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陶乐县志
31988900000013

第13章 机构 管理

第一节 机 构

一、县农牧与科学技术局

1949年10月15日成立,时为县人民政府四科。1951 年改称建设科,1956 年5 月4 日改为农业科,1962年撤销农业科,成立农林局,1968年成立农林局“革命领导小组”,1975 年恢复农林局。1979年8月撤销农林局,分别设立农牧渔业科和林业科,1987 年6 月撤销农牧渔业科,分别成立农业局和畜牧局。1997年3月,农业局与畜牧局合并成立农牧局。2002年8月农牧局与科学技术局、乡镇企业局合并成立陶乐县农牧与科学技术局。

农牧与科学技术局下设:农机局(2 级局)、乡镇企业办公室、草原管理站、畜牧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广播学校、农村经济工作指导站、农村能源工作站、种子公司、良种繁殖场、水产站、渔政管理站、种子管理站、地震监测中心、信息中心、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局办公室等部门。

二、农村经济工作指导站

1980年农经站成立,隶属农牧局。主要职责是负责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农村财务管理。下设乡农经站7个。2001 年12 月,有干部职工14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人,管理人员1人。有技术职称的7人,其中,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5人。

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956年农技站成立,1991 年6 月25 日改称陶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事业(副科级)单位,隶属农业科(农业局,农牧局)。2001年12月隶属农牧与科技局。1956~1987年,农技站内设栽培、土肥、植保、蔬菜四个业务组。1988 年增设粮作、经作、植物检疫三个业务组,撤销栽培组。1986年以后,逐年增加派驻各乡农业技术员。1992 年全县5 乡1 场建立了乡级农业技术站,隶属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管理,附属乡政府科技副乡长管理。各乡(场)站配备农技专业人员1~3名。1998年乡农技站与其他隶属农业局管理的乡站合并成立乡农牧综合服务站。配备人员4~7名,其中农技人员1~3名。

四、种子公司

1997年陶乐县种子公司成立(其前身是农技推广中心种子站),建筑办公场地3000 平方米,加工车间600平方米,晒场3400 平方米。乡级供种站3 个,种子精选设备8 台(套)。在职员工12人,其中农艺师2人,大中专学历12人。繁、供籽种已形成链式服务,所繁育小麦、玉米、蔬菜等良种,除满足全县农户需求外,大量销往外省及周边县、市,新建5 个良种繁殖园区基地,逐渐成为陶乐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主要职责是每年从自治区原种场及区种子公司调进小麦、玉米种子各10万公斤,基本能满足全县小麦种及玉米种供应。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与完善,1988年,种子站搬迁至县城南环路。兴建三栋办公室,面积1200平方米,新增库房1500平方米,晒场2000平方米,购进精选设备一套,1997年以后,进一步扩建更新设备,形成现代良种繁育销售基地。

五、良种繁殖场

1974年1月25日始建,隶属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地处陶乐县城东南角。2001 年有耕地900亩,农工64人。1999年以前,良种繁殖场系事业单位,农工享受国家津贴,良种繁育以计划经济为主。1999年,良繁场进行改革,把财产全部量化,土地包干到人,在职农工以地代资,符合退休条件的办理退休手续,退休金由县财政拨发。

六、县农机管理局

1984年撤销县农业机械管理局,成立了农机管理站,内设监理站、管理站、推广站,各乡设农机管理服务站,隶属农业局管理(股级)。1992 年,农机监理站挂起了农机化公司的牌子,一班人马两块牌子,公司是经济实体,负有政府对农机站管理的职能,集农机监理、服务经营于一体。1992年4月4 日,成立了农机服务部,隶属县农机管理站集体性质的经济实体。2000年,农机管理局成立,隶属县农牧局(副科级单位),内设监理、管理、推广3 个站,下设7个乡农机管理服务站,全局共有职工25 人,其中中级职称有5 人,初级职称有6 人,技术员有14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有22人。

2001年农机管理局内设监理站、推广站、管理站。监理站主要任务是:农业机械进行登记、挂牌、入户及年度检验工作,培训农业驾驶操作人员及年度审验工作,预防和处理农机事故。管理站主要任务是:统计农业机械的数量和分配各乡镇场的农机作业量,作出年度报表分析情况和农民收益情况。推广站主要是根据本县农业生产情况推广适宜本县农业生产的新机具。2001年共审验驾驶员1634 人,检验小型拖拉机2354 台,农用运输车287 台,联合收割机168台,征收农机监理规费7万元,征收服务费8畅65万元。

第二节 管理

一、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陶乐县于1985年起对农民进行收费。1995 年全县农民负担总额为79畅4 万元,人均负担51畅6元,人均负担占人均纯收入的3畅2%。2001 年农民负担总额为174畅4 万元(含农业税),人均负担74畅73元,亩均负担28畅03元,农民人均负担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3畅1%。

二、农村财务管理

1995年全县共有5个农业乡,28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全县农村设财会单位28个。2001年,全县共有7个农业乡,40个行政村,135个村民小组,全县农村设财会单位38 个,村会计37人。每年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对全乡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2001年,共审计 29 个行政村,占全县的 72畅5%,81 个村民小组,占 63畅8%,审计总金额325畅79万元。其中违纪金额共10万元,白条顶库不合理开支等0畅58万元,侵占挪用集体资金9畅42万元,追回2畅3万元。收回历年拖欠款40畅8 万元。按照有关程序对违法违纪现象全部予以处理。其中一名村领导干部移交司法机关立案处理,2人受到行政处理,4 人受到罚款处理,1人受到撤职处理。

三、土地承包

1981年,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进行了第一轮土地承包。实行生产责任制的社(乡)4个,分别是高仁镇公社、马太沟公社、五堆子公社、红崖子公社。队(组)81个,农户数为2538户,总人口13764人。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耕地面积为44530 亩,共签订合同2538 份。1996年10月,全县实施了二轮土地承包合同的续签工作,全县共有5 个农业乡,28 个村,84 个生产组实施了二轮土地承包合同续签工作。共签订合同 3722 份,续签耕地面积为46441畅28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