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陶乐县志
31988900000019

第19章 植树造林

第一节 采种

1947年建林场两处,植树造林4000万余株。

新中国成立初期林业及护岸林基础薄弱、资源贫乏,除北部红崖子乡王家沟及鄂尔多斯台地约有万亩柽柳、河柳外,高仁镇乡下营盘路旁仅有两千余亩人工柳、榆树。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群众性造林使林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1975年,林场林木种子资源极少,大部分依靠县人民政府统一调拨或外调。

1983年,共收沙枣种子2000公斤,基本上解决了全场育苗种量,其余树种均需外调。

2001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批准枟宁夏陶乐县治沙林场采种基地建设基础总体设计枠方案,采种基地总投资270 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16 万元,地方配套54 万元。在拉巴湖至小井子建设采种基地1000 公顷,培育以花棒、杨柴、沙蒿为主的灌木草籽,工程两年内完成。

是年,生产花棒、沙蒿、沙枣灌木草籽树种3600公斤,价值6畅76 万元。架设场部至项目区30千伏安高压线路4公里,新修沙区项目主干路10公里,新钻配套102米深机井一眼,新建种子仓库等配套设施616平方米,种子晒场3000平方米。配备种子检验设备、车辆。

第二节 育苗

1975年,贯彻自采种、自育苗、自造林的“三自方针”,当年育苗200 亩,果树定植27 公顷,育苗采取条播方式,树种以苹果和杜梨为主。1976 年育苗11 公顷,树种主要有野苹果、杜梨、文冠、白蜡、核桃等。1977 年育苗8 公顷,树种以白蜡、杜梨为主。1978 年育苗8 公顷。1979年育苗10公顷,树种主要有苹果、杜梨、榆树、垂柳、杨树、刺槐、白蜡、沙枣、侧柏等。1981年育苗12公顷,其中以洋槐、文冠果、沙枣、白蜡、垂柳、新疆杨、杨树、梨苗、杜梨、苹果等为主。1983 年育苗 8 公顷,其中扦插育苗5公顷,条播育苗2 公顷,共培育嫁接各种果树苗 4 万株,成活率在 60%~70%,树种主要有国槐、刺槐、白蜡、新疆杨等,1984 年为全县一代农田林网建设提供造林苗木33 万株,其中杨树、柳树、白蜡、国槐大苗共计15万株。

1984年,育新疆杨、合作杨、沙枣树、火炬树、葡萄苗、垂柳、枸杞、榆树、刺槐等7 公顷,成苗率达90%。为加速苗木出圃时间,对历年所育的17公顷留床苗,进行了承包管理,对紧缺的大苗如国槐、白蜡、新疆杨加强了管理。1985 年育苗3 公顷。1987 年,育刺槐、新疆杨、合作杨、垂柳、紫穗槐、果砧等2公顷,留床苗3公顷。1999年育苗70亩。

2000年,治沙林场制定了谁育苗、谁受益的配套优惠政策,采取场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与育苗职工签订技术指导、跟踪服务承包责任制,职工育苗19公顷。主要品种有沙枣、新疆杨、臭椿、刺槐、白蜡、黑皮柳、柠条、国槐。当年出圃苗木28 万株,其中新疆杨7275 株、白蜡4549株、沙枣树苗27万株。2000年留床苗26畅2亩,13万株。

培育苗木的方法措施,主要以扦插育苗为主,树种有合作杨、新疆杨。20世纪80年代以来,杨树、柳树受天牛的危害,育苗树种逐步更替为抗天牛力强的臭椿、白蜡、刺槐。

育苗的树种乔木类有沙枣、旱柳、臭椿、白蜡、国槐、刺槐、合作杨、新疆杨;灌木类有榆树、枸杞;风景树有垂柳、黑皮柳;常青树有侧柏;经济林有杜梨、文冠、核桃、苹果、火炬树、红枣等。

第三节 造林

1951年,在高仁镇河滩上筹建苗圃地1处进行育苗,后因黄河东移林地陷塌河中。1956年,在马太沟南起东来点,北至豫安点营造宽约450米,长3畅5 公里的黄河护岸林147 公顷,高仁镇、六顷地、五堆子、红崖子营造护岸林总面积353 公顷,于1958 年,由于河床不稳、冲滩陷岸,全部塌毁,逼迫林业基地由河滩地向农田边转移。全县绿化造林经历“三五”、“四五”、“五五”、“六五”四个时期,共造林13177万亩,四旁植树32畅9423株。1982~1985年实施“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根据调查报告,保存率达72%。

1986年是实施“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的第一年,也是第一代农田林网建设扫尾工作的最后一年。全年造林 114 公顷,其中四旁植树519060 株,农田林网50242 株,补植新栽1144 条,长48畅1 万米的林网基本都植了树,整治公路植树带14畅5 公里,绿化 6畅7 公里,植树 19439 株。1987 年林业生产完成造林 108公顷,其中栽植沙柳43 公顷,四旁植树384100株,农田林网植树

293500株,营造片林12公顷,绿化公路17公里,补栽8畅5公里。1988年完成造林128公顷,其中黄河护岸林36亩,四旁植树221100株,农田林网植树16700株。1989 年全年造林128公顷。其中四旁植树160200株,农田林网植树140800株,中幼林抚育669公顷。

1990年全年造林75 公顷,其中四旁植树53450 株,农田林网40450 株,平均成活率为85畅3%,完成中幼林抚育267 公顷。1990 年全县共造林547 公顷,其中四旁植树138畅8 万株,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9畅1%提高到9畅4%,保存面积是1985 年前保存面积的2畅8 倍。1991年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62公顷,其中骨干林带更新33条,植树44636株,平均成活率为77畅3%,完成中幼林抚育591公顷。1992 年全年共完成造林203公顷,其中经济林为90公顷,农田防护林113公顷(含马太沟、红崖子项目区56 公顷),四旁植树4畅5 万株,完成骨干林带更新19条,植树3畅8 万株。1993 年全年完成造林303 公顷,其中农田防护林33 公顷,骨干林带41条,植树54622株,飞播造林3万亩。1994年,实施“三北”防护林三期工程,共完成二代农田林网413条,总长231畅7公里,植树28畅91万株。1995 年完成二代林网343条,植树200710 株,折合面积约80 公顷,建生物围墙21192 米,植树81170 株,公路植树8353株。全县林业工作实行林业科技人员包乡,林业单位包片,开展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全县共造林800公顷,植树52畅6万株,完成二代林网800多条,骨干林带93条,黄河护岸林145公顷。

1996年完成农田林网造林395 条,植树23畅9 万株,折合面积102 公顷,完成义务植树21畅6万株,村庄植树5000株,林网植树21畅1万株。1997 年二代农田林网造林702条,折合面积73公顷。植树16畅4万株,平均成活率为78%,村庄道路植树1畅2万株。1998年完成人工造林228公顷,义务植树13畅4万株,整治公路绿化带20公里。1999年共植树78万株,其中农田林网植树29畅92万株,折合面积200公顷,河滩地造林150公顷、植树37畅4万株,四旁植树3畅5万株,农田林网补植40公顷,义务植树30万株,公路绿化76公里。2000 年人工造林1076公顷,其中农田林网植树41畅69万株,折合面积367公顷;河滩地造林552公顷,村庄绿化14个、植树1畅6万株,四旁植树4畅48万株。2001年共完成人工造林1758公顷,栽植各类苗木360万株。其中黄河护岸林完成813公顷,植树132万株;农田林网植树31畅95万株,折合面积1321亩,村庄绿化7个,植树2畅1万株;零星四旁植树1畅48万株;义务植树217 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12畅7%。

第四节 义务植树

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枟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枠,1982年国务院颁布了枟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枠,随即在全国掀起了全民义务植树。在枟决议枠精神的鼓舞下,全县党、政、军、民、学齐动员。每年植树造林前,县政府都主持召开全县林业工作会议,广泛宣传发动,并与各乡、场签订造林绿化责任书,兑现奖罚。县林业部门也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各行各业参与全民义务植树的积极性。1982年,成立了陶乐县绿化委员会,由县委、县人民政府及人民武装部主要领导任正、副主任。委员会下设绿化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由县林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农林牧场也相应成立了绿化委员会或绿化领导小组。确定每年4 月5日~15日为全县绿化造林和义务植树突击旬。

县人民政府将1990年4月12日、13日为机关义务植树日。在植树造林期间,县上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到义务植树地点同群众一起植树,还采取了县级领导办绿化点与包乡、场结合起来,单位领导办绿化点与机关包村、队结合起来的办法。1991年县绿化委制订了全民义务植树规划,县绿化办建立了全民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1992 年县团委在高仁镇建起了“青年林”,县妇联在马太沟乡造出了“三八林”。2000 年县团委在高仁镇乡启动实施了“保护母亲河”一期工程,当年在河滩地造成片林108公顷,义务植树23畅3万株。2001年在高仁镇乡实施了“保护母亲河”二期工程,造成片林148公顷,义务植树32畅8万株。截至2001年年底,全县共完成义务植树587畅35万株,植绿篱长9100米,铺草坪8畅99万平方米,绿化公路26畅2公里。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23畅56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