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民警察礼仪常识
31843300000036

第36章 人民警察礼仪运用实例解析

警察礼仪运用得法,可以在工作、生活中有效地展示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秀的综合素质,但在实践中,由于警察礼仪是“新兴课题”,有些同志往往不懂这些规范或一知半解,在交往中的运用要么手足无措,要么失礼于人,闹出误会与尴尬,下面所举都是发生在现实工作与交往中的错误做法实例,在此举出是通过解析使同志们举一反三对照检查。

一群众到派出所户籍室询问迁户口事宜,派出所户籍警小王眼睛专注地盯着电脑,面无表情地打招呼:“您好!”群众:“请问,我的母亲户口在老家,想迁到我的户口处……”不等群众说完,小王低头写着什么,生硬地说:“墙上挂着呢,请自己看。”群众面呈怒色。小王遭到投诉。

解析:

1.人民警察应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服务人民的思想不端正必然会导致服务态度的生硬与麻木,引起群众的反感。

2.交流与交往应讲规范、方法,示例中,小王虽然也说了“您好”“请”等礼貌用语,但表情、神态、语气都采取了不合作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到是在应付差事,言不由衷,自然会遭致反感。

3.派出所户籍室是比较典型的公安机关窗口单位,应该有比较完善的接待、处理、礼仪制度和要求,但制度和要求不能只是挂在墙上,应当落实在行动上。

正确的做法:

1.群众来到,小王应表情自然,目光诚恳稳定地看着询问者说:“您好!请问您有什么事!”如果小王正忙,应热情表示:“您好!请稍等。”

2.群众询问后,小王应详细解答或告知:“您所问的事情,我们制作了办事流程,贴在墙上,您看完如有不清楚的地方,我再为您解释。”

3.注意事项:在与人交往中,必须注重表情表达、肢体表达与语言表达的合理综合运用。

公安厅长由秘书陪同到某派出所微服私访,进入派出所值班室后,见两名民警(一名坐着、一名站着)正在聊天,秘书介绍:“这是厅长,来看望你们!”厅长举手示意:“你们好!辛苦了!”两位民警手足无措,厅长见气氛沉闷,提示到:“你们会敬礼吗!”两民警四目相望,茫然。民警所在派出所所长受到批评。

解析:

1.下级尊重上级是本分,也是传统美德,但美德的培养有个习惯形成自然的过程。本例中的两位民警“临阵”大脑空白,不知所措。既有平时训练不够,没有养成习惯的因素,也有大场面经历得少、不能有效应对的问题,说到底,还是缺乏正规训练。

2.本例中,厅长到基层单位(科、所、队等)巡视,主动对下级致意并表示问候,表现了比较良好的领导风范,实际上是个人修养的一种自然流露。

3.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规定:“着警服的人民警察在晋见或者遇见上级时应当行举手礼。”在工作岗位值班时,按“约定俗成”应报告。

正确的做法:

1.下级应主动起立,表情庄重,目光专注地行举手礼:“首长同志,×××单位(科、所、队等)民警(或职务称谓)×××正在值班(办公等),请指示!”

2.上级应根据实际情况还礼并主动与下级握手或询问情况。

3.注意事项:下级晋见或者遇见上级不可置之不理,不可不敬礼、不报告;下级不可先伸手与上级握手,上级在下级敬礼时应当还礼。

某县交警大队的一位警官,在处理一起简单的交通违章事情中,因习惯性带出一句“国骂”,遭致违章当事人“抓住把柄”不放,投诉一月多时间。

解析:

1.小节也非小事,小节在于养成,小节不注意终会形成态度问题。

2.本例中警察错误的警示,在于它具有广泛性。

正确的做法:

1.端正执法态度与作风,从小事、小节上严于律己。

2.应在平时的服务与执法中养成运用礼仪的良好意识,并不断主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某市公安局长节日时着便服徒步巡视某繁华地段安全保卫情况,路遇巡警支队的一支四人徒步巡逻小队,小队负责人发现局长后,迅速下达“停止前进”的口令,并整队严肃地向局长报告:“局长同志,巡警支队×××巡逻小队正在执行巡逻任务,请指示!”造成繁华地段路人围观,并引起哗然。

解析:

1.本例中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是对礼仪运用的一知半解所造成的,礼仪的运用应重视“应景应情”。

2.下级尊重上级一定要注意场合与规范,本例中的报告显然会引起围观和中断巡逻任务。

3.人民警察学习运用礼仪,一定要注重细节研究,应情应景,从实际出发运用礼仪才能“礼仪合情”。

正确的做法:

1.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和队列训练有关规范,此种情况的处理应该是:下级应由带队人员在行进间向上级行举手礼,其他人员行注目礼,双方擦肩而过。

2.上级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还礼方式(可举手示意),但不中断下级的例行任务。

3.注意事项:在人员嘈杂的场所行礼不应引人注目,更不能中止任务按整理着装、清点人数等程序向上级报告;上级还礼后不易在人员嘈杂的场所向下级布置工作、下达指示等,防止人群围观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布置工作、下达指示可通过通讯器材进行。

某警官晋见某上级领导时,领导的门敞开着,正一手批阅文件,一手端茶杯喝水,某警官突然大声喊“报告”,领导沉思中“遭此大喝”,手中茶水惊泼于文件上,引起尴尬。

解析:

1.下级晋见上级时,应该根据领导机关的具体要求和情况决定礼仪运用。

2.晋见时最好进行预约,一是可以确定领导是否在位;二是领导有准备,利于接待和工作的安排。

3.晋见时应该“应情应景”处理情况,更应警容严整,形象良好以示尊重。

正确的做法:

1.如果上级机关的办公场所明示“肃静”时,下级在上级领导办公室敞开的情况下,可声音庄重、平稳、清晰(应控制声音音量)地喊“报告”;门在关闭时可节奏明快地叩击两到四下,等上级说“请进”时进入室内。

2.进入室内后应敬礼并报告:“首长同志,×××单位×××前来晋见。”

3.注意事项:对下级的敬礼与报告,上级应还礼、让座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接待(如倒茶等);上级让座时,下级应表示谢意。

某汉族警官到某回族居住区进行走访,因彼此过去曾有接触,主动取用茶具饮水引起主人不快。

解析:

1.民族问题无小事,人民警察应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主动学习相关民俗知识。

2.本例中警察的错误,在于警察与回族群众曾有接触,自认为取用茶具饮水是正常现象,但违反了回族饮食文化的特殊习俗,“很讲究”的回族群众是不与异族(非******教)人共用餐具、茶具。

3.随着社会交往的不断进步,人民警察也应在综合礼仪知识上“水涨船高”,经常涉足外事场合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警察更应在这两个方面不断提高自己。

正确的做法:

1.走访中应遵从对方礼仪习俗,做到以礼待人。

2.走访中应特别注意自身形象,体现自身良好的素质。

3.注意事项:走访前应充分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做到有的放矢,绝不犯忌;交往中严于律己,慎言慎行,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独特习俗。

某公安分局局长到一派出所检查工作,正好遇上派出所全体人员召开行政例会,局长进入会议室向与会人员举手示意,所长示意教导员出陪局长。

解析:

1.下级对上级的礼仪、礼节必须要符合规范,不能似是而非,下级对上级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规范地组织报告是训练有素的表现。

2.本例中出现的问题,实际是礼仪运用随意、不正规的问题,警察队伍是一支有纪律的部队,有自己独特的礼仪表现方式,敬礼、报告所表达出的含义不能等同于普通群众的见面寒暄。

3.警察队伍应重视礼仪的训练与培养。

正确的做法:

1.上级到下级集体工作场所或会议场所检查工作,上级应主动举手示意并语气和蔼地打招呼:“同志们好!大家辛苦了!”

2.下级集体工作场所的最高职务者应下达口令带领大家起立,并表情庄重,目光专注地行举手礼:“首长同志,×××单位(科、所、队等)正在进行例会(或办公、交班等),请指示!报告人×××。”

3.上级应根据实际情况主动与下级握手或询问情况等。

4.注意事项:下级不可置之不理;下级不可采用普通老百姓的方式进行礼仪表达;下级不可不敬礼、不报告;下级不可先伸手与上级握手;上级不可不还礼。

上级到下级单位的训练场地、培训课堂视察或巡视时经常遭受“冷遇”。

解析:

1.下级对上级的检查指导应表示欢迎与尊敬,本例中的情况在教学训练单位时有出现,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些组训、组学人员(如文化教员)甚至不会报告。

2.下级对上级表示敬意应有一个规范的表达方式。

3.下级单位在训练场地、培训课堂组织学习或者训练,遇有上级检查或巡视应按规定向上级报告训练、学习情况和参与人数。

正确的做法:

1.下级可根据情况中止训练或授课,由组织者下达“起立”口令并立正伫立,表情庄重,目光专注地行举手礼:“首长同志,×××单位正在组织训练(授课),应到×××人,实到×××人,请指示!报告人×××。”

2.上级应表情庄重、态度和蔼地还礼,并根据情况下达命令。

3.注意事项:上级对下级的行礼应该还礼;下级行举手礼时,应等上级还礼放手到位后再礼毕;报告时,现场其他人员应保持肃立,不得交头接耳或四处张望。

以上所举八个礼仪实例,均取材于真实的事件,看似简单,实践中的运用却不理想。究其原因,除礼仪应用的基础没有打牢,习惯没有养成外,还与礼仪运用的意识、主动实践的态度、礼仪细节研究得不够有关。

礼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对精神文明等高尚元素追求的必然,人民警察应始终与社会的进步发展相一致,以实际行动在实践中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