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陶乐县志
31988900000063

第63章 科学技术

第一节 科学技术队伍

一、科学技术局

1975年,成立陶乐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委)。1995 年,分设陶乐县职称改革办公室。1997年8月,更名为陶乐县科学技术局。1998 年,分设“231”办公室。2000 年,分设陶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2002年8月分设科技兴农办公室、农业区划办、农村能源工作站、地震办公室。科技管理人员14人,大专以上10 人,高级职称2 人,中级职称3 人。2002 年9月,与农牧局、乡镇企业局合并,成立陶乐县农牧与科学技术局。

2000年,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88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141人,初级职称382人。大学文凭67人,大专309人,中专377人。

全县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260人,比1975年增长40倍。

二、科学技术协会

1981年5月,成立陶乐县科学技术协会,选举主席、副主席、理事共11 人。科协与科委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1991年8 月13 日科协另设办公。2002 年12 月,有干部3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人,中级职称2人。

1981年5月18日县科协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代表38 人,列席代表6 人,特邀代表3人。会议讨论通过了枟陶乐县科学技术协会章程枠,鼓励科技人员在科学事业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更新发展。会议选举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各1人,委员会成员11名。

1987年3月19日召开科协第二次代表会议,出席会议代表50 人,特邀代表9 人,列席代表6人,会议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制定了科协工作任务,坚持进行改革,努力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1981~1985年全县设有县属农业、林业、畜牧业、农机、医药、气象、数理化生地等学会8个,会员197人;科普协会、青少年科技辅导协会6 个,会员218 人。2002 年,共有科普协会10个,会员985人。

第二节 科技推广

2002年12月,共实施各类科技项目400项,90项科学技术得到推广。

主要推广成果有稀土农用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麦套玉米吨粮田的栽培模式推广、中药材基地建设、小尾寒羊基地建设、绒山羊的改良及推广、银北中低产田改造试验示范、菠菜复栽、山东白葱模式栽培推广、打瓜种植推广、畜禽养殖技术的推广、良种繁育园区建设、信息化建设、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林业建设等成果。

一、民营科技管理

1998~1999年,经自治区科技厅、石嘴山市科技局及陶乐县科技局共同审核,对陶乐县申报的民营科技企业进行确定认可,有3家企业开发研制的产品技术含量高,被确定为民营科技企业:陶乐县农业机械厂,主要从事农业机械的研制开发;陶乐县白云特色菜加工厂,主要从事野生沙芥、沙葱、苦苦菜的研制开发;陶乐县柯瑞公司,主要从事野生特色菜沙芥的种植推广及研制加工。

二、科学技术交流

1975~2002年,年度科技三项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主要内容以农业科技的试验、示范、成果推广为主。1979 年召开了全县科技人员工作会议。1989 年召开了林学会学术会议。1990年召开了全县科技发展工作会议。1998年召开了高级知识分子智能团会议。

1980年科技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总结了科研及新技术推广工作的成果,表彰先进。参加人员65人,会期9天。

1984年参加全区举办的农产品加工、贮藏和保鲜技术成果交流会及技术贸易会。参加单位有陶乐县医药管理局,陶乐县农牧科。参加项目有甘草、麻黄、锁阳、驼毛、绵羊毛等。

2002年分别召开沙漠生态治理成果学术交流及观摩,种子展销及洽谈会,小尾寒羊基地县建设。

三、科技管理

1981年,制定了枟陶乐县1981~1985年科技发展规划枠。在农牧业上主要抓繁育良种、选育畜种、防御自然灾害、提高作物栽培技术和改良土壤、改良草原等的试验推广工作。在林业上主要抓保护农业的防护林带,防风、防沙、生物治碱降低地下水位的试验推广工作。在工业上主要抓农、林、牧业机械的引进推广和研制工作。1999 年,制定印发枟陶乐县科技发展近期计划及2010年规划纲要枠。制定了近期“九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重点行业发展方向及任务,包括农业、工业、其他领域推广引进的重点项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制定了2000~2010年规划纲要。

四、科学普及

1990~2002年每年利用冬春两季,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科普之冬”活动,大力普及科学技术,将农民群众导入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轨道上来。培训人数达6万多人次,发放各类科技资料10万多册。

1996~2002年举办全县性“科技周”活动,是面向大众、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以提高民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五、科技奖励

1991年稀土农用推广获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科委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1996年宁夏银北中低产地区小麦套种玉米大面积丰产综合栽培技术推广,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二等奖。1990年干旱地区杨树深栽造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0年肉羊高产配套技术推广,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二等奖。1992年螨净试验示范推广,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二等奖。1992 年编摄枟小尾寒羊饲养技术枠科教片,获国家科教片二等奖。

1989年小尾寒羊繁育技术开发,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星火科技”三等奖。1990 年小麦甜菜稀土农用技术试验研究及推广,获自治区农业厅农业科技推广成果二等奖。1990 年陶乐县经济科技社会总体规划,获自治区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1990 年机械化联合收割小麦的推广,获自治区农业科技推广成果三等奖。

第三节 地震观测

一、观测机构

1972年,陶乐县科委设地震办公室。1978 年地震办公室撤销,地震监测工作仍有县科委监管,1980年9月成立陶乐县地震观测站,隶属科委领导。1991 年5 月陶乐县地震观测站更名为陶乐县地震办公室,隶属陶乐县科委主管。地震办公室主任均有科委领导兼任。

二、观测设施

1977年建地震观测站,建办公室和观测室10间,共160平方米,占地面积6448平方米,修建6平方米地震仪摆房 2 间。观测站位于陶乐县城,北纬 38°48′45畅4″,东径 106°41′46畅5″,海拔1100米。1980年5月架土地应力、土地电、生物电和陶瓷偏角仪开始观测。

1981年7月,架设“473”三分向烟7000 信记录地震仪,1981 年8 月选建047 井开展地下水动态观测。

1983年3月,架设DDC-2A电子自动补偿仪开展形变电阻率观测“十”字布极,EW道供电极距40×60×0畅5(1000米),测量极距40×60×0畅5(1200米),NS道供电极距2 米,测量极距2米。1986年5月,因观测区受干扰,资料无法使用停止观测。1986年清理整顿时,保留047井地下水动态观测,其余观测仪器均停测。观测资料报石嘴山市地震局。

1999年3月,陶乐县城实施总体规划,在县原林业局院内建地震办公室,办公用房5间、共130平方米,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继续对047井地下水动态进行观测。

第四节 气象监测

一、监测机构

1958年12月1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陶乐县气候站。1959年9月1日更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陶乐县气象局。1960年4月10日更名为陶乐县气象服务站。1972 年1月更名为陶乐县革命委员会气象站。1975年3 月更名为陶乐县农林局气象站。1980 年3 月更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陶乐县气象站。1991年8月10日更名为陶乐县气象局。

二、地面测报

气候(定时)观测时次为02时、08时、14时、20时(均为北京时间)四次观测。天气预报观测发报的时次为05时、08时、14 时、17 时和20 时。编发航危报的类别和时次为固定24小时的OBSAV航危报和06~20时的预约OBSMH航危报。观测项目为气温、空气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能见度、天气现象、云状、云量、地面温度、浅层地温、积雪深度、雪压、蒸发量、日照、气压、冻土。地面观测项目利用气象观测仪器进行的器测项目有压、温、湿、风向、风速、地温、冻土、日照、降水量等,也有部分人工目测项目,如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2002年安装配备自动观测站,2003年进行试运行观测对比,为正式启用自动观测站做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