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一联出口,还想接着往下对,但是由于他的学识还不行,怎么也续不下去,坐在门前的石阶上发呆。这时,万安正在书房里读书,从窗子里看见客人这副模样,一问,才知道是为了下联。万安笑着对客人说:“这有什么可难的,等我为您续联吧。”万安抬头向四面一看,见书僮和丫环去井边提水,两人翩翩而行,便随口念道:
子在右,女在左,世间配定“好”人
客人听了,连声夸赞对得好。
白丁尚书徐晞对联解嘲
徐晞,明兵部尚书,字孟初,江阴城内人,生卒年不详。明永乐年间,徐晞由县掾吏入仕,初授缮工司都事,历工部郎中。后进入兵部提升为右侍郎。徐晞曾协助甘州边将,镇守过大漠边关的哨口要隘,还两度奔赴西北,坐镇凉州要塞。南下云南剿灭叛军,是他一生戎马倥偬征途最为遥远、战绩也最为辉煌之举。
徐晞,从一个普通的吏员开始,直到当了兵部尚书,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但因为他不是科举出身,常被那些有“文凭学历”的同僚和士子们看不起。有一次,在学宫里,有个进士指着孔子的牌位说:“认得这位老先生不?”意思是徐晞没进过学堂,没拜过孔子。徐晞回答很妙顾:“认得呀!这位先生不是由科甲出身的。”同僚们还是不服气。一次同行去城外,他们又嘲笑他。徐晞说:“我倒要领教一下各位的才学,出个对子可以吗?”这些人自恃科甲出身,有满肚子学问,就回答:“请不要出得太容易喽!”徐晞一笑,给他们出了一联:
劈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这是利用谐音,讽刺他们是黉(音红)门(古时学校大门)中出来一批酸文人。谁知这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文士,却无法对出以日常小事为题的对子,急得团团转。还是徐晞给他们道出下联:
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仁
用“白衣”比喻非科甲出身当官的人,而“大仁”又谐“大人”的音,是说由白衣作官的,有我这么一个大人。这些文士由此十分佩服徐晞,再也不敢说一句嘲笑的话了。
宰相李东阳妙联趣事
李东阳(1447-1516)汉族,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茶陵(今属湖南),明朝长沙府茶陵州人。明代中后期,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诗人、书法家、政治家。历任弘治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少年李东阳与天子对句
伴食宰相李东阳作者乐隐键耕少有神童之誉明朝宰相李东阳(1447-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一作崖),祖籍湖南茶陵县,生于北京。李东阳小时候有神童之誉。他四岁就能写大到一尺的大字。这年,明景帝朱祁钰召见他,叫他写“麟”、“凤”、“龟”、“龙”等十余个大字。当他写到“龙”字时,手腕没有力气了,最后的一勾便用自己的小靴子沾墨水印上。景帝很高兴,把他抱到膝上,赐给他上林苑珍果吃。
有一天,李东阳的塾师出联叫他对,塾师联是:
砚向石边见口。
李东阳对以:
笙从竹下生声。这是一副拆字联。
还有一天,父亲李淳给李东阳出联:
虎豹关中,不是关中虎豹。
李东阳对联:
麒麟阁上,皆非阁上麒麟。
李东阳六岁时,明景帝再次召见他,叫他讲《尚书》,皇上很满意,就叫他入京读书。有一天,景帝同时召见八岁的李东阳和比他大两岁的神童程敏政,李东阳入朝时连门槛都迈不过去,景帝笑他:
神童足短。
李东阳立即回答:
天子门高。
景帝又出“鹤鸣”二字,程敏政对“龙跃”,李东阳对“牛舞”。景帝问:“牛何以能舞?”李东阳答:“尧舜在上,百兽率舞,牛何独不舞?”
景帝又出一联:“螃蟹浑身甲胄。”
程敏政对出下联:“凤凰遍体文章。”
李东阳也对上一句:“蜘蛛满腹经纶。”
景帝又出对:“新月穿云梳插髻。”
李东阳对下联:“晚霞铺岭锦缠头。”
景帝又出对“鹏翅高飞,压风云乎万里。”
程敏政对“鳌头独占,依日月于九霄。”
李东阳对“龙颜端拱,位天地之两间。”
景帝很高兴,说:“将来你们一个会当宰相,一个会入翰林院。”并叫翰林院供廪让他们俩读书。
阁下李先生
明朝李东阳,官至大学士,按当时的习惯,人们称他为李阁老。有一次,十多位新进士去他家作客,有位进士行礼时,口称“阁下李先生”,李东阳听了微微一笑。大家落座以后,李东阳说:“我有个出句,请对个下句。”他的出句是:
庭前花始放
几个人你看我,我看你,弄不明白为什么让大家对这么简单的句子,便谁也不敢冒然答对了。李东阳笑了:“怎么都不说话?这对句是现成的,刚才不是有人说了吗?”刚才说什么?噢!原来是——
阁下李先生
众人赶忙站起连说:“阁下高明!阁下高明!”高明在什么地方呢?这时的“阁下李先生”已经不是称呼人的意思了,变成与“庭前花始放”相对应的一种景象。阁下,就是楼阁下,与庭前对仗;李,是李子,一种树上结的果实,与花对仗;先生,是最先生长出来,与始放相对仗。这就是字面对仗所产生的双关效果。
少年戴大宾联讽官员
明朝福建莆田有个年满13岁的戴大宾。一天,一位官员来到他家,见他在认真学习,攻读诗书,以为他要考秀才,那官家想试试他的才思如何,便出一上联让他对:“月圆”;
戴大宾随即答道:“风扁”。
那官家问道:“风怎么能是扁的?”
“风见缝就钻,不是扁的怎么能行?”戴大宾急促地回答。那官家无言以应。皱了皱眉又出了一个上联:“凤鸣”;戴大宾随即对答:“牛舞。”
那官家莫名其妙,百思不解地问:“牛怎么能舞?”戴大宾不慌不忙地答道:“百兽齐舞,难道牛不是百兽之一吗?”
那官家看他对答如流,大加赞赏,打听以后,才知道戴大宾已经中了举人。但那官家还不知道戴大宾的对答,都包含着讽刺他的意思哩。
施槃巧对明月联
字彦器,号新斋,浙江黄岩人。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副使。工草书。
明朝正统年间,江苏吴县出了一位有名的才子,他叫施槃。可是他不是什么官宦人家的公子,也不是出身书香门第,而是一个家庭贫穷的苦孩子,从小就一面干活儿,一面读书,就这样,靠他的勤奋和聪慧,他在乡里很有名。乡亲们都说,这孩子应该去读书,说不定能考中状元。后来,乡亲们让一位老人,带着施槃来到了张都宪的家,恳求张都宪让施槃在张府私塾读书。张都宪是个酷爱人才的官,他想考察一下这孩子,就指着天上的月亮问施槃,“你看天上的月亮像什么?”“像弓。”
施槃马上敏捷地回答出来。张都宪自言自语地说道: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施槃马上又意识到张都宪这是在出对联考他呢,他想,老爷以月亮为题,我应以朝霞相对才是,于是,他对出了下联:
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张都宪一听,心里高兴极了,觉得这个孩子很聪明,马上就答应免费让施槃进了自己的家塾读书学习。施槃刻苦学习,少年时就考中进士第一名,被授于编修的官,只可惜很早就去世了。
韩雍对联辨奇冤
韩雍(1422-1478),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永熙。正统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镇压叶宗留、邓茂七起义。景泰中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劾宁王得罪,勒致仕。天顺间复官,历官大理少卿、兵部右侍郎。宪宗成化初以右佥都御史镇压广西大藤峡瑶、壮各族起义军,俘杀首领侯大苟,截断江上大藤,改地名为断藤峡。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后请分设广东、广西两巡抚,朝命从其请,仍使以总督专理军事。后被劾,致仕。有《襄毅文集》。
明朝景泰二年(1451)冬天,右佥都御史韩雍巡视江西。正当他视察南昌死囚牢房时,外边下起鹅毛大雪,他即景吟出:
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吟罢,自己竟然对不出下联。这时,他看见一个囚犯伤心地直哭,就问:“你为何落泪?”囚犯说:“大人所说的‘水、冰、雪、霜’,实为死囚处境,我听后不觉伤心了。”
韩雍觉得此人谈吐不凡,便又问道:“你莫非有求生之心?”囚犯拱手吟道:
空中腾雾,雾积云,云开见日
韩雍听了,高兴地称赞:“天才!天才!”他调来死囚案卷,发现此人是南昌才子,因为揭发府官贪赃受到报复,被诬为谋反,而判处死刑。韩雍主持公道,为他平了反,并严惩了南昌知府。对死囚来说,真是“云开见日”了。
少年杨慎妙联驳县令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之子,公认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代文学家,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大议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
杨慎是明代的大文学家,他从小就受到了在朝廷里当太师的父亲的影响,读了许多书,知书达理,善文写诗,无所不会,人们都叫他“神童才子”。有一回,杨慎在家乡的池塘里洗澡,恰好县令路过此地。但杨慎不仅不躲避,还对着县令嘻嘻笑着扮鬼脸。县令一看这小孩子这么调皮,有点觉得失了自己的面子,本想让人把杨慎骂一顿,可是杨慎在水里,就是不上岸,于是,这县令就叫人把杨慎的衣服拿走,挂在路边的一棵古树上,然后,对杨慎说:“我出个对联,你如果能对上,就还你的衣裤。”说完,就出了上联:
千年老树为衣架
杨慎在清澈的池水里,一边划着水,一边对出了下联:
万里长江作浴盆
这县令听了,心里吃了一惊,他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能有如此奇才,赶忙让人把衣服送还给杨慎,并邀请他到县衙门里去作客,后来他们成了忘年交的好朋友。这个故事,还有一种说法,是解缙与他父亲对的。
顾鼎臣巧联答先生
顾鼎臣(1473-1540),明大臣。苏州昆山(属今江苏)人,初名同,字九和,号未斋。弘治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东南赋役不均,因得其力有所改正。昆山原无城池,力主造之,倭寇来犯,合城无恙。后卒于官。谥文康。著有《未斋集》。
明代弘治年间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顾鼎臣,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他从小就读过好多诗书,他的诗文文字优美,感情真挚。他尤其喜欢对对子。他父亲也就经常带他到外面去游玩,给他出联作对,帮助他提高学业。年幼的顾鼎臣在学馆里读书时,老师看出这孩子不但勤奋好学,而且聪明机敏,这天,特意出了一个联句让他对:
花坞春晴,鸟韵吹成无孔笛
顾鼎臣听了,对答如流:
树庭日暮,蝉声弹出不弦琴
出句是“鸟韵”,并被比喻成“无孔笛”吹,很形象和生动地把小鸟啼鸣描绘出来,而对句呢,“蝉声”比喻成“不弦琴”弹,更是生动而形象。师生的对句把一幅春景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了,对仗既工稳,又有趣。老师听罢,放声大笑,从此,就更加器重这孩子了。
四大才子之祝枝山妙联趣事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举,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应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岁。
断句有招
那年除夕,祝枝山来杭州拜访周文宾。杭州习惯,除夕那天有些人家门上只贴红纸,未写对联,准备请名家来题写。祝枝山走过徐子建家门,见正门、则门贴着四条空白红纸,一时兴起,取来笔砚,大书了两幅对联;正门上是;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侧门上是;
此地安能常住
其人好不伤悲
徐子建回来后看到了,气得非同小可,问明是祝枝山写的,心早一动,想,正好借此把这个“洞黑赤练蛇”的恶咒公之于众,叫他,赔偿损失。于是不动声色,先叫人把联揭下来,到正月初四,约好杭州众秀才,又约了祝枝山、周文宾到明伦堂上评理。
那天祝校山来到明伦堂,见到这架势,已知就里,抢着说;“索仰子建兄大名,如雷贯耳。除夕适见无字对联,一时技痒,便写了两善颂善祷的对联……”徐子建不等他说完,冷冷地说“承蒙承蒙,这般善颂善祷,古今罕有。兄弟和枝山兄无怨无仇,不该把兄弟这般毒骂恶咒。今天特请大家来看看,这是两副什么对联。”
众秀才读着这两副对联,纷纷批评“‘明日逢春’,这句话还不错。接一句‘好不晦气’,吁,是何言?‘终年倒运’,这一句骂的太毒了,还加一句。少有余财,这叫做毒上加毒。”“则门的联语也是不说好话‘此地安能常住’。似乎子建先生的宅子是住不得的;下联‘其人好不伤悲’,这‘其人’两个字,自然指着房主人子建先生了,以下紧接‘好不伤悲’四字,刻薄极了,恶毒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