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融潜规则
31104500000029

第29章 商业并购“猫腻”多·(6)

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在沃达丰恶意兼并曼内斯曼的过程中,以“反恶意收购”见长的高盛却充当了收购方的“帮凶”,而它的老对手,开创恶意收购先河的摩根士丹利则成了反收购的“战士”。一年之前,高盛还与曼内斯曼携手合作,不仅为曼内斯曼发行新股,还充当了曼内斯曼7年期欧元债券的承销人。而在这一次收购大战中,高盛却受聘于曼内斯曼的对手,掉转枪口对准曼内斯曼。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商场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据悉,沃达丰以过千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曼内斯曼,这将为它的投资银行高盛带来高达1亿美元以上的财务顾问收入。面对如此高额的回报,难怪高盛决意要在20世纪最大的收购案中与摩根士丹利一决高下。

随后,摩根士丹利首先发难。1999年11月,曼内斯曼公司上诉英格兰及威尔士高等法院,要求免去高盛作为沃达丰财务顾问的权力。曼内斯曼的起诉理由很简单:高盛手中掌握着曼内斯曼的内部资料,而它可能会利用这些资料帮助沃达丰。

随着收购战的不断升级,双方背后的金融力量也在不断地加强。一方面,高盛与沃达丰的阵营中加入了著名的投资银行华宝银行以及帝杰证券;另一方面,摩根士丹利则邀请到了华尔街的金融“航母”美林证券和JP摩根银行,以及代表德国政府利益的德意志银行,它们共同保卫曼内斯曼的独立。这意味着,收购大战最终必将演变成几大财团的斗争,其中谁的财力雄厚,谁争取的股东最多,谁就将成为这场无硝烟战争的最后赢家。

2000年2月3日晚,英国沃达丰总裁根特与德国曼内斯曼公司总裁埃塞尔联合宣布,双方就公司合并计划达成协议。根据协议,曼内斯曼公司将占有新公司495%的股份,现任沃达丰总裁的根特将担任新公司的总裁,而曼内斯曼公司总裁埃塞尔任副总裁,并主管曼内斯曼公司的工作5个月,然后进入董事会,不再负责具体管理工作。这个消息的宣布,标志着沃达丰和曼内斯曼两方终于结束了长达3个半月的讨价还价,于新世纪伊始,完成了当时涉及金额最大的公司合并。新公司不仅涉足手机制造业,还经营有线通信和互联网业务。此外,公司将拥有4200万客户,其业务范围遍及世界各地,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信息产业集团。交易双方表示,这场颇具戏剧性的谈判是一场“双赢”的交易。

然而沃达丰并购计划完成,还需要通过欧盟的反垄断审查。据业内人士透露,沃达丰公司收购曼内斯曼的举动可能会引发有关国际移动电话漫游费的反托拉斯争论。争论在于,一旦英国的沃达丰和德国的曼内斯曼合二为一,它们可能利用新成立的国际电话网络大幅削减漫游费用,这一行为将使其客户获利,但同时会对它们的一些竞争对手造成麻烦,因为这些公司缺少相关的大容量网络以降低成本,吸引客户。欧盟委员会的反托拉斯当局将在调查的基础上,决定对沃达丰收购曼内斯曼第一阶段的行动放行,还是将这一收购行动的调查再延期4个月。

2000年4月12日,欧盟有条件批准了沃达丰与曼内斯曼合并案,欧盟提出的条件是,沃达丰必须分拆曼内斯曼此前收购的英国第三大移动电话运营商Orange,并允许其竞争对手使用沃达丰及曼内斯曼的电信网络。欧盟的反垄断官员蒙蒂表示,由于两公司业务有所重叠,为防止垄断,Orange必须拆分。为了尽快将曼内斯曼揽入“怀中”,沃达丰公司接受了欧盟的条件,同意出售曼内斯曼的子公司Orange。

到此为止,沃达丰对曼内斯曼的收购案似乎画上了句号,曼内斯曼成为首家被外国投资者恶意收购成功的德国公司。有评论家们指出,尽管此次并购意图遭到了曼内斯曼的顽强抵抗,但它仍然成为攻克德国经济体系堡垒的一发举足轻重的炮弹。近年来,德国有不少大公司(如戴姆勒、宝马、德意志银行等)不断进行海外并购,然而德国工业界对外来者仍然戒备森严,在此之前,尚无一家外国公司可以以敌意收购的方式成功收购德国的企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沃达丰对曼内斯曼的成功收购具有打破德国工业壁垒的重大意义,有利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构想的实现。

“黑幕交易”遭到指控

虽然沃达丰与曼内斯曼的交易结束了,但其影响并没有消除。在沃达丰成功兼并曼内斯曼4年以后,这场特大兼并案又爆出了惊人内幕,并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2004年1月21日,德国杜塞尔多夫州法院正式开庭审理被称为德国当代最轰动的经济案。该案涉及4年前英国沃达丰公司并购德国曼内斯曼公司时支付的总额为5600万欧元的补偿费。根据检察院的指控,德意志银行行长阿克曼、前德国冶金业工会主席茨维克尔、前曼内斯曼公司总裁埃塞尔以及其他3名高级管理人员在2000年初担任曼内斯曼公司监事会成员期间,批准沃达丰公司向曼内斯曼公司高级主管支付巨额补偿费,以此作为并购的条件。检察院认为,曼内斯曼管理层成员通过放弃职务换取了丰厚的报酬,沃达丰为这些经理提供了5600万欧元的补偿费,仅埃塞尔一人就得到3000万欧元,这种做法使公司的资金被私吞,并伤害了曼内斯曼公司股民的利益。如果被告的罪名成立,他们不仅将面临巨额罚款,还有可能蹲6个月到10年的监狱。

事实上,曼内斯曼只是使用了国际惯用的“金降落伞”策略。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并购活动的不断发展,大公司逐渐成为了敌意兼并的对象,为了减少控制权变动情况下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许多公司采取了对失去工作的管理人员进行补偿的雇用合同分离规定。这就是“金降落伞”策略,该规定通常要求对管理人员支付一大笔钱或在某一特定期间按一般补偿金比率的全部或部分进行支付。曼内斯曼公司主管获巨额补偿费正是这种情况。

难怪阿克曼在面对指控时底气十足,在首次审判时,他作为被告甚至向与他同庭受审的埃塞尔打了个“V”型手势,表示他的胜利。事实上,阿克曼在曼内斯曼公司出售过程中分文未取,而其他人收入补偿金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这恐怕是阿克曼能够坦然面对指控的深厚底气。

问题关键在于,曼内斯曼的高级管理人员是不是因为这笔补偿费的缘故,在兼并过程中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如果他们是用放弃职权换取补偿金,出卖股民的利益,那他们就犯有渎职与不忠实罪。这也是杜塞尔多夫州检察院提出的起诉理由。而相反的观点是,曼内斯曼前总裁埃塞尔及若干高级经理在兼并过程中尽全力捍卫了公司的利益,使得曼内斯曼的股票价值增长一倍;埃塞尔等人得到的补偿还不到股民增益的一个百分点,这符合国际惯例。

争论的最终结果是,2004年7月22日,德国杜塞尔多夫州级法院作出判决,宣布曼内斯曼经济案中6名被告无罪。该法院经济法庭经过半年审理,认为不能证明克劳斯·埃塞尔等6人犯有不忠实罪,从而驳回了国家检察官要求判处被告至少3年监禁的起诉。

对于一审判决的结果,检察院并不满意,提起了上诉。不久之后,联邦法院宣布杜塞尔多夫州法院的一审判决无效,由杜塞尔多夫州法院进行重审。此后,案件又被拖了两年多的时间。2006年11月25日,杜塞尔多夫州检察院突然宣布,同意由辩护律师提出的中止审理曼内斯曼公司收购诉讼案的请求,但六被告需支付罚金580万欧元,其中支付罚金最多的是德意志银行董事长阿克曼,他支付320万欧元。检察机关认为,在2000年英国沃达丰公司收购德国曼内斯曼案中,当时曼内斯曼公司总裁和高级管理人员接受了沃达丰提供的高额“奖金”,这一高额奖金违法,但德国法律并没有相应的条款能够对这些被告作出判决。

曼内斯曼案终于结束了。这让德国公众对企业管理问题更加敏感,人们开始要求企业管理层决策要公开和透明,董事会监理委员会成员应该对得起自己的高薪,起到真正监督董事会行为的作用。曼内斯曼案对企业高管的教训是:应当提高对权力的控制能力,在企图滥用权力时,应当想到会有怎样的后果。

大众与保时捷的幕后交易

大众遭遇尴尬

大众汽车创立于1973年,总部位于德国北部城市沃尔夫斯堡,旗下有大众、奥迪、斯柯达、宾利、兰博基尼、布加迪和西亚特等几大汽车品牌。作为欧洲最大的跨国汽车生产商,目前该公司有雇员265万人。2008年1月13日,大众汽车公司公布了2007年全球业绩,其上年度汽车全球销量首度突破600万辆大关,达到创纪录的6189万辆。为了扩展国际市场,大众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区域控制结构,它在欧洲、美洲、亚洲及非洲的18个国家经营着45家制造工厂,其汽车产品遍及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实现了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球化。

如今,大众集团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大众旗下的金融服务公司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多年来一直为客户提供多方面而可靠的服务。此外,隶属于大众的银行、租赁公司、保险公司向市场提供广泛的产品,其业务由传统的汽车贷款、租赁、汽车保险,涵盖到金融投资及其他金融附加产品等领域。

大众汽车的德文是VolksWagen,意为“大众使用的汽车”,标志中的VW为德文全称中头一个字母,像是由三个中指和食指做出的“V”组成,表示该公司将“必胜—必胜—必胜”。众所周知,大众汽车公司有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从二战时期大众汽车公司建厂,到“甲壳虫”汽车打破世界汽车生产记录,再到收购一个个世界豪华汽车品牌,大众汽车公司可谓一路过关斩将,气势如虹。1964年,大众汽车公司从戴姆勒—奔驰公司手中买入奥迪(Audi)汽车品牌;1987年,大众成为西班牙最大的汽车公司西亚特(Sect)的持有者;1998年,大众又买下英国豪华汽车品牌宾利(Bentley),同时,大众又购买了法国著名跑车品牌布加迪(Bugatti)的商标权以及意大利著名跑车制造公司兰博基尼(Lamborghini)……这一切都表明了大众汽车公司的实力与野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汽车巨头,在2008年居然遭遇了“小鱼吃大鱼”的尴尬情形,要吃掉大众的“小鱼”就是保时捷汽车公司。

总部位于德国斯图亚特市附近的保时捷公司是世界知名汽车品牌,也是全球单车利润最好的汽车公司之一,其生产的保时捷911系列跑车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畅销的跑车。在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的财年内,保时捷公司共售出97515辆车,却获得了586亿欧元的税前利润,论其盈利能力,一直是整个行业的领头羊。难怪在豪华车领域,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经说过“保时捷是德国的典范”。多年来,保时捷公司始终掌握着属于自己的核心东西,一直坚持制造性能最好的跑车,虽然公司的汽车产量相比其他汽车巨头还存在着差距,却有着“最赚钱的汽车制造商”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