愣的全像国民党军政制度中腐烂变质的地方泼去。疼的蒋介石直咧嘴,但是他知道这是在治病,即使再疼,也咬牙切齿的忍下去了。

像赵志成这般有什么说什么的,自然不能当官,只能当当幕僚而已,今天他就要行使这个幕僚的作用,求见蒋介石。

战争时期,蒋介石一天到晚事情非常多,但对于赵志成轻易不说话,一说话必石破天惊的人,还是抽出时间与他相见。

“委员长,请恕我冒昧,请问徐州之战的目的何在?”

“。。。自然是阻止日军南北汇合,连成一片了。”

“如果日军执意如此,我军是否一定能够阻止的了?”

“打仗这种事情哪有什么一定的?”

“换一句话说吧,假设最终无法阻止日寇,那么多延迟一天,就对我们有利一点,也为武汉会战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是这样么?”

“正是如此,看来志成是有什么良策了?”蒋介石猜测这个赵志成是为最近的徐州会战来献策的。

“其实我也没什么好计策,只是来这里提醒一下委员长,如果徐州不保,是否要决黄河大堤以御日寇?”

“。。。这个。。。这个。。。”蒋介石没想到赵志成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怎么说着说着徐州就跑到黄河上去了?而且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太大了。黄河可不是一般的小河,如果决堤的话甚至会让流了千百年的河道彻底改变,其影响和破坏力完全不是人们能够估计的。一时间蒋介石实在无言以对,不知说什么好了。

“我只是提醒委员长一下,博弈时往往想得越长远,越易胜,而只考虑眼前,走一步算一步的人永远成不了博弈大师,更难以获胜了。黄河决堤非比寻常,如果真要执行的话,那么。。。一定要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而效果嘛则要越大越好,昔日关云长水淹七军,如果不能达此效果,黄河之堤不决也罢。而且如果决定后就要迁徙河边百姓。否则即使能阻止日军,其惨状也绝不会比日军暴行小多少。”

“言之有理。。。确实应该早作打算。局势好时自然不会考虑此法,但如果形势突然恶化,当早作打算。”蒋介石肯定的说道。

“委员长,这是关系千万人性命之事,因此我放在最前面说,另一件事情就是关于临沂的,不知道委员长何时增兵?”

“。。。临沂啊。。。”蒋介石沉吟了一下。

“我想提醒委员长,增援临沂越早越好,因为我们都知道,临沂和腾县是台儿庄的屏障,台儿庄是徐州的屏障,目前五十九军正血战临沂,为什么不早点派兵增援呢?万一让人恶意猜想委员长是想借日寇消耗西北军那就不好了。我等都知道委员长决无此意,但是被人如此误解,岂不可叹、可惜?”赵志成委婉的说道。其实蒋介石是不是有意消耗西北军,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个不用志成担心,我已经调一个军增援临沂了。”

“委员长,恕我无礼,请问这个军先头部队什么时候到,后面部队什么时候到?这个军现在在接到命令时是在什么地方,距离临沂有多远?五十九军一昼夜急行军180里,他们并无多少车辆,那么这个军有多少车辆,一昼夜能行多少里?估计他们能在什么时候赶到临沂?”赵志成心里明白的很,增援啊增援,话放出去后实际行动起来打了不知道多少层折扣。

“志成考虑问题倒是很周到啊,参谋长已经命令他们3天后先头一个师要赶到。”

“委员长,说句不好听的,我担心某些师长或者军长打折执行军令,我想问如果3天后不到,如何处罚?”

“。。。这个。。。”蒋介石头一次遇到如此刨根问底,说话毫不委婉的人。他一个委员长怎么会管这么多细枝末节。

“委员长,救人如救火,常言道‘军令如山’临沂的重要委员长自然知道,但是就怕那些师长、军长们只认为自己的军队最重要,早到早消耗,晚到晚消耗,最好前面守不住了,那么就不用自己消耗,拍拍屁股走人了。这不是仅仅一个临沂的问题,而是****内部军令无法真正执行的大问题。请委员长三思。”

“。。。你说如何处罚?”

“杀!委员长已经杀了韩复渠,这是临阵退缩的代表,一定要再杀一个不守军令,故意迟缓增援的代表。如此才会让军令真正如山,官兵上下一心,各部队都如五十九军一般,焉能不败日寇?”

“我会仔细考虑的。。。”蒋介石缓缓说道。

历史在变得“有影响力”的赵志成前,悄然的发生了改变,只是这个改变张伟暂时还没有看出来,临沂的战斗依然惨烈无比。张伟通过望远镜看得也是心惊肉跳。他在战前就通过马场正房吩咐过了。第八联队和第三十七联队全体官兵打仗时一定要先“保护好自己”,由于****火炮少,其实不怎么害怕被炮弹击中,怕就怕****冲上来打白刃战。因此作战时能缩着脑袋就缩脑袋,千万不要被流弹打到,如果敌人冲上来,赶紧撤退。第五师团刺刀都拼不过人家,凭什么让咱们去跟人家拼刺刀啊?

因此这第二次临沂之战,主力还是第五师团,马场支队的官兵们只是非常冒险的冲到前线当观众罢了。由于战场打的激烈,大队长,联队长哪能仔细一个个观看谁在开枪,谁在偷懒。他们就觉得这个火力总是不行,支那军怎么一使劲就充上来了?但派出去强夺阵地的部队却一打就没了。(第五师团的被打死了,马场支队的其实都趴在地上装死,死活也不起来继续冲锋。)

坂垣心里那个急啊,现在已经是3月29日,台儿庄方面第十师团一个支队已经宣布占领了台儿庄,(其实还有四分之一在****手中),他亲自指挥的这次临沂之战也无望和第十师团争功了,他更多的是要对当面的五十九军进行报复雪耻。

五十九军十几天的血战再再加上一次无效的急行军,即使是钢铁做成的人也要累垮了。张自忠知道台儿庄方面打的辛苦,不好意思向李宗仁要兵,但是赵志成好意思啊。他也不直接向蒋介要兵,他通过在报纸上为五十九军一阵摇旗呐喊,很轻松的就把全国的目光从激战中的台儿庄移到同样血战中的临沂。救国会首先就派出慰问劳军团,送上无数食物,主动留在阵地后照顾伤员等。报纸上关于血战临沂的报道天天都有,写了无数的感人行为。蒋介石终于明令派出部队前去增援临沂。

3月30日,马场支队的官兵们“伤而不亡”惨重。大多数官兵受伤撤退到后面的野战医院里,“哀号”之声不决于耳。而在前线作战的大阪官兵已经寥寥无几了。

但是作为第五师团这样“要强”的师团,他们恰恰是“亡而少伤”,在坂垣亲自督战下,各个貌似真的想要投胎再生做人一般,整个师团连续补充了三次。目前全师团已经有三分之一是以前的预备役官兵,还有一部分新兵。原来刚到中国时的老兵们则所剩无几。

不可否认,日军单兵素质非常不错,这都是长期认真训练培养成的。但是日军在战术,战略上非常简单,就像一个孔武有力的巨人只会凭借力量横冲直撞一般。日军在临沂突然遇到张自忠的五十九军这样真正不怕死,凭智谋和力量敢于硬碰硬时便没了主意。硬拚不过,这让一直自诩没有打不过的支那军的坂垣羞愧难当,在进攻临沂无果时,几乎要拔刀剖腹自杀,可惜张伟当时不在身边,没“帮上忙”,第五师团指挥部内的众位参谋们及时的阻止了坂垣的如此行径。

当得到支援后的五十九军再次以血肉之躯强行冲入日军阵地,展开白刃战的时候,坂垣同时也接到了前线各阵地摇摇欲坠,请派兵增援的请求。坂垣面对如此对手长长叹了一口气,无奈摇摇头下令全军撤退。第二次临沂之战,坂垣的第五师团再次败北。

前后两次临沂之战五十九军和庞炳勋部共计不到4万人,完全抵御了第五师团及其补充部队、增援部队的进攻,杀敌无数。因此这次胜利本身并不小于台儿庄,日军往回拉尸体的汽车100余辆,来不及拉回去,就地掩埋的尸体近千具。临沂战场已经不只是为阻止第五师团和第十师团汇合,保证台儿庄大捷的辅助战场。更是另一个抗击第五师团的主战场。正是这场胜利,这场让李宗仁和蒋介石甚至是坂垣征四郎都无法想象到的胜利使全国人民重新认识了张自忠,这个曾经被人误解为汉奸的抗日英雄,终于一雪前耻!

由于这次胜利,临沂张自忠的五十九军杰出的表现(以近乎同等伤亡,战胜‘钢军’坂垣师团,这在****中是从来没有过),蒋介石欣喜之余任命张自忠为二十七集团军军团长,下辖五十九军和九十二军。

第九十二军是蒋介石后派去增援的部队,下辖两个师,十三师和二十一师。先头部队十三师师长为了保存实力还真想在路上磨蹭,但是不久又接到一封限令日期抵达临沂,否则军法处置的作战命令后,不得不放下那龌龊的想发,在4月8日赶到了临沂。

在3月30日坂垣撤退一是因为在临沂方面久持不下,继续战下去只是多丢人而已,另是因为在30日这天台儿庄方面第十师团面临的形势陡然严峻起来。汤恩伯第20军团在李宗仁一封封催令之下终于包抄了孤军进入台儿庄第十师团濑谷支队的后路,包了日军的饺子。

其实28日李宗仁就已经电令汤恩伯开始包围台儿庄的日军,但是汤恩伯这时全无南口战役时的勇敢,不敢与日军主力作战,担心他抄了台儿庄日军后路,后面赶来的日军抄了他的后路。汤恩伯是蒋介石的嫡系,最高战区长官李宗仁的命令在他而言当真是可听可不听,最后李宗仁若不是搬出蒋介石这个大佛,汤恩伯是绝对不会掏“香油钱”,舍得让他的部队去硬拼的。

因此,若不是蒋介石最后发话,李宗仁策划已久的诱敌深入,围歼敌人于台儿庄的计划可能根本无法实现。由此可见国民党高级将领中的派系之别几乎可以让几乎到手的胜利化为乌有。

坂垣带着主力包括张伟在内绕路飞奔赶往台儿庄,想要救援濑谷支队。汤恩伯派出52军在外围阻援,也许有了五十九军张自忠的胜利,实在让52军拉不下脸来,为保存实力说打不过坂垣师团,拍拍屁股逃跑,这就是变向承认中央军赶不上西北军了,52军愣是咬牙坚持下来第五师团的猛攻。为汤恩伯和台儿庄内部里应外合歼灭濑谷支队创造了有利条件。

直至4月6日,李宗仁亲临台儿庄,指挥全线总攻,濑谷支队终于支持不住,等不到第五师团的增援,向外突围而逃。4月7日台儿庄战役结束,虽然未能全歼日军濑谷支队全部,但是随后的反击,追击战,使日军伤亡人数扩大到近两万人。此乃抗战以来,最大的一场大胜。这次行动美中不足就是汤恩伯部行动迟缓,差点让台儿庄内部守军全线崩溃,大胜变成大败。

但汤恩伯毕竟歼敌有功,还是蒋介石的嫡系,事后也没做任何追究。但是五十九军张自忠没有发现第五师团佯败转去救援台儿庄部,被蒋介石电令批评,李宗仁无奈苦笑这样的不公,亲自为张自忠求情说明缘由。

台儿庄之役本身歼敌也就几千人,和临沂五十九军血战成果不相上下。后人所说的台儿庄大捷其实指从三月份日军南下开始,至第五战区全面反攻,追击日军为止的整个过程。

此乃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在国都沦陷,全国百姓人心惶惶之际,如此大捷极大的加强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必胜的信心。

这次台儿庄战役对于日军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耻辱,这是他们第一次被他们鄙视嘲笑素质低下,装备低劣的支那军又是围歼,又是追着屁股跑。这时他们在日俄战争以后几十年来的第一个败仗。东京大本营一改先前商讨的在8月前不准备大规模动兵的决议,准备调集大军,誓要以一场大胜挽回大日本皇军的尊严。

蒋介石在得知台儿庄大捷后,一激动啥的不管了,把原本准备用于武汉会战的近20万部队调集到徐州,准备让李宗仁这个智将、福将再多打几个台儿庄大捷出来。这样说不定就可避免进行武汉会战了。

蒋介石如此配合,把大军云集于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华东平原上,这怎能不让东京大本营欣喜若狂,他们决心调集南北两个方面军几十万人准备围歼徐州的****。

至此,徐州会战才正式的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