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墙见证录(二)
31982800000027

第27章 改由陶勇当指挥

一开始,海军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责成东海舰队与交通部门协商,迅速组织调查沉船原因的海上编队,并指定由东海舰队常务副司令周仁杰、第二政委段德彰负责。当时周仁杰正在北京开会,海军周希汉副司令把他找去,将周总理的指示和海军的决定告诉了他,要他立即去总参谋部参加杨成武副总长召集的部署调查“跃进”号沉没原因的会议。

从杨副总长那里接受任务后,海军立即派专机把周仁杰送回上海。周回到舰队,立即向陶勇等人传达了上级指示,在吴淞码头设立了指挥所,要求准备出海的各分队于5月5日12时以前做好出航和战斗准备,待命行动。

1963年6月4日,陶勇(右)调查“跃进”号事件远航归来,海军政委苏振华前往迎接。5月上旬,上海依旧是暮春的清凉天气,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一派繁忙景象,各种人物进进出出,神色匆匆。

5月12日,周恩来总理来到上海,亲自检查海上调查的准备情况。他首先听取了上海和东海舰队负责同志关于出海编队的汇报。当汇报到编队领导干部时,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插话说:“这次东海舰队出海调查‘跃进’号是个很重要的任务,怎么舰队司令员、政治委员不亲自出海呢?”

周仁杰回答说:“出海编队指挥员是由海军指定的。”

周恩来点了点头:“呵,我知道了。”

陶勇说:“编队指挥问题我们回去再研究一下。”

周恩来接着问:“你们出海的船只准备好了吗?”

周仁杰回答:“根据总理的指示,我们已抽调了舰艇和船只,上海市抽调了潜水作业、打捞救生船3艘,即‘和平60’号、‘救捞1’号、‘救捞8’号。全编队舰船10艘,人员1097名。”周仁杰又把出海的准备工作做了详细汇报。

返回上海的打捞局长张智魁汇报了潜水作业的准备情况。

周恩来见无人再说什么,做了一个总的发言。他说:“你们这次出海查清‘跃进’号货轮沉没的原因,是个重要任务。查不清‘跃进’号沉没的原因,就不好对外发表公告,这件事关系到我们的国威军威。所以你们不能把这次到远海执行调查‘跃进’号的任务看简单了。这是海军成立以来,首次到远海执行的一项复杂任务。你们调查的海区,来往的各国船只、飞机很多,一定要防止发生涉外事件,同时还要准备国民党来袭击我们。”

舰队的领导都在忙着记录周恩来的话。周恩来拿起桌上的一份材料看了一下,继续说:“你们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搞好部队政策教育,要把中央对你们执行任务中规定的对外八条政策和公海公约、法规向部队讲清楚,使人人自觉遵守;二是要作好充分战斗准备,以防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对他们挑衅。”那是国际局势十分紧张的时代,也是中国刚刚开始“反修批修”的时代。海峡对面的国民党部队,除了在东南沿海不断骚扰、派遣特务登陆之外,还同日本极右势力、南朝鲜统治集团沆瀣一气。美国、苏联“两霸”除了互相争夺之外,又同我国形成了复杂的敌对形势。黄海、东海之外的太平洋,几股力量交聚,时时涌起战云,激起惊涛。

周恩来又拿起桌上那份文件,指了指说:“我们考虑在你们起航时,新华社将发表调查‘跃进’号货轮的新闻公告,所以你们一定要准时到达海区。”他对东海舰队的领导特意说到要在调查中搞好练兵:“你们这次到远海执行任务是一次在公海上训练的好机会,能学到很多知识,既可熟悉公海的规章条例,又可了解你们所在海区的情况。”

周恩来向张智魁详细询问有关打捞的问题:“这次出海打捞,还有什么困难吗?”

“条件比较差,没有一条潜水母船。”张智魁回答。

总理挥挥手:“明天你到码头上去看,从吴淞口到黄浦江口挑船,看中哪一条,就拿来!”

张智魁又汇报了潜水技术问题,说:“我们过去潜水最高记录是42米,而济州岛一带水深是60米左右……”

总理急切地打断:“那我们的潜水员能否下得去?比方说,你能下到多少米?”

“我可以下到40米。我们优秀的潜水员可以下到60米深度,关键是如何排除潜水病。”

总理问:“什么叫潜水病?”

张智魁回答,“18米以下为深水。因为压力随着深度增加,高压气体进入潜水员体内后变成液体。这在下潜阶段即加压阶段不会有什么问题;问题是从深水返回水面的减压阶段,随着压力减小,人体内的液态气体很快变成气泡,它可以破坏血管,破坏大脑和心脏,或者残废,或者死亡。如果让压力缓缓地减低,那就不会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水面上有减压设备——减压舱。”

总理说,“我基本明白了。张局长,你需要怎样的减压设备?”

“要有25公斤的空气压缩机,有大的储气罐,压缩机可以买到,储气罐我们没有。”

“你知道哪里有?”

“华东电业局有两个,是为了保证发电机组启动用的。”

总理转向上海市的领导:“通知华东电业局,从两个储气罐中拿来一个,还要保证电站的工作和安全,制定出缜密的措施。”

“我们水下调查还需要密封的水下照相机,国内没有。”张智魁又提出一个问题。

总理回头叫过秘书:“通知香港,立即买两架送来。这次要以打捞‘跃进’号沉船为基础,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打捞队伍,为走向海洋而努力。”

汇报结束后,东海舰队的领导回到水电路的机关大院。陶勇对周仁杰说:“关于编队指挥问题,我到锦江饭店去看望周总理时,柯庆施同志就对我说过:调查‘跃进’号问题,周总理都亲自出马到上海来抓,你们司令员、政委不出海好吗?我考虑了柯庆施同志的意见,想和刘政委一起,率编队出海,你和段政委负责第二梯队编队指挥。不知你的意见怎样?”

周仁杰本来就是直性子人,他已经在汇报会上听柯庆施说过这个意思,所以很快就同意了。编队指挥人员变更情况上报后,海军党委同意舰队常委的决定。这样,海上编队指挥员改为陶勇,政委改为刘浩天,并组成临时党委,其成员是陶勇、刘浩天、张学思(海军参谋长)、傅继泽(海军副参谋长)、李长如(舰队政治部主任)、陶琪(交通部海运局副局长)、韩克辛(上海海运局局长)、张智魁等8人组成。陶勇任书记,刘浩天任副书记。为了加强海上支援兵力,海军从东海、北海舰队共抽调了30艘舰艇、140架飞机,组成支援海上作战二梯队。第二梯队的指挥员为周仁杰,政委为段德彰。

大家还讨论了周总理关于做好打仗准备的意见。

谈起形势,陶勇司令员分析的意见是:大打不可能,中打有可能,小打很可能。要做小打的布置,中打的准备。他要求作战部门拟定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