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融潜规则
31104500000030

第30章 商业并购“猫腻”多·(7)

其实,保时捷与大众两公司有着很深的渊源,二者血脉相连。众所周知,保时捷公司是由德国汽车工业的传奇人物费迪南德·波尔舍(Ferdinand Porsche,1875~1952)在二战结束之后建立起来的,而这位从法国战俘营出来的汽车先驱,早期在大众公司任职的时候就设计了享誉全球的甲壳虫汽车。一直以来,大众和保时捷两家公司都是紧密的伙伴,两家公司合作生产多功能运动型越野车,共享SUV汽车研发平台,甚至是保时捷有30%的零部件都是由大众提供的。保时捷对于大众公司而言,早就已经你中有我。虽说如此,但正是这样一个年产量仅为10万辆左右的豪华跑车制造商却野心勃勃地要吞下年产量达600万辆的汽车巨头,这种实力的对比使得这笔交易更加意味深长,而保时捷确实这样做了。事实上,保时捷对大众觊觎已久,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收购谋划,真正的行动则是在2005年10月开始,一切都是悄悄进行的。

为了规避德国证券法中股东持股超过5%必须公示的规定,隐藏自己收购的意图,保时捷公司联合了美林投资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多家操盘手通过不同的账户收购大众汽车的股票。在大众股份完全对外开放的情况下,保时捷靠着暗箱操作一步一步地蚕食着大众汽车公司,进而悄无声息地获得了大众公司的控制权。后来,保时捷冠冕堂皇地发布了一纸声明:“保时捷仍将是保时捷,大众仍将是大众,这是成功的法则。”而人们从中看到的,更多的是保时捷的贪婪与阴谋,它对大众的兴趣完全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大众汽车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股份制企业,早在1960年,德国政府在该公司私有化的进程中特别颁布了《大众汽车公司法》,用以保持政府对大众公司的控制。该法案规定,任何股东不论持有多少股份,都不得行使超过20%的表决权;当涉及公司收购等重大事项时,大众需要获得80%的票数才能通过。早在2001年,欧盟委员会就开始针对《大众汽车公司法》展开前期调查。2004年10月,由于德国政府拒绝更改该法案,欧盟委员会正式向欧洲法院提起诉讼。《大众汽车公司法》是保时捷公司完成自己宏图伟业的一个巨大的绊脚石,他们通过各种途径给欧盟施压,力图废除该法案。2007年11月,欧洲法院在卢森堡作出判决,认定德国实施了47年的《大众汽车公司法》阻碍了欧盟内部资本自由流动,与欧盟有关法律不符。判决公布后,德国政府有关人员表示,将采取必要监管措施废止《大众汽车公司法》。对于欧盟委员会来说,该法案被废止,是在消除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对于大众汽车而言,则是失去了一把“保护伞”,而大众第一股东保时捷却成了直接受益者,它可以随时增持大众的股份,甚至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获得大众的控制。

大众和保时捷随即陷入了一场口水大战,大众认为保时捷是恶意收购行为,甚至将保时捷的卑鄙手段归类于商业欺诈行为,而保时捷则认为不能收购大众是违反《反垄断法》。大众与保时捷的控股大战甚至激起了双方强势工会的对抗。尽管大众对保时捷的阻挠一直没有停歇过,但保时捷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2008年6月8日,在保时捷60周年纪念活动中,公司对外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保时捷目前持有大约31%带投票权的大众股份,已是大众公司的最大股东,并将于年内将持有股份增加到50%以上。之后在2008年7月2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新闻公报,批准德国保时捷汽车公司收购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该报告指出,保时捷公司与大众汽车公司在产品上没有太多的重复,尽管两家公司都经营汽车零配件以及汽车销售,但该收购对市场影响不大;此外,保时捷对大众的收购将不会对欧洲汽车市场竞争造成明显损害,因此决定批准这宗并购交易。

机构投资者含泪饮痛

如果有人问,2008年10月底,世界范围内最牛气的股票是哪只,答案非德国“大众汽车”莫属。2008年10月26日,保时捷向外界透露,公司已增持大众股份达426%,并持有与大众另外315%股份相关联的所谓现金结算期权,进而有可能收购大众75%的股份,他们距离控制大众的目标仅剩一步之遥。在保时捷恶意收购的冲击下,大众汽车陷入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仅在10月27日、28日两个交易日内,这家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的股价狂涨了4倍之多,而大众汽车的市值竟然超过世界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一度跃居全球第一。在此次收购案中,主角并不只是大众和保时捷两家汽车公司,还有许多机构投资者也被卷入其中。

几家欢喜几家愁,大众汽车股票疯涨,从表面上看,使得大众坐上了全球市值最高汽车公司的宝座,而实质上,这个高于预期的消息犹如一块巨石一般投向了早已惶恐不安的德国股市,给许多机构投资者一重击。由于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大多数基金经理都不看好汽车业,包括大众在内的多家汽车公司股票都成为机构投资者做空的首选对象。大众股价飙涨换来的不是赞扬声,而是一片惶恐、一片凄惨。在这次大众股价暴涨的盛宴中,那些做空的对冲基金,加起来总共亏损了近400亿美元,这确实令人咋舌。而保时捷公司增持大众股份的消息,又迫使那些原本卖空大众股票的基金经理们调转矛头,不断买进大众股票做回补。绿光资本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家以做空雷曼兄弟而闻名于世的基金公司,随着大众股价的连续攀升而损失惨重。除了对冲基金,许多世界知名投行也被拖入大众这趟浑水中,这些作为保时捷公司对手方的银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有分析人士透露,此次事件最大的输家是德国的整个资本市场。德国最大基金公司DWS董事、知名公司治理专家克里斯琴·施特伦(Christian Strenger)表示:“大众一天内股价飙升超过100%,意味着整个市场存在巨大问题,对于政客和市场监管者来说,他们应该重新考虑是否应允许出现这种不透明的情况。”这个市场里充斥着太多的贪婪与野心,好多急红眼的私募投资者们,顶着风、冒着雨,在疯狂的股市中继续摇摆。大众股价的离奇疯涨,也正是这些做空者不顾一切疯狂回补所致。此外,不同势力的对冲基金、投资银行交互影响也加速了大众股价的异常飙升,许多来不及反应的中小投资机构因此而破产。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悲剧还没有来得及给大众敲响警钟,大众事件又如暴风雨般席卷了德国乃至世界经济。那些“押错注”的金融机构使出浑身解数,妄图在大众股价暴涨的大潮中再博得一回喝彩。但在金融市场上,风险与利益永远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他们的“执著”也许能换回看清市场风险的“火眼金睛”,也许不能。

保时捷是成功还是失败

欧洲保时捷汽车控股股份公司前首席执行总裁文德林·魏德金(Wendelin Wiedeking)曾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世界上最强大且最具创新力的汽车联盟,以有效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不管德国政府如何试图通过立法弥补法律漏洞,也不管德国股市如何被大众飙升的股价而搅得天翻地覆,保时捷如同一个奸诈的野蛮人,面带微笑地站在大众汽车公司的门口,想要强行进入,反客为主。可以说,保时捷在收购大众的过程中,赢得非常诡秘。它明显钻了德国法律的空子,通过购买无须公开披露的股票期权,不断增持大众汽车公司的股份。

但是,天公不作美,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将保时捷的豪情壮志化为一场过眼云烟,距离胜利仅剩一步之遥的保时捷只能含泪挥别金融战场。当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使得世界银行业的处境越来越困难,大多数支持保时捷的金融机构主营业务大幅滑坡,资金的匮乏使得保时捷原定2008年年底控股50%的目标被推迟到2009年年初才实现。随后长达5个月,保时捷的收购案未取得任何进展。随着时间的推进,市场上谣言四起,“保时捷负债90亿欧元已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当大众和保时捷的整个事件浮出水面的时候,人们给予卷入旋涡中的两位主角更多的关注,一位是大众汽车监事会主席、德国汽车先驱费迪南德·波尔舍的外孙费迪南德·皮耶希,另一位就是保时捷公司的掌门人、费迪南德·波尔舍的孙子沃尔夫冈·波尔舍。当年老费迪南德在临终时,并没有将所有财富留给家族的一个人来继承,而是将一部分财产给了其心爱的女儿路易丝·波尔舍(Louise Porsche),也就是大众公司监事会主席皮耶希的母亲,因此皮耶希也是费迪南德·波尔舍的外孙。而将另一部分财产给了他的儿子费里·波尔舍(Ferry Porsche),他的幼子就是现在的保时捷公司监事会主席沃尔夫冈·波尔舍(Wolfgang Porsche)。所以说,大众与保时捷可谓一脉相承。

多年来,作为大表哥的皮耶希一直在德国汽车工业界呼风唤雨,从奥迪总裁到大众的首席执行官再到大众的监事会主席,辉煌的履历羡煞旁人,同时,皮耶希家族持有保时捷公司38%的普通股。相比之下,小表弟沃尔夫冈比较低调,他多年来勤恳地经营着家族的跑车生意,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如今,他是保时捷公司监事会主席,其领军的波尔舍家族持有的保时捷公司普通股高达62%。这样来看,保时捷公司对大众公司的控股权大战就演变成家族内部权力的争夺,家族两大分支波尔舍和皮耶希正在为各自在大众公司和保时捷公司的权利勾心斗角并寻找权利平衡。

在收购大众的进程中,保时捷公司共背负了100亿欧元左右的债务。后来现金流充裕的大众公司开始反击,打算以80亿欧元的价格全额收购保时捷公司。2009年5月6日,保时捷与大众公司突然对外宣布,两家公司寻求合并。在大众汽车董事长马丁·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的协调下,皮耶希和波尔舍两大家族终于可以坐在一起,共同商定大众与保时捷未来的命运。对波舍尔家族来说,把祖父建立的公司重新收回是一件无比荣耀的事情,无论是费迪南德·皮耶希还是沃尔夫冈·波尔舍,他们的个人经历里都不乏磨难与奋争,为了把家族生意发扬光大,他们甚至有过矛盾,但是在重大决策上,他们从来都没有过分歧,他们共同的愿望就是把祖辈费迪南德·波尔舍曾经建立的公司重新拿回来。可以说,不管是保时捷兼并了大众,还是大众收购了保时捷,只要两家公司合二为一,那么什么条件都可以接受。70多年后,费迪南德·波尔舍的孙子和外孙终于做到了。

2009年7月,德国大众汽车和保时捷之间持续4年多的“收购风波”终于画上句号。经过多方协商,大众与保时捷合并后,皮耶希和波尔舍家族共持有新公司51%的股份。此外,沃尔夫冈·波尔舍将进入大众公司监事会,而皮耶希的弟弟、一直隐身的汉斯·皮耶希(Hans Pich)也将进入大众公司监事会。与此同时,波尔舍家族为了扩大家族在大众公司子公司奥迪公司的影响力,也准备让该家族主要代理人魏德金成为奥迪公司监事会成员,但这遭到皮耶希极力反对,皮耶希要求保时捷收购案的始作俑者魏德金必须辞职。

在这场精彩的“小鱼吃大鱼”并购中,不管是从地下收购、舆论引导还是到完成控股,魏德金高超的手法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辉煌战绩从保时捷的报表中就可以看出来:保时捷从大众股票收购中获益68亿欧元,而保时捷自身的股票市值当时不过80多亿欧元。然而,这位昔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指挥者,现在却成了一名“局外人”,最终得到的不过是5000万欧元和一场“盛大”的告别仪式,这不得不令人唏嘘感叹。

事后许多欧洲业内人士指出,皮耶希家族第三代掌权人费迪南德·皮耶希才是幕后的指挥者,对于并购中保时捷的种种策略,他都了如指掌。没有皮耶希的默许,保时捷不可能获得大众公司那么多股份。曾被保时捷“请出门”的皮耶希,现在以“拯救者”面目出现,他所要求的,就是对合并后整个汽车集团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