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一生快乐的36件事
31871000000019

第19章 父母常说“你能行”——信任是孩子收到的最好礼物

孩子大了,自己有主见,大人没必要管太多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上,有一位家长发言:“由于工作忙,我和我爱人很少管教过孩子,我孩子自小就很懂事,养这孩子没觉得怎么费心。如孩子从小就爱帮大人干活,已成习惯。现长大些,家里如买家具、买电器、买衣服什么的都是孩子拿主意,基本上我和她妈妈是听她的,给她钱就让她办了。孩子个人事她自个办,顶多给我打声招呼,她不说我不问。实际上我孩子很多事都对我和她妈说,她要做什么我多给予支持,孩子大了,自己有主见,大人没必要管太多。关于孩子的学习,我只关心但不过问。因为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都很大,孩子自己抓得很紧,不用我督促,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家长想辅导孩子,也没这水平。这就是我的情况。”

老师说:“你孩子不仅学习好,而且表现也好,你肯定有绝招不愿说吧?”

该家长说:“我不是客气,我和她妈妈真的很少管孩子。我对孩子能健康成长,我很满意,这更多是学校老师教育的结果,因为我仅是个家长而非教育专家,老师才是教育专家,是经过专业学习并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专家,我非常相信学校及老师,感谢老师对我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狠心给孩子一个考验

一个小男生在车站孤独地站着,有些惶恐与焦急。有一位路人问他:“怎么一个人站在这儿,大人呢?”

孩子说:“放学后爸爸先把我送上了公交车,然后爸爸自己骑自行车到这里会合。”

“爸爸说要考验考验我,看我会不会自己坐车回家。”周围的人释然,但不放心,在车站等车的王女士便陪他一起等他的爸爸。等了一会,因为有事,王女士不得不先走,便对他叮嘱了又叮嘱:“千万不可走开,不能跟陌生人走,小心车辆。”小男生很乖巧地答应了。

王女士一过马路,发现一个推着自行车的男人躲在一棵大树后美滋滋地看着那小男生,心里有些狐疑,便问他:“你是那个孩子的爸爸吗?”

“是!”那位先生很骄傲地回答。

看样子他站在马路对面观察儿子已经很久了,对儿子的表现很满意,于是满脸得意的表情。王女士催他赶紧过去,可这位父亲居然只是招手大声地喊叫。

小男生看到爸爸高兴极了,想赶紧过马路找爸爸,但那些飞驰的车辆没有一辆知道这位孩子的心情,小男生站在斑马线上,等了很久很久。

王女士回家后说起这事,非常感慨:“这个爸爸怎么就那么狠心呢?看见孩子了故意躲着,还要考验,还让小孩自己过马路,真过分!”

王女士的丈夫在学校当老师,说:“小孩子总要学会自己回家,自己过马路的,不考验一下怎么行呢?很多事情孩子可以做,只是家长不敢放手罢了。你认为孩子不能做的事情,多给孩子一些机会,你就会发现孩子其实能行。”

于是,大家都敬佩那个用心良苦的父亲,并夸奖那个小男生的确很棒!

平时我们常说,“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啊”,“大家不都这样吗”,这类话实际上限制了我们的成长和进步。要摆脱这些限制,父母就要善于学习,改变自己阻碍孩子成长的信念系统。不善于学习的父母,很容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障碍。为什么一些孩子爱说“我不行”?为什么许多孩子胆小、自卑、缺少自信?因为他们从小过多接受了来自父母的否定和限制。孩子七八岁时,母亲担心孩子的安全通常不放心孩子学自行车。她们告诉孩子:“不许动我的自行车!你再大一点,我教你。”于是,孩子怕母亲反对他学骑自行车,就私下悄悄学。当孩子已经能用同学家的自行车带人的时候,母亲还在说:“不许动我的自行车啊!”

你不会。让爸爸来替你做。

你不懂。不要随便动!听话!

别碰掉地上了!等着妈妈来做。

你不要动。烫着你!

那个不是你可以动的!你要听话!

渐渐地,孩子建立了“父母会帮我处理”的认知,凡事开始依赖父母。突然有一天,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似乎才刚刚发现孩子的“无能”,可是又将责任推给孩子,大声地呵斥孩子:

你怎么那么笨?

这么简单你怎么都学不会?

你算是没出息了!

这样的孩子能快乐吗?所以说,父母最应该做的是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孩子的责任心。

英国诗人多萝西在《什么伴随着你的孩子》一诗中写道:

批评伴随着孩子,他学会谴责;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惊恐伴随着孩子,他凄凄切切;

惋惜伴随着孩子,他嗟叹时运;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惭腼腆;

妒忌伴随着孩子,他学会羡慕;

责难伴随着孩子,他自愧自惭;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日增;

宽容伴随着孩子,他坚韧不拔;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称许伴随着孩子,他自爱自尊。

这应该能给父母们带来很多启示。

建议一:给孩子投信任票

每个父母都希望对孩子是百分百的信任,因为怀疑会让孩子心灵受到伤害,甚至认为自己在父母心中永远不诚实,使孩子的自尊心变得脆弱。

一对父母说:“我什么都相信他,他要买什么,我们二话不说,给钱。我们相信自己对孩子从小谆谆善诱,他不可能坏到哪里去。后来,发现我们错了,尤其是在功课上,他都说没问题,测验考试也说分数都OK,还有两三科考到全班前五名,只有一两科不重要的科目不及格。我们相信他,因为他对这两个不及格的科目从来都不感兴趣,及格才是意外。这样的说法,合乎逻辑。后来,见了老师,发现不及格的科目的确没说谎,至于什么前五名的和及格的,不到一半是真。”

他们埋怨自己太信任孩子,此后,对孩子的任何事情,他们都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搞到亲子关系紧张,彼此情绪多有失控。

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犯错误的过程,在错误中成长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宽容,需要父母给一个容错空间。宽容是信任的“左右手”,没有宽容,就没有信任。

建议二: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也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善于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困难面前做孩子的战友。

建议三:让孩子试一试。

有些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理想;有些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棘手。生活需要不断的尝试,尝试之后才会明白,才会解决问题。

父母能勇敢地去尝试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的滋味,却唯恐孩子吃得太苦、太辣……父母为孩子操碎了心,其结果却累了自己也害了孩子。父母让孩子尝试着去做自己的事情,就会发现自己的担惊受怕是太可不必的,再则,孩子跌倒了会爬起来的。父母应按捺住对儿女的种种牵挂和忧虑,让孩子试一试。

一位妈妈在培养儿子中显示了这种新观念。

有一天,她带着儿子观看电脑奥林匹克竞赛。美国这项活动的发起者米克罗斯先生坐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她鼓励儿子去同米克罗斯先生说几句话。

“妈妈,说什么呀?”儿子仰起头,想寻找一个支点。

“你自己想一想怎么说好。”

在妈妈的启发下,儿子说了一段令这位美国人惊讶不已的话:“米克罗斯先生,今天我是参观者,明年我要作为参赛者来到这里。”

有些父母很害怕孩子出现差错,特别是在重要的公众场合,父母更是担心孩子会说出太幼稚的话语来。这位妈妈很信任自己的儿子,并且用鼓励的方式去激发儿子进行勇敢的行动。儿子的话语,的确令妈妈大吃一惊,这是一种惊喜。如果,妈妈没有让他去单独面对米克罗斯,儿子是不会有如此表现的。

在尝试中,儿子变得更为自信、智慧、自立。

建议四:一次没考好不要太多埋怨

小荷这次月考成绩有所滑坡,但她觉得自己确实努力了,心里很难受。

回到家,父母知道了成绩,又是一通埋怨:“你是怎么考的?成绩老是忽上忽下的……”父母的话让小荷的心情更加沮丧。

没考好,父母可以帮着分析一下原因,这时一句宽容、谅解的话能给孩子更大的动力,而埋怨则只能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

建议五:给孩子方向,让他自己去行动。

彬彬要参加了“从小学起”的智力竞赛,其中有关于动物方面的知识。星期天父母带彬彬到了动物园。妈妈对彬彬说:“今天,爸爸妈妈的任务只是带你来到这动物园,至于你要到什么地方,看什么动物,找什么人,解决什么问题,这是你的事。”彬彬忽闪着眼睛,显然他碰到了从生到现在一个最困难的问题,但他接受了这个现实,独自行动去了。

为了弄清楚“长颈鹿是怎么睡觉的?”彬彬兴奋地满公园跑,他问扫地的老妈妈,又找饲养员叔叔……

如此这般训练,孩子的独立意识、社交能力怎么会不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