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是我国西部主要冰川作用地区之一,积雪终年不化,虽酷暑季节亦能看到皑皑白雪,历代诗人多有诗句描写其景。例如明代诗人戴弁有诗写道:“酒泉城外碧云端,万叠芙蓉雪未干。素影欲迷银汉回,时光不逐暖风残。气吞沙漠千山远,势压番戎六月寒。宫馆日长清似水,几回吟望倚栏杆”。远望雪山,凝华积素,犹如堆琼垒玉,白光闪闪,仿佛银汉回环山间。
(1)老虎沟冰川
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东,祁连山支脉大雪山北坡。大雪山北为昌马盆地,东界疏勒河峡谷,南临野马河谷地,西至公岔达阪山口。长88km,宽20至30km,山地面积约2200km2。大雪山平均海拔4000m左右,最高峰5483m,是祁连山西端最高的山体,地西北气流的要冲,高山降水丰富。大雪山共有冰川203条,面积159.4km2。其中,老虎沟地区共有冰川44条,面积54.3km2。老虎沟内的12号冰川,又名“透明梦柯”冰川,于1959年被中国科学院高山冰川研究站的专家们发现。“透明梦柯”是蒙古语,意为高大宽广的大雪山。该冰川长10.1km,面积21.9km2,是祁连山区最大的山谷冰川。平均厚度120m,冰储量2.63km3,雪线海拔4880m,冰川末端海拔4260m。属于极大陆型的双支山谷冰川,有宽大的粒雪积累区。该冰川坡度较平缓,粒雪区最大坡度月26度,没有雪崩危害,具有稳定性冰川的特征。
透明梦柯冰川在规模上较大,冰面景象丰富,冰谷、冰蘑菇、冰斗、冰瀑布、冰裂缝等特有的冰川地貌在这里随处可见,变幻奇特。突兀的雪峰险峻嶙峋,纵横交错的冰谷曲折迂回,冰洞神幻奇妙,冰壁高耸陡峭,冰瀑布好似银河倒,各种景观惟妙惟肖。冰川两侧巍巍雪山,皑皑帷幔。1959~1960年曾建有中国第一个高山冰川研究站。目前,公路已通到山口。向上行进,雄浑、壮阔的冰川尽在脚下,辽阔的雪原一览无垠。
(2)“七一”冰川
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陶赖山北坡,距嘉峪关市约116km。是陶赖河支流柳沟河源头。属冰斗山谷冰川(图8.6),全长30.5km。冰川的冰舌部海拔4302m,冰峰海拔5145m,冰川面积约5km2。冰层平均厚度78m左右,最厚处达120m,年储水量约1.6亿m3,融水量70~80万m3,成为一个大固体淡水水库。“七一”冰川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的科学家和原苏联专家于1958年7月1日发现,并以登上冰川的日期命名。它的被发现,标志着中国冰川研究的起步,所以有着特殊的地位。
“七一”冰川景观奇特,远处眺望宛如银河倒挂,白练垂悬;近看则是冰舌斜伸,冰帘垂吊。1986年8月10日,“七一”冰川正式开放,成为河西地区的又一旅游景点。目前,在“七一”冰川处修建有5km的人行山道,立有“青山不老,为雪白头”纪念碑,旅游区域约为4km2。“七一”冰川适宜在夏秋季节旅游,这时冰舌处雪水溶化,水流四注,瀑布飞泻,声荡山谷。山坡上有雪鸡栖息,雪莲与冰晶争芳斗妍。山下草坡牛羊成群,牧人帐房炊烟袅袅,一派生机勃勃景象。这里气候变幻无常,即使在赤日炎炎之时也会骤然狂风大作,白雪飞扬,令人领略大自然变幻莫测的神奇景象。
(3)大雪山
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的大雪山,为石羊河支流金塔河、西营河和杂木河的发源地。山脉东西长约22km,南北宽约10km。由火山岩、碎屑岩、细碧岩及花岗闪长岩侵入体组成,岩性坚硬,山峰高险,一般海拔4000m~4500m,主峰海拔4878m(图8.x)。现已查明,大雪山有现代冰川65条,冰川面积17.7km2,冰储量0.43km3,冰舌下伸至4100m。海拔3500m以上寒冻风化作用强烈,有岩堡、雪蚀洼地、岩屑坡、石条等冰缘地貌;3500m以下沟谷中,森林茂密,有松、杉、柏、桦、栎、杨等针阔叶混交林,灌丛密布,缓坡则为高山草甸草原。主要山峰有干沙鄂博(海拔4491m)、响水顶(4191m)、龙潭掌(4176m)、卡洼掌(4250m)等,山脊雄伟,冰峰林立,加之优美的高山湖泊,足可开展登山探险旅游和冬季高山滑雪运动。大雪山是亚洲大陆最东的现代冰川分布区,北距武威市53km许。目前,大雪山已被国家旅游局列为探险旅游基地。
二、古冰川遗迹
除了现代冰川以外,祁连山地区在第四纪时期也曾发育了多次冰川,致使第四纪古冰川遗迹分布很广泛。例如冷龙岭北坡的宁昌河、小关河和大东沟,各有发育完好的冰川槽谷、冰蚀阶地和冰碛堤、冰碛丘陵等。宁昌河源现代冰川末段平均高度为4180m,其下冰川槽谷伸展7km~8km,终止于石板沟口(海拔3360m)。槽谷两侧的古侧碛比高120m~140m,从谷首一直延伸至末端附近。接近槽谷末端的基座阶地上,覆有更古老的冰碛物,漂砾最大直径可达3m~5m。其西侧的水管河上源,古冰川槽谷伸展至3130m,距现代冰川末端19km。谷首两侧有高达200m的冰碛阶地,槽谷底部在3370m和3250m处有两道终碛。在此两河河源槽谷之上,都有一级高出谷底200m~250m的谷肩,谷肩之上则是由平坦的夷平面构成的分水地面。水管河与直河之间的百花掌(海拔3520m左右),其上有冰蚀洼地和具擦痕的石灰岩漂砾。
在冷龙岭北坡东大河上游东沟西侧有宽达200m~300m,相对高度达160m的冰碛平台,平台保存还相当完整,向下游倾斜的纵坡度为5—7°。平台表面的内侧浅洼地多成沼泽草地,外侧多为大块火山角砾岩冰碛。该地冰川的下游古冰碛平台有5级,由下而上,相对高度分别为20、45、80、120和160m,最高一级宽200m,其他各级宽20m~50m。在东大河63号和65号冰川之间有一条山脊分水,其上海拔3850m处有一东西向古冰溢道,长约1380m,宽约450m~600m,谷底全是大块冰碛。古冰川地貌至今保存还相当完整,由此说明冷龙岭古冰川的退缩并不很早。
在天祝藏族自治县南部的马雅雪山,为冷龙岭东延南支余脉,大体作西北—东南向,构成了庄浪河与大通河的分水岭,向东南没于黄土高原之中。它与东北面的毛毛山呈钳形向东分展,庄浪河各支流蜿蜒汇流其间。西起金强河源头,东至华藏寺,东西长50km,南北宽10km~20km。马雅雪山因形似马牙,终年积雪而得名。山岭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地势西部高(海拔4000m~4100m),东部低(3000m~3200m),主要山峰有古古拉山、五台岭等。主峰白疙瘩,藏语称“伦布什则”,意为最高的须弥山,海拔4447m。尤其马雅雪山轴部为性质较脆的石灰岩地层,山地海拔特高,冻裂风化十分强烈,形成了山峰峻峭、壁立万仞、嶙峋崎岖的景象。山峰之间常云雾弥漫,形成云海。海拔3000m以上地带有古冰川遗迹分布,其间角峰、刃脊、冰斗、冰川槽谷、冰蚀平台、羊背石、冰碛丘陵、分选圆环、冻胀草丘和冰川湖等广泛分布。轮廓清晰,保存完好的古冰斗、冰围谷,主要见于马雅雪山石门沟、马营沟、古古拉水上游各支流源地白疙瘩周围。古冰斗可分出三级。其中,较高级古冰斗紧靠山脊分布,底部海拔3950m~4020m,底宽百余米至200m不等。中间一级冰斗数量较多,一般斗底高度3800m~3850m,宽200m~300m,多朝向北东,冰斗底部和出口处常有较明显的反向坡和冰碛岩堆。低级冰斗保存很少,在马雅雪山仅见于马营沟海拔3100m~3500m附近,个体较大,形状似不规则的围谷,是本区所见分布最低和最古老的残留冰斗。冰川槽谷在马雅雪山西北坡的马营沟、古古拉水较为多见。其中最典型的是马营沟主谷及其支沟见木加的冰川槽谷。源于主峰的见木加支沟下岔,谷壁陡直,保存着清晰的U形槽谷,其上源几近与古冰斗相衔接。
山中有多个古冰川湖,以主峰附近的古古拉海子最著名,位于海拔3800m左右。它分为上下两池,下池名“拉姆兰措”,上池名“代木桥拉措”,藏语意为“姐妹湖”,习称“天池”。上池形似月牙,长0.75km,宽约0.3km。池水清可见底,当地牧民视其为圣地,每年农历6月13日都要上山举行盛大的祭池活动。上下池相对高差约100m,冰斗坎西南侧谷壁有高达80余米的细流瀑布,夏季飞珠溅玉,冬季冰河高悬。山中还有矿泉多眼,内含多种微量元素,可治眼、肠胃及皮肤病等。源于山岭北坡的支沟平直而短促,多平行排列,分别注入庄浪河,开辟有石门沟景区。南坡支沟多弯曲,注入大通河,景区有金沙峡、朱岔沟等。马雅雪山位于兰新铁路和甘新公路之侧,距离兰州市仅180km,可进入性优于其他地区,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现已开辟阿延沟—马雅雪山天池旅游专线,全长15km。其中,炭(炭山岭镇)天(天祝)公路至阿延沟村(海拔约3050m)已修筑道路,可通汽车;阿延沟村以上为一条牧区便道,徒步登山2至3小时许可达天池。
古冰川遗迹是研究古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根据以上对祁连山区若干地点古冰川遗迹的介绍,可以确定祁连山在更新世时至少有过三次古冰川作用,在全新世则至少有一次新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