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不要得罪小人物
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因为谁也不是懦弱到连自己受了侮辱也不能报复的。
——(古希腊)伊索《伊索寓言》
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要忽视小人物,更不要得罪小人物。小人物可能帮不上你,但是他能坏你的事。如果一不小心得罪了那些小人物,他们可能会处心积虑地对付你,甚至不把你置于死地而不甘心。所以,不要轻易得罪那些人,说不定有一天,你心目中的“小人物”会在你的关键时刻成为影响你的前程和命运的“大人物”。
在一家事业单位,行政科和财务科两个部门的科长都是大学毕业,年龄、特长相仿,都非常有才华。行政科科长为人和善,善于走群众路线。每当出差,他总是不忘带点小礼物、小玩意,因此,他很得人心。
而财务科科长虽然同样业绩不凡,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却严厉有余,温情不足,有时甚至很不通情达理,缺少人情味。有一次,单位传达室小王的父亲得了病,小王把老人送到医院,急急忙忙赶到工作单位,耽误了几分钟。往常八点半就能送到财务科的一份财经报纸九点钟才送过来。虽然小王平时工作勤恳、兢兢业业,从不耽误大家看报纸或收发各种信件的时间,但这位财务科科长还是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当着众人的面对小王近来的工作作了不切合实际的点评,弄得小王心里很不愉快。从此,小王表面上还是对财务科科长毕恭毕敬,工作也完成得非常好,但骨子里却对财务科科长生起了怨恨。说来也巧,小王是单位的一把手的亲戚,并爱传播各类消息。正所谓物以类聚,与她关系好的同事中也大多是这样的人。她们不断地生造出些是非,或抓住财务工作中的一点小小的失误,并将事情不断地放大。就这样,一次次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在不断地诋毁财务科科长的同时还赢得了大家的共鸣。
长此以往,出现了不同的结局。在最后的一次人事调整中,由于行政科科长不但工作业绩颇佳,而且口碑甚好,更符合一个高层领导的素质要求,被提拔为副处长。而那位财务科科长虽说工作干得也不错,但他有失人情味的管理方式,不利于留住人才,只好继续留在原来的岗位上。
这位精明能干的财务科科长怎么会想到,正是自己不经意间得罪的“小人物”,竟然毁了自己升迁的机会。
可见,“小人物”的力量汇在了一起,足以推翻任何一个“大人物”。
因此,千万不要轻易得罪“小人物”,不要和他们发生正面冲突,以免留下后患。另外,还要学会与“小人物”交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少一个冤家少一堵墙。不要用实用主义的观点却处理与“小人物”的关系,等到有事才登“三宝殿”时,就晚了。
要记住,你平时花在“小人物”身上的精力、时间都是具有长远效益和潜在优势的。在不远的一天,也许就在明天,你将会得到加倍的汇报。
第二节 记住他的姓名
记住他人的姓名,它是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
——(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熟人好办事。把小人物变成自己的熟人,要有一个好记性,或者说要有意识地记住对方的名字,使他人感觉重要。
我们在生活中真正需要熟人帮忙或牵针引线时,却只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的记性太差了,刚见过一个人,眨眼就忘了他的名字。”其实,有时并不是你忘了人名,而是见面时你根本就没有意识地留心对方叫什么。
人们常常多次见面还未记住对方的名字。
当你遇到一个小人物,而且听到对方的自我介绍很含混时,可以马上跟上一句:“对不起,我没听清您该怎样称呼。”大多数人可能认为,请求对方重复一遍姓名比较难堪。实际上,一个人最珍视的“私有财产”就是自己的名字。如果你能给以哪怕是最细微的注意,他或她都会对你产生好感。
多数人不记得别人的姓名,只因为他们没有下必要的功夫与精力把姓名牢记在心。他们给自己找借口:他们太忙。
下面的做法可能有助于你记住人名:
(1)确信听清了对方的名字。
(2)问清其名字是如何书写的。
(3)对该名字随意做一个评论,比如说,“噢,我恰好见过一个和你同名的人。”或者问,“你的名字有何寓意吗?”等等。
(4)在交谈中适时地直呼其名。
社会交往中关键还是要靠处处留心,事事上心。当然,如果你认为事务太多,此人没必要交往,也就不会把对方放在心上。但谁能肯定,日后不会与此人打交道呢?如果当时曾忽略的某个小人物变成了此刻决定你事业成败的关键人物,你能不为自己曾经的失礼与粗心而后悔吗?
第三节 钓鱼的诀窍
感情是在相互的施与爱中产生的,如果你能主动伸出善意的手,他马上会被无数同样善意的手握住。
——(英)托·考麦莱
能很好与“小人物”相处的人,往往能够热心帮助别人,结果是双方受益。不能很好与小人物相处的人,不愿意为“小人物”做任何事情的人,“小人物”也不会给你提供方便。
有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钓鱼。这两个人各凭本事,一展身手,隔不了多久工夫,都大有收获。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10多名游客。看到这两位高手轻轻松松就把鱼钓上来,不勉感到几分羡慕,于是都去附近买了钓竿试试自己的运气如何。没想到,这些不擅长此道的游客,怎么钓也是毫无成果。
那两位钓鱼高手,个性相当不同。其中一人孤僻而不爱搭理别人,单享独钓之乐;而另一位高手,却是个热心、豪放、爱交朋友的人。爱交朋友的这位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诀窍,而钓到一大堆鱼时,每十尾就要分给我一尾,不满十尾就不必给我。”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达成了协议。
教完这一群人,他有到另一群人中,同样也传授了钓鱼技术,依然要求每钓十尾回馈给他一尾。一天下来,这位热心的钓鱼高手,把所有时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获得的竟是满满的一大箩筐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同时,左一声“老师”,右一声“老师”地被人围着,备受尊崇。
同样的另一位钓鱼高手,却没有享受到这种服务人们的乐趣。当大家围绕着其他同伴学钓鱼时,那人更显得孤单落寞。闷钓一整天,看看竹篓里的鱼,收获也远没有同伴的多。
其实,那些游客的要求仅仅是能多钓上来一些鱼而已,很小的一点愿望。肯传授钓鱼诀窍的钓鱼高手主动伸出了善意的手,满足了大家的小小愿望,所以很有收获。而另一位钓鱼高手自以为自己的技术很高,不愿意与这些普通的钓鱼者为伍,更不想把自己的诀窍传授给大家分享,所以也失去了别人为他做事的机会。
所以把你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小人物,让他们从中谋到好处,然后可以高效地为你做事。整个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谁呢?事实不言而喻。这就是钓鱼者的诀窍。
第四节 成否只在一念之间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一位老僧坐在路旁,双目紧闭,盘着双腿,两手握在衣襟之下,陷入沉思。
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断。打断他的是将军嘶哑而恳求的声音:“老头!告诉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
老僧毫无反应,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但渐渐地他睁开双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将军站在旁边,迫不及待,有如热锅上的蚂蚁。
“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秘密?”老僧说道,“你这等粗野之人,手脚沾满污泥,头发蓬乱,胡须肮脏,剑上铁锈斑斑,一看就知道没有好好保管,你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个小丑,你还来问我天堂和地狱的秘密?”
将军狠狠地骂了一句。“刷”地拔出剑来,举到老僧头上。他满脸血红,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头。
利剑将要落下,老僧忽然轻轻地说道:“这就是地狱。”
霎时,将军惊愕不已,肃然起敬,对眼前这个敢以生命来教导他的老僧充满怜悯和爱意。他的剑停在半空,他的眼里噙满了感激的泪水。
“这就是天堂。”老僧说道。
其实,善与恶,成与败,都只在一念之间。
这个故事更深的寓意在于,一个小小的举动,小句微不足道的话,甚至转瞬即逝的一个念头,都可能对事情的结局产生重要影响。不要因为他们的“小”而不重视他,不要因为他的“微不足道”而对其视而不见。关键时候小人物的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可能影响关键人物的敏感神经,从而产生处于“临界点”的成与否的念头,而这种念头的力量是巨大的,惊人的,直接决定事物的成败。
第五节 学会给人“戴高帽”
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智慧之处家在于他承认对方的价值。
——(瑞士)卡尔·史比德勒
其实,“小人物”就像孩子,需要呵护、尊重与表扬。如果你不吝溢美之词恰如其分地评价了他的工作或他的某一项优点、特长,那么,他对你的态度,以及对你的支持和崇敬会是过去的数十倍、数百倍。
一位工厂的厂长说,对于“小人物”“如果他得到你的尊重,并且对他的某种能力表示认可,他就很容易受到引导。对你的崇敬自不必说,工作效率也会有大的提高。”
但“戴高帽”也很有讲究。“戴高帽”分有三六九等不同质地的类别。上等的“戴高帽”有几个主要规范:①无论真假却令人乐于信服;②不着痕迹,不动声色,使人浑然不觉;③气味芬芳宜人,远离点头哈腰;④富有新意,而非陈词滥调;⑤尺寸恰当,分量适中。
如果一个人的常识、机智、地位等到了一定水平,对“小人物”的恭维话便可大讲特讲,有声有色,“高帽”也应不吝给别人戴上。但是,给“小人物”带高帽也须小心谨慎,全力对待,否则容易弄巧成拙。
一则寓言说:小偷看见狗从旁边走过,便不停地把小块面包扔给他,狗对小偷说:“你这家伙,给我滚开!你这种好意使我感到非常害怕。”
小偷简直丢尽了恭维者的脸,连狗都骗不了。
可见,戴高帽看似简单,其实最难,上下之分在于品味,奥妙之处存乎于心,不一而足。要想摆脱令人生厌的廉价低俗,又不能过于提高成本,没有好的技术是无法完成的。
第六节 “县官”不如现管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中国谚语
“县官不如现管。”许多具体事务,需由“小人物”直接办理。“过河的卒子,能制死老将。”“小人物”处在某种关键的位置,有时大人物也奈何不得。
有一回我们去某学校办事,由当地市政府办公室的一位同志陪同。本来和校长约定好的,10点钟在校会议室见面。但刚走到校门口,就被学校的门卫拦住了。原来,该校有一项制度,来客必须登记。而陪同我们的市政府办公室的同志明知有这个制度,却凭着自己的身份不愿登记,带我们径直往里走。门卫当然生气,向我们要证件,然后询问找谁,有什么事情等等,我们都一一作了回答。那位门卫说要跟领导请示一下,结果电话总是没人接,因为此时校长正在会议室等我们呢!没有得到校长的亲自同意,那个门卫不让我们进学校,尽管我们好话说尽,向其说明这事多么重要,那位门卫都无动于衷。还好,这时正好走过来一个校领导模样的人,一问方知是该校教务处主任。我们急忙说出事情原委,那位教务处主任才友好地将我们带进学校,并亲自送我们到校长会议室,当着校长的面对刚才的事向我们道了歉。
以上事例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其实,真正的社交是需要四面出击,结交三教九流的。只有如此,你的社交圈子才有广度和深度。能够获得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交对象青睐的人,才达到人际关系的理想境界。
相反,许多人由于忽视“小人物”,其社交圈子不免存在着缺陷和偏颇,甚至有时使他们大江大海趟得过,小河沟里翻了船。
如果你的社交圈子里没有“小人物”,就要提醒自己以恰当的方式去接近他们,把他们补充到你的联络名单里来,使你的接触面得以扩大。
第七节 小人物让你栽大跟头
对于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正直的品质。
——(英)理查德·斯蒂尔
别轻视办公室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它们往往能左右你的工作效率;更不能小看那些平日不起眼的所谓“小人物”,他们的潜能会让你大吃一惊,甚至影响到你的业绩和升迁。在职场上,有很多能力超群、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往往因忽视小人物而栽大跟头,壮志难酬。
陶艺是一家公司的销售管理人员,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胆略,他为公司的产品打开国内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踌躇满志的陶艺,以为销售部经理一职非自己莫属。然而他却没有被升职。本来公司董事会要提拔他为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但在提名时遭到人事部门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各部门对他的负面意见太多,比如不懂人情世故、不善于和同事交往、骄傲自大……让这样一个不懂人际关系的人进入公司的决策层是不适宜的。销售总经理一职由他人担任了,陶艺只好拱手交出自己创建并培养成熟的国内市场。这就好比自己亲手种下的果树结的果子被别人摘走一样,陶艺非常痛苦和不解。
他不明白公司为什么会这样对待自己。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后来还是一个同情他的朋友破解了他的疑惑:他的问题是忽视了身边的小人物。
有一次,他出去为公司办理业务,需要一批货款,在紧要关头却迟迟不见公司的汇票,使得业务活动“泡汤”令他很难堪。实际上是一个出纳员给他穿了一次小鞋。因为他平时对这个出纳员不冷不热,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还有一次他在外办事,需要公司派人来协助,却不料,人还在路上就被撤回去了,原来是一些资格较老的人觉得他很“狂妄”,“目中无人”,在工作上从不与他们交流……所以想尽办法拖他的后腿,让他的工作无法展开。
尽管陶艺工作业绩辉煌,但他忽视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那些他不熟悉的、不放在眼里的小人物,在关键时刻坏了他的大事。阻碍了他在公司的发展和成功。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陶艺只好伤心地离开了公司。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小人物能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机做好事,也能在不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地点、不合适的时机坏你的事。所以,要善待“小人物”。
第八节 重视每一颗螺丝钉
一个人要自觉承认别人的价值,尊重别人的价值。
——(德)阿图尔·叔本华
这里的螺丝钉就是指“小人物”。“小人物”是用对于“大人物”而言,是指社交中年龄小、没名望、没地位、没钱没势等相对处于劣势者。虽说他们身份低微,却也忽视不得。
唐代著名诗人的《陋室铭》里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思是说往来的都是有品位、有地位的人。现实中许多人在交际中也抱着这样一种愿望和信念。
某公司老总自创业以来,多年立于不败之地,是公认的商界老手,买卖的赢家,他自己也认为比别人技高一筹。一次面对一宗款额巨大的交易,他认为成竹在胸,十拿九稳,而一位年轻的属下却提出了异议,认为情况还了解得不够,行情千变万化,投资有较大的风险,多次提醒老总慎重考虑。
然而,由于属下人微言轻,未能引起他足够的注意,反而遭到他的戏谑:“小伙子,你还嫩了点,没有金刚钻,哪敢揽这瓷器活儿,不敢冒风险,还能赚大钱?好好学,过两年我再听你的高见。”结果,竟导致上百万元的损失,公司面临倒闭。
可见,“螺丝钉”虽小,却是不容忽视的。这里我们且不去说有许多看似“小人物”的人,其实不过是尚未脱颖而出的大人物。自古猛将多起于卒伍,名相多出自寒士,贩席卖浆者不乏杰出人物。
仅就纯粹的“小人物”而言,愚者千虑尚有一得,他们可能在某一事儿、某一问题上有过人之处,有独到的见解,而为大人物所不及。
第九节 小人物的自尊不容侵犯
每当人们不尊重我们时,我们总被深深地激怒。
——(美)马克·吐温
小人物通常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越是自卑的人越在乎那点所谓的“自尊”。你对他们哪怕是一丁点的侵犯,他们都认为是对他们极大的侮辱而竭力对你进行报复。如果不顾这些,而对其予以小看、轻视、甚至羞辱、欺凌,招致对方不满、愤怒是必然的。轻则会为社交活动制造障碍,增添麻烦,重则引发冲突、直至身伤命丧,现实生活中这类血的教训还少吗?
某大型企业一位营销总监,自以为打通了某厂厂长的关节,便不把该厂的一名普通业务员放在眼里,甚至语言上还多有不恭,使该厂业务员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当厂长问到那位营销总监的产品时,这位业务员便说:“这种产品式样比较美观,价格也还合理,不过质量不敢保证。”就这样“质量上不敢保证”一句话,竟动摇了厂长的决定。结果那位营销总监无功而返。
其实,真正的大人物,一般不会轻视“小人物”。
应该说,尊重平凡的“小人物”正体现出了大人物的不平凡。其实在我们平凡的社交生活中,又何尝能离得开“小人物”?
“小人物”可以成为我们信息的源泉,他们同我们交流,给我们支持、帮助;他们是我们工作、生活的伙伴。
还有,“小人物”与大人物相比,人小,庙小,门庭冷落,所以你的真诚,更容易将他们感动,他们会十分珍视你的尊重和重视。
一些大人物,庙大,门槛儿高,平民百姓不易接近。即使接近了,你对他的尊敬、重视,他们也会视为理所当然,甚至认为你是有求于他。再说他们的交往多,注意力也容易分散。
从这个角度上讲,“小人物”更容易接近,更好交,与他们交往,彼此也容易平等相处。
走到楼下的时候,给大厦的保安一个微笑或鼓励吧,他们能在你的客户来临的时候给你个宣传,而不是你每次搬电脑时,狠狠地让你登记。
第十节 小人物的背后
行慎则能坚其志,言慎则能崇其德。
——胡宏《知音》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小人物”有时还会同大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很上程度上可以影响、左右大人物的言行,甚至成为“大人物”的枪手。
《大长今》剧中,几乎将御膳房最高长官郑尚宫PK掉的,是一个小小医官貌似专业的意见。
郑尚宫在与崔尚宫争斗时,内医院突然传来宫中正蔓延着传染病的消息。皇上立即颁发谕旨,凡是稍微有点症状的人都要坚决隔离。也就在那天夜里,吴兼护受了崔判述和崔尚宫的唆使,竟然纠集内医院医官要把郑尚宫隔离。
监察内侍与监察内人对郑尚宫说:“娘娘,您已经罹患了怪病,应该到宫外疗养身子才是。我们会送您出宫的。这是皇命。”
郑尚宫虽然觉得事情很蹊跷,但谕旨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违抗的,只好听由他们安排。
提调尚宫派人将郑尚宫送出宫外后,对太后娘娘谎称郑尚宫也被传染怪疾。照顾郑尚宫等人的医女,也受到崔家的唆使,熬炖对肾脏有害的汤药让郑尚宫服用,致使郑尚宫的病情日益恶化。
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只能置身于“小人物”之中,“小人物”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是我们不被“冷箭”射中要害的一道屏障。接触到大人物,却时刻离不开“小人物”,离开他们,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