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学点职场学大全集
31991100000171

第171章 不要显得比上司还要聪明能干

面对上级,你如果锋芒毕露,显得比他高明的样子,就会遭到他的嫉恨,轻者会给你“小鞋穿”,重者会叫你“下岗”,到那时你将后悔莫及。

西方有句谚语:尽管星星都有光明,却不敢比太阳更亮。

虽然说任何一个上司都希望自己的下属聪明能干,但做下属的一定要对自己的表现有个度的把握。如果你能领会他的意图,甚至他一眨眼、一偏头你都知道他在想什么,千万可别表现出来。虽然很多时候,事先按上司的意图办事,可以展示自己的聪明和能干,但任何事做过头往往都会走到事物的反面。

大家都知道杨修的故事。他在曹营内任行军主簿,思维敏捷,甚有才名。起初曹操很看重他,可杨修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看场合,不分析别人的好恶,只管卖弄自己的小聪明,最终被曹操以“造谣乱军心”之罪斩首。

俗话说得好:“聪明反被聪明误。”应该肯定,杨修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员工”,问题在于他被聪明所误,处处都要露一手,显得比上司还要聪明能干。所谓“恃才放狂”,不顾及别人受不受得了,不考虑别人讨厌不讨厌,而这个别人,却是曹操这个同样聪明过人、恃才傲物的“上司”。于是,针尖儿对麦芒,杨修终于送掉了自己的小命。

这是每一个想以“聪明”博得上司欢心的人都应该吸取的一条教训,曹操的“鸡肋”、“一盒酥”及门中的“活”字等,都是一种普通的智力测验,是一种文字游戏。他的出发点并不是真为了给大家出题测试,而是为了卖弄自己的超人才智,因此,他主观上并不希望有谁能够点破,只想等人来请教。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你猜着了,也只能含而不露,以自己的“愚笨”去衬托上司的“才智”。但是,杨修却毫不隐讳地屡屡点破了曹操的迷局,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明代作家冯梦龙在《智囊》中评杨修道:“杨修聪明才智太显露了,所以引起曹操的嫉恨,这样他还能免于灾祸吗?晋代和南朝的皇帝大多数喜欢与大臣们赛诗比字争高低,大家都记取了杨修遭到杀害的教训,所以大文学家鲍照故意写些文句啰唆拖沓的文章,书法家王僧虔用拙劣的书法来搪塞,这都是为了避免君主的杀害。”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机智聪明的人不要处处在上级面前露出“比上级强、比上级先懂得什么”的样子,否则将遭嫉恨而招致祸害。

虽然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像曹操那样草菅人命的“暴君”已不复存在,但刚愎自用、妒贤嫉能的人却大有人在。面对这样的上级,你如果锋芒毕露,显得比他高明的样子,那也会遭到他的嫉恨,轻者会给你“小鞋穿”,重者会叫你“下岗”,到那时你将后悔莫及。

一般来说,上司都不喜欢太聪明太能干的人,记住这一点是不会错的。任何领导都有获得威信的需要,不希望部属超过并取代自己。比如,在公司的人事调动时,如果某个优秀、有实力的人被指派到自己属下,领导就可能会忧心忡忡,因为他担心某一天对方会抢了自己的权位。相反,若是派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到自己属下,他便可高枕无忧了。

因此,我们应适当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的愚笨来反衬领导的高明,力图以此获得领导的青睐与赏识。尤其是你遇到一个平庸的顶头上司,更需要如此。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他又想保住自己的位置,因此会千方百计地显示自己的能力,而你如果过于聪明,你的想法总是比他的多,策划比他做得还好,而且你又不懂得适时掩藏一下实力的话,他一定感觉很失落和紧张。这时候,也许你离卷铺盖走人就不远了。这是人的自尊心所在,很少有人愿意让自己的下级的成绩超过自己,在这个时候,他往往有两种举动:一是想方设法窃取你的成绩;二是干脆给你穿小鞋,让你知难而退。但无论用哪种方法,都会让你疲于应付。

相反,如果你能常常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儿瑕疵,让人一眼就看见你“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错了”,这样一来,尽管你木秀于林,别人也不会对你敬而远之,当上司一旦发现“原来你也有错”的时候,反而会失去对你的戒心,更加器重你。

张雯在某公司宣传处任主管,有一天,总经理突然叫他整理一个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其实,这是总经理对张雯的一次考试,它将关系到张雯是否还能继续担任这个主管。本来对这样的材料,他并不感到为难,交给手下人做就可以了,但有了无形的压力,使亲自整理,而且还格外精心。花了一个通宵,写好后反复推敲,又抄写得工工整整。第二天一上班,就把它送到了总经理的办公桌上。

总经理当然高兴,又快,字又写得道劲、悦目,而且在内容、结构上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可是,总经理看到最后,笑容越发收紧。最后,他把文稿退回,让他再认真修改修改,满脸的严肃,真叫人搞不清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张雯转身刚要迈步,总经理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对,对,那个‘副厂长’的‘副’字不能写成‘付’,这不合文字规范,你把它改过来,改过来就行了。”

总经理又恢复了先前高兴的样子,还一个劲地说:“来得快,不错。”这一下考试自然过关!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你把事情处理得过于圆满而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的话,那就显示不出上司比你高明的地方。这样不仅不会得到提拔,反而会被“封杀”。

其实,适当地把自己安置得低一点儿,就等于把上司抬高了许多。当被人抬举的时候,谁还有放不下的敌意呢?

要知道,只有当他对别人谆谆以教的时候,他的自尊与威信才能很恰当地表现出来,这个时候,他的虚荣心也才能得到满足。

上司交办一件事,你办得无可挑剔,似乎显得比他还高明,他可能就会感到伤了自尊。如果换一种做法,对于他交办的事,你三下五除二就处理完毕,你的上司首先会对你旺盛的精力感到吃惊,效率高嘛。而因为快,你虽然完成了任务但不一定完美,这时上司会指点一二,从而显示他到底高你一筹。这就好比把主席台的中心位置给上司留着,单等着他来作“最高指示”一样的道理。

再比如:你陪领导进行某项比赛,你必须让他一步,即使他的技术敌不过你,你也得想法让他获得胜利。但这种让并非一味退让,如果不能表现出你的真实本领,也许会使他误认为你的技术本来就不太高明,反而引起无足轻重的心理,也就没有达到目的。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根据上司的水平,施展你的相应本领,争取先造成一个势均力敌的局面,使上司知道你不是一个弱者;进一步再施加全力,把他逼得很紧,使他神情紧张,才知道你是个能手;再一步,故意留个破绽,这是关键的地方,不露痕迹地让他突围而出,从劣势转为均势,从均势转为优势,把最后的胜利于不知不觉中让于他。他得到这个胜利,不但费过许多心力而且危而复安,精神上一定十分愉快,内心里肯定对你非常赞赏。

不过安排破绽,必须十分自然,千万不要让他明白这是你故意使他胜利,否则,他会觉得你这个人很虚伪。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一般人在安排破绽的过程中,最难处理的问题,是起初还能以理智自持,等比赛到后来,感情一时冲动,好胜心勃发,不肯再作让步,也是常有的事。或者在有意无意之间,无论在神情上,语气上,还是在举止上,不免流露出故意让步的意思,那就白费心机了。

总之,越是才华出众的你,越是应该慎重处理好与上司的关系。作为下属,一定不要显得过于聪明和能干,给上司留点自尊的空间,让他发挥一下,满足一下领导的优越感。这样,你在他的“指导”下一步步成长,从而“天经地义”地被他一步步提拔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