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上下五千年绝妙对联趣话
31103200000016

第16章 明朝(7)

徐广义庙中对圣人联

明代有一个很著名的文人叫徐广义,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从小就天真活泼,很聪明,也很好学。他小时候,经常和唐万阳侍御游玩,有一天,徐广义因为连续几天读书,很困,就趴在灯下睡着了。唐万阳连忙叫醒了他,他正睡得迷迷糊糊的,就在他似醒非醒的情况下,唐万阳出了一个联句:

眼皮坠地,难观孔子之书

徐广义在朦朦胧胧中听到有人吟句,睡眼还没有睁开,就边打呵欠边对:

呵欠连天,要做周公之梦

唐万阳没想到徐广义能在睡梦中这样快,这样机敏地答联,而且答得这么好,以“周公”对“孔子”,相当工稳适度。

杨溥以联救父

杨溥(1372-1446),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时人称为“南杨”。他与杨荣同为建文二年进士,同授编修,但是两人的仕途经历却大不相同。杨荣因其后被检入内阁,又不断跟随成祖北征而成为永乐朝的近臣。杨溥却因为被选侍太子朱高炽为洗马,成为太子身边的官僚,也因此而遭到汉王朱高煦夺嫡的威胁,并且一度为这场夺嫡斗争而入狱。

明朝大臣杨溥,小时候聪明伶俐,才华过人。一次,县令捉他父亲去服劳役,杨溥恳求县官释放他父亲。县官一看是个小孩,就说:“我出个对子,你要能对上,我可以释放。”接着,县官说出了一联:

四口同圖,内口皆从外口管;

这个联语,构思奇妙,寓意贴切,言下之意是百姓都属他管。杨溥听后,稍思片刻,应声对道:

五人共傘,小人全仗大人遮。

这个答联,非常含蓄地说出了要求县官照应。县官点头称赞:“对的好!”让衙役放了他的父亲。这副对联,巧妙地将“圖”字,分剖为四个“口”字和一个“十”字,将“傘”字,分剖为五个“人”字和一个“十”字。这副巧对可以说是拆字联中的典型。

李时珍药联趣话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四季药联

李时珍的父亲非常爱好楹联,李时珍是他的独子,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象自己一样,也爱好楹联。于是他就送儿子到一间学馆学诗词联对。不想,李时珍虽然每天学的是诗词联赋,他一想的都是医学病理。翌年,老父亲想测验自己的儿子所学楹联的水平,春天时候,他写来了一比上联:

碧桃万树柳千丝!

李时珍看了,一时难以对对。无意之中,看见自己的医学书上一专治感冒的处方,上写着:

红枣两枚姜一片。

李时珍认为还可以对上,就信手拈来,搪塞老子。老学究看了,认为红枣两枚姜一片对碧桃万树柳千丝还算工整,皆大欢喜。

到了夏天,老父亲又想测试自己儿子的楹联学得如何,他又写了一上联,要时珍对下联。他的上联是:

避暑最宜深竹院!

李时珍一看又傻了眼,只好又翻书,但是他案头上尽是医科药理的书,他看见一条秘方,上写着:

伤风应用小柴胡!

他又信手拈来搪塞老子,老父看了,感到对的还可以,沾沾自喜。

到民秋天,老父亲又测试自己的儿子,他写了一上联,联曰:

丹桂飘香三千里!

李时珍又是翻阅了自己案头的医书,看到一处方:

羌活每服十二丸。

李时珍写去搪塞老父亲,亦算工整,父亲无话可说。

到了冬天,老父亲又测试自己的儿子,他写来一比对联,联曰:

大地不分南北,梅花艳艳!

李时珍又翻医书,写了一处方:

小院难辨东西,竹叶青青!

老父亲以为儿子所学的楹联很精,非常高兴。直到儿子成为名医,他才恍然大悟。

巧对郝知府

明朝时蕲州(今湖北蕲春县)有一位姓郝的知府,对医药也略知一二。郝知府在元宵节观灯时,见灯笼破了个窟窿,风吹灭蜡烛,遂命人用纸糊好。他触景生情,马上用药名出了一个上联:

灯笼笼灯,糊(故)纸原来是防风;

当时没有人对得上。第二天,李时珍看灯笼时,笑着对道:

锣槌槌锣,有(郁)金只能作雷丸。

郝知府见李时珍对得相当工整,十分高兴,便把李时珍请到府中款待,席间又出了一联:

作官之士四海为家不择生地熟地;

李时珍马上对道:

行医之人一脉相承岂分桃仁杏仁。

宴后,郝知府请李时珍为他看病,李时珍号脉后给他一个处方。郝知府边看处方边说:

纸白字黑,酸甜苦辣咸五味皆有;

李时珍手中握着开处方的毛笔随即写出了下联:

杆硬尖软,采晒炒切炙百合俱全。

郝知府看后连声夸赞说:“神医妙对,真是奇方,奇才啊!”

对联结姻缘

传说当地有位开药材铺的商人,名叫蔡崇仁,杏林世家,他不但对中药了如指掌,而且对中华文化如诗联等都非常爱好,他膝下有一个女儿,名叫丽娇,聪慧而美貌,蔡老板视若掌上明珠,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个才华出众的男子结为伴侣,蔡老板决定出联征婚,因他开的是药材辅,他希望自己的东床爱婿也精通药材。他认为中草药不仅有着神奇的疗效,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尤其以它命名撰写的对联,独具特色,于是以中草药命名,出征婚上联:“玉叶金花一条根。”

上联意思是非常清楚说出,自己的女儿,胜似玉叶金花,而且是自己一条独苗苗。

因蔡老板出联征婚,在市井里引起轰动,许多青年书生都仰慕蔡小姐美色前来应对,但是许多求婚者只能望联兴叹。这时李时珍采药归来,路过此地,看见有许多青年书生围观,他挤入圈子里一看,说:“这有何难哉?”信口撰出下联:“冬虫夏草九重皮。”

蔡老板见这青年人比较雅儒英俊,心里已经是满意了三分,于是又交给他上联:“水莲花,半枝莲,见花照水莲。”

李时珍稍为思考一下,就对出下联:“珍珠母,一粒珠,玉碗盛珍珠。”

蔡老板看后非常高兴,随即再出上联:“白头翁牵牛耕熟地”,李时珍少加思索,就撰出下联:“天仙子相思配红娘”。

李时珍所撰对联,每首都含有一两味中药,这下联更是一语双关,蔡老板知道面前这个俊后生,不但饱读诗书,而且中药知识十分广博,非常满意,当即答应这门亲事。

再说这蔡丽娇小姐,也是一个才女,拜堂时她偷偷对新郎瞧了一眼,果然父亲眼力不错,选了一个文雅英俊的女婿,心里非常满意,但是不知他是否有真才实学,因此想亲自试试这新郎。

洞房花烛之夜,伴郎引回新郎,但是那晚恰巧刮风下雨,灯笼熄灭,蔡小姐灵机一动,她并不开门,而是顺口出了上联,以考新郎,联曰:“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是防风。”上联包含着着两味中药“枳壳”和“防风”,非常难对。

李时珍知道新娘是想考自己的才学,但因思想没有准备,一时对不出来,正在徘徊厅堂时,偶然看到婚礼时的鼓乐队留下一个鼓架,于是灵机一动,下联有了:“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下联也是谐音含有两味中药“陈皮”和“半夏”,对得切贴工整,洞房门拉开了,蔡小姐含羞答答给新郎献茶,她望着窗外的竹丛,又出上联:“烦暑最宜淡竹叶,”李时珍随口对道:“伤寒尤妙下柴胡。”

蔡小姐看着院子几株玫瑰,不胜感叹:“玫瑰花小,香闻七八九里。”李时珍笑着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蔡小姐见李时珍如此投机,又吟出一联:“创业为家,不择生地熟地。”李时珍笑道:“行医济世,岂分桃仁杏仁。”

蔡小姐又出一联:“小家庭,酸甜苦辣五味子皆有。”李时珍便说:“大药房,采晒炒切百合仁俱全。”

就这样,夫妻沉浸在妙思雅兴之中,欢渡了新婚之夜。婚后小两口恩恩爱爱,也常用中药名或赋诗,或填词,或书信,令人读罢趣味无穷。

吴承恩隐语讽奸商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幼年时家境贫寒。他父亲吴锐是个小商人,为人憨厚老实,买卖公平。贪官税吏欺他懦弱,常拿他的东西不给钱,还要加重税收。吴锐只得忍气吞声,独自抱着一本书,呆呆地看着。于是,有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吴痴子。”而那些嘴巴刻薄的人竟叫吴承恩“小痴子”。

岂知“小痴子”。却极有才学,与他父亲不大一样。有一次,当地恶霸粮商张皇兴路过吴家,他听说吴承恩年少有才学,便叫吴承恩写副对联。吴承恩觉得这是个出气的好机会,便挥笔写下一副对联:

皇兴大粮行;慈夙楚城扬。

横批是:去四首。

张皇兴一看,还以为是在奉承他呢,忙叫人把对联挂在粮行里,逢人便夸耀一番。

可是,这奸诈的粮商哪里知道,把“皇兴”和“慈夙”四字去掉字首,不就是“王八大粮行,心歹楚城扬”了吗?乡亲们无不暗中叫好。

罗锡以四季联嘲太监

宗年间,潮州人罗锡上京赶考,高中状元,皇帝恩准他游御花园,却被一个老太监拦住,太监见他穿着棉衣,手中拿着一把羽扇,就出一联加以揶揄:“小书生,穿冬衣,执夏扇,一本春秋曾读否。”

见老太监不但对自己评头品足,甚至怀疑自己连孔子编的史书《春秋》也没有读过,心里很生气,马上回敬了一句:“老太监,生南方,来北地,这个东西还在吗?”

对句中的“东西”二字,指太监的生殖器,老太监听出来了,气得要死,但无可奈何,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罗锡入园。

这一联,将春、夏、秋、冬四季和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嵌入,堪称巧妙。

赵南星以联戏太监

赵南星(1550-1627)明代散曲作家,明朝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吏部尚书,是东林党的首领之一。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明代高邑(今河北高邑县)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任汝宁推官,历户部主事、吏部考功郎中、吏部文选员外郎。

赵南星是明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万历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才华出众,为人随和,出口恢谐,谈吐幽默。有一次,皇帝出题,准备考考大臣,这道题被太监预先知道了,题目是:什么高,什么低,什么东,什么西?这个太监自己想了半天,还是想不出答案,于是便去找赵南星。赵南星正在自家大菜园里除草。太监找到这里,装着随便闲聊的样子说出这个题目。赵南星知道这个太监歪心眼儿多,不知他从哪里弄来个题目,向自己套答案呢!便想趁机戏弄他一下。于是,略一思索,指着园内的一口井说:“井台高,转水低,”然后又指一畦畦的蔬菜说:“黄瓜东,茄子西。”太监如获至宝,暗暗记在心里。皇帝升殿,文武大臣列立两厢。皇帝说:“众爱卿,朕这里有个题,不知哪个能答上。”什么高,什么低,什么东,什么西?那个事先知道题目的太监,想在皇帝面前露一手,马上按着赵南星告诉他的回答了:井台高,转水低,黄瓜东,茄子西。皇上一听,用鼻子“哼”了一声,表示出极不满意的样子。众大臣面面相觑,抓耳缭塞,沉没多时,什么回答上来。皇上把目光投向赵南星,只见他微合双眼,面带微笑地问:“赵老师,你能答上吗?”赵南星连忙躬身,双目四下一扫,脱口答道:皇上高,子民低,问臣东,武臣西。皇上听了点点头,满意地笑了。下朝后,那别了一肚子气的太监去找赵南星,责怪他两面三刀,刁钻奸滑。赵南星笑笑说:“你不是在菜园子里面问我吗?我只能指菜园子里的东西说,可皇上问我是在金銮殿里呀!”太监想了想,无话可说,只好怪自己是个笨蛋。赵南星有一次与尚书一同去考察官吏。过了响午,才找到一家饭店。此时店内菜已卖完,炉火也闷上了,只剩两碟煮黄豆。没有办法,只好要了一壶酒,两人将就吃着,喝着喝着,尚书来了雅兴,他说:我想起了一个上联:两碟豆;赵南星看见墙角有一个盛油的瓯,随口笑道:一瓯油。尚书指着窗外小树林正在飞舞白蝴蝶说:“我说的是:林间两蝶逗;”赵南星向门外一环视,立即指着门前坑塘说:“我说的是:水上一鸥游。”尚书听了很佩服赵南星的才华出众,名不虚传。

恶内珰与恶缙绅

嘉靖年间,有一个内珰(朝中宦官)奉命入浙江,与司北关的南户曹和司南关的北户曹对饮。这个内珰自恃从朝庭而来,想欺压一下两个户曹,便在酒酣之际出句道:“南管北关,北管南关,一过手,再过手,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

那料其中有个缙绅也不是好惹的。他知道这位内珰在朝中官职卑微,便对句说:“前掌后门,后掌前门,千磕头,万磕头。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内珰听了,不禁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缙绅那边也不示弱。一场狗咬狗的厮打,便在宴席前展开了。多亏了其中另一位缙绅还算圆滑,从中尽力劝解,才将两人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