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学点职场学大全集
31991100000172

第172章 可以功高,但万不可以功高震主

就“功臣”这边来说,有的“功臣”自以为帮助老板打下天下,如今“天下太平”,自己正可以握重权,领高薪,甚至“威胁”老板顺从自己的意志;有些“功臣”因为的确“功绩不凡”,颇受属下爱戴,因而结党营私,向老板“勒索”利益;有的“功臣”则不断对外炫靠自己的功绩,忘记了老板的存在……

每个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属下做出一番成绩,可为自己增光,表明自己领导有方,更重要的是能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利益。但是如果属下在取得成绩之后,一味夸耀自己的成绩,而不去顾虑上司的感受,那就危险了。

年羹尧在雍正初年权重位高,远出众臣之上。年羹尧是雍正得以继位为帝的功臣,所以雍正把整个西部军政大权交给年羹尧执掌。后来,年羹尧又平定了青海罗卡藏丹津的叛乱,雍正帝封年羹尧为一等公爵。

但雍正帝是一个心思非常缜密的人。年羹尧以参与夺权密谋而身居高位,这本身就对雍正帝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年羹尧以封疆大吏而手握重兵,却又日渐骄横,更使雍正帝不能容忍。

年羹尧平定青海、西藏以后,奉圣旨班师回京。一路上,年大将军抖擞威风,所过之处,凡供帐稍不如意,不论文武官员,轻则捆打,重则砍头示众,一路骚扰到京郊。雍正帝率领百官前往郊外亲迎。文官自尚书、侍郎以下,武官自提督以下,一齐跪下迎接。君臣礼毕,雍正帝传令为年羹尧设宴接风。当时正值六月天气,酷热难当。行幄外数万兵士全身甲胃,挺立在烈日之下,任凭汗流浃背,纹丝不动,军容雄壮而严整。雍正皇帝见了,深深叹服年羹尧治军之严。为了表示自己对将士的仁慈厚爱,就让内侍传旨三军,卸甲散队休息,以酒肉辅赏。但圣旨连宣三遍,众将士仍站在原处一动也不动。皇上便对年羹尧说:“天气炎热,大将军可命众军士卸甲休息。”年羹尧从怀中取出一面小旗,交给内侍,内侍在幄外轻轻一晃,众将士立刻卸下甲胃,悄无声息地退下了。

雍正帝见了,不觉大吃一惊。心想:朕三传圣旨,众军士置若罔闻,他只小旗一晃,将士们闻风而动。若将来此人生了异心,造起反来,众军士对他奉命唯谨,如何是好?更何况他直接参与了夺权的密谋,此人不除,后患无穷。

从此,雍正帝对年羹尧处处小心提防,一心一意要置他于死地。但表面上雍正帝对年羹尧仍然恩宠有加,格外器重。不久,年羹尧向雍正帝辞行,回归陕甘任所。雍正帝想,年羹尧在京都,较容易制服,若回归任所,岂不是放虎归山?但若不放行,势必引起他的怀疑。寻思良久,雍正帝决定还是暂不动他,放年羹尧赴任,待以后寻找时机再作处置。

年羹尧回到陕甘任所以后,雍正帝玩弄两面派手法,一方面,仍然对年羹尧恩宠有加,让他全权处理陕甘事务,同时还命他以书信形式秘密参与朝中政务。另一方面,却派了很多侦探暗中尾随而去,搜寻年羹尧的不法证据;同时还命令他们在年氏集团中进行分化瓦解,离散其党羽,扶持年的反对势力。年羹尧在雍正皇帝的恩宠下逐渐忘乎所以,专横独断,暴虐无常,杀戮任性,生活上极端奢侈腐化。这样,年羹尧就一步步落入了雍正帝为他设置的圈套之中。

雍正帝前后收集的年羹尧的不法证据多达92条。这年二月,年羹尧上表,颂扬皇帝“朝乾夕惕,励精图治”,但却把“朝乾夕惕”误写成“朝乾夕阳”。雍正决定以此为借口对年羹尧下手。于是,他发出上谕,责备年羹尧不想以“朝乾夕惕”归之于他,说年羹尧是自恃功高,刻意不敬。同时,雍正帝又迅速调换川陕官员,将甘肃巡抚胡期恒撤职,遗缺由岳钟琦兼任;调四川巡抚纳秦进京,改派赵坤署理。这样就去掉了年羹尧的亲信,剪除了其势力。不久,雍正帝又传旨,命年羹尧交出抚远大将军印,将他调补杭州将军。这时诸王及大臣料知雍正帝要除掉年氏,纷纷揭发他的不法罪状。于是,雍正帝又将年羹尧连降十八级,罚他看守城门。不久即把年逮捕下狱,并勒令其自裁。又将年氏家族杀的杀,充军的充军。叱咤一时的年大将军竟落得个如此悲惨的下场。

在封建社会,有“功成身退”的说法,其政治含义很深。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缺”。知足常乐,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齿。权力最能腐化人心,而人们由于贪恋名利,往往会招致身败名裂的悲剧下场。

现代社会虽然不太可能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但我们也应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要以为你帮老板打出了天下,你就是功臣,理所应当地与人共富贵。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每个老板都可以跟你共患难,但很少有能跟你共富贵的。

为什么与人共富贵那么难呢?为什么“震主”的“功臣”会有常常被“杀”的下场呢?就老板这边来说,有的纯粹是基于私利,不愿意让“功臣”来抢他的光芒,分享他的利益,所以“杀功臣”;有的老板为了保持“天下是我打的”的绝对成就感,所以“杀功臣”;更有的老板认为“利用”完了,再也不需要这批当年共打天下的“战友”,所以“杀功臣”。

就“功臣”这边来说,有的“功臣”自以为帮助老板打下天下,如今“天下太平”,自己正可以握重权,领高薪,甚至“威胁”老极顺从自己的意志;有些“功臣”因为的确“功绩不凡”,颇受属下爱戴,因而结党营私,向老板“勒索”利益;有的“功臣”则不断对外炫靠自己的功绩,忘记了老板的存在……

总之,功臣让老板产生威胁感、剥夺感,老板的自尊被损,又不愿意功臣成为负担,从私心考虑,于是不得不假借各种名目把功巨“杀”了。

有时候“功臣”还不得不“杀”,因为有些功臣在立下“战功”后,会认为自己的功劳天大地大,其嚣张跋届反而成为大局的危险因素,“杀”了他,反而可使大局得到稳定,所以“杀功臣”这件事并不见得都应受到责备。

不过,再怎么说,“杀功臣”之事总是令人伤感的,而一个人若有能力,也不必避讳当“功臣”,倒是“天下”打下来之时,自己的态度要有所调整:

(1)隐姓埋名,不提当年勇。也就是说,如今只有老板的名字,你的名字“消失”了,一切“荣耀”归于老板,你从此“没有声音”,也不可提当年勇,你一提,不就是在和老板争锋头吗?他是不会高兴你这么说的。

(2)淡泊明志,终生为“臣”。利用各种时机表现自己的“胸无大志”,无自立为“王”的野心,永远是老板的人。你若野心勃勃,老板怕控制不了你,又怕商机被夺,迟早会对你下“毒手”。

(3)与时俱进,自显价值。很多“功臣”认为“理所应得”很多利益而不做事。然后成为退化的一群,因而被“杀”。因此,要保全自己,必须随时显露自己的价值,让老板觉得少不得你,否则,一旦成为“废物”,就会被当成“垃圾”丢掉,谁在乎你曾是“功臣”呢?

(4)急流勇退,另谋出路。功臣可能会不被杀,但被杀的可能性永远存在,因此与其待得越久,危险性越高,不如在老板“还珍惜”你的时候,以最光荣、风光的方式离开,为自己寻找另一片天空。也许你走不掉,至少这个“退的动作”也是一种表态,老板会欣赏你这个动作的。

得意时早回头,立功而不震主,名成而不恋位;可为之时则为,不可为之时则退,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见机而行,适可而止;不顾世俗评论,功成而身退。这些,都是一种为人处事的至高思想和最佳境界。作为职场中人,即使我们一时达不到这种境界,当你的功劳大到无以复加的时候,至少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