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让生命的激情在干事创业中燃烧
31062300000049

第49章 领导干部要涵养四种精神

李刚军

最近,陈建国书记推荐《部长与国家》一书,要求全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仔细阅读了这本28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后,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和激励。共和国独臂将军余秋里,从军队转业到石油战线,凭着宁可少活二十年,誓死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壮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像打仗一样干工作,迅速有效地建立起新中国石油工业体系,使中国一举甩掉了贫油国帽子。我感到,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各项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学习好余秋里同志为石油事业贡献一切的高贵品质,关键就要涵养四种精神。

一是胸怀全局、忠心报国的精神。余秋里将军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识大体、顾大局,面对几近空白的石油工业,没有推卸、婉拒和怨言,坚决服从中央的安排,义无反顾地脱下军装,全心为祖国找石油。反观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正是缺少这种大局意识,习惯于把个人利益、部门利益放在首位,把责任担当放在末位,避易就难,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余秋里胸怀全局、忠心报国的精神,就是无论想问题、做安排,还是抓工作、办事情,都要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充满感情地为党和人民工作,尽心竭力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二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精神。新中国石油工业建设中,余秋里将军始终处在高昂的战斗姿态之中,始终激荡着一种不畏困难、敢于胜利的信念,困难越大、干劲越足、办法越多的激情,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和打硬仗而求必胜的作风,带领石油大军,用人拉肩扛硬是把一个个钻井竖立起来,靠开荒种地硬是把吃饭问题解决了,创造了石油开发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和当时的石油工业建设相比,我们从事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绝不是不可战胜的。关键是要克服宁肯苦熬、不肯苦干的思想,树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意识,不断激发自身智慧和潜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要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能满足于过得去,力争过得硬,不能满足于一般化,力争高水平,干就干漂亮,干出高水平、快速度、好质量。

三是科学求实、协同攻关的精神。为彻底改变新中国石油的落后面貌,余秋里将军先后组织了着名的川中大会战和大庆大会战,结果截然相反。川中大会战中,他求胜心切,急于上马,却遭遇了第一次遭遇战的失败;大庆大会战中,他吸取教训,摸清情况,遵循规律,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取得了会战的全面胜利,这些对我们做好本职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我们的事业是一场接力赛,一任接着一任干,刻意去烧三把火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不负责任的态度。因此,要重实情、勤思考、善研究,杜绝凭激情、靠热情、拍脑袋干工作的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本领,牢牢把握做好工作的主动权。

四是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寻找、发现油井的过程当中,余秋里将军在关键时刻屡屡展现出临机决断的大将之风:当他在松辽平原南部地区打井发现有油田时,不顾苏联专家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地将其转为工业用油;当他准备决战松辽南部时,发现北部有更大的油田,立即挥师北上;当大庆油田的原油出现三高(含蜡高、黏度高、凝固点高)、炼油难度加大时,果断拍板,独创了萨尔图流程,等等。可以说,没有这种当断则断的魄力、敢为人先的精神,就不会有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大发展。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把工作放在全国乃至全球发展的大背景下去审视、去把握、去谋划,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抢抓机遇的意识,提高抢抓机遇的能力;要不断深化对区情的认识,把中央精神和宁夏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在开阔眼界中拓宽思路,在创新进取中破解难题。特别是对认准的事情,就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不争论,不反复,不拖延,抓出特色,干出成效。

(作者系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