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学点职场学大全集
31991100000251

第251章 别被上司“愿景”的幌子忽悠了

愿景总是老板不愿意加薪的一个惯用伎俩,每当他开始描绘愿景的时候,你就当是一个优秀的演讲大师在表演,你可以有一搭没一搭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但是千万别当真。

当你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跟老板谈薪水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充满艺术地岔开话题,给你大讲公司愿景,让你听得舒舒坦坦。你尽可以热血澎湃,但是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你加薪没戏了。

让员工像马儿一样快些跑,又要马儿少吃草,这是老板们的普遍心愿。老板告诉作为马的员工:快点跑吧,前方是大片大片的草原,还有潺潺碧水,到那里后我会让你们歇上一个世纪……真像一则寓言,其实不然,那只是一个想得到、看不着、吃不到的饕餮。很多企业老板都热衷于为员工“画饼”,不断地“画”,尽管饼“画”得不够圆,让员工失望、伤心,最后背离,永远地离开这个自己充满希冀而又伤透了心的地方。

据北京某机构一项“职工生活质量调查”显示,96.9%的员工看中个人发展机会,96.8%的被调查者看中薪酬,93%的被调查者希望有一个好的工作氛围。无疑,这对于老板来说就是一种“机会”,或者说挖掘员工潜力的机会。那么,企业老板都用哪些“手法”为员工“画饼”呢?

1.“黄金万两”型。

“干吧,工资、奖金大大地有”、“我给你股份”、“年薪百万”等豪言壮语,直击员工的最大兴奋点。做起来却南辕北辙,把员工部分薪酬“挂”到年底,或加以巨额的考核指标,完成任务方可兑现,否则就大打折扣。如果规范运作的大公司倒也罢了,那些小公司恐怕就有太多的“猫腻”了。就拿号称“天下第一打工仔”何幕来说,当年浙江天翁保健品公司承诺的“年薪百万”,而何幕没有等到“年终盘点”,便拿着“零头”与老板“拜拜”了。

2.“精神鸦片”型。

“你是我的左膀右臂”、“没有你就没有公司的今天”等激情对碰常挂嘴边,把对员工的激励仅仅停留在口头表扬或表彰、记功等精神激励上,刻意把员工打扮成“革命的老黄牛”,而在物质上则吝啬有加,对自己却一掷千金。社会是物质的,人是“物质”的;社会是现实的,人是现实的,不让员工得到物质上的满足,又怎能达到马斯洛的“五项需求”的最高境界:追求自我满足与自我发展呢?

3.“高官优职”型。

“我准备把你培养成部门经理”、“三年内把你培养成公司骨干”都属于这种类型,老板向员工许诺以高职位或重要岗位。结果还没有兑现,老板便对员工心生厌倦,开始寻觅更优秀的人才了,这叫“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老板也照样“喜新厌旧”。更有些老板,怕自己的核心员工发展,怕员工壮大后出去“另立山头”,来争抢自己的饭碗。好企业是一所学校,应该支持员工发展,甚至支持员工“跳槽”。天普集团作为太阳能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就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离职员工)”,有的到其他企业肩负重担,有的已经自行创业,为此天普集团还感觉很自豪。

4.“附加价值”型。

“年底公费带家属旅行”、“等公司做大了我给你配台车”、“等你通过试用期,给你缴纳养老保险”都属于这种类型,为员工提供预期外的福利或待遇,或者称为外部薪酬。一旦兑现,可有力提升老板的公信力,可是很多老板在这方面都是蜻蜓点水,既然是“附加”的,也就是“额外”的,“附加”是需要增加公司运营成本的,无疑称为很多老板为自己的承诺打折扣的最冠冕堂皇的理由。

5.“空嘴套白狼”型。

只说不做,玩“空手道”,搞“智”本运营。既不让员工赚钱,又不让员工发展,甚至频频向员工施加压力,员工没信心,工作没快乐,自然也就没有效率。今天承“诺”,明天许“愿”,却从不知道努力去兑现。“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结果只能是众叛亲离、离心离德,企业最终犹如一幢危楼轰然倒塌。让人想起南德集团老板牟其中,曾经信誓旦旦进军世界多少多少强,并声称公司拥有如何之多的只是精英,然而对很多员工他在物质上付出的仅仅是每月不超千元的工资待遇。谁也不能否认,人员危机是南德集团垮掉的重要原因之一。

愿景总是老板不愿意加薪的一个惯用伎俩,每当他开始描绘愿景的时候,你就当是一个优秀的演讲大师在表演,你可以有一搭没一搭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但是千万别当真。如果对公司尚有好感,那么就要勇敢地争取非薪水福利;如果实在绝望了,敷衍着听完,就赶紧琢磨找下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