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学点职场学大全集
31991100000290

第290章 为什么领导喜欢“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是饱经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是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是人生的大智慧和最高境界。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情,做不做都处于左右为难的状态,这时不妨睁只眼闭只眼装糊涂以求解脱。

“难得糊涂”绝不是真糊涂,而是对社会、人、事、物等正确分析之后的聪明抉择,是饱经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是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是人生的大智慧和最高境界,其深刻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难得糊涂”实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当事情受局限无法进展时暂且放一下,待条件成熟时再做,可以减少机会成本提高成功的系数。或者当事情遭遇困局时表面上停下来,而内心里却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一旦问题解决马上行动并一举成功,如此可以减少社会关注和心理压力,为事情的圆满完成争取时间和提供保障。或者当事情不明朗时不便于决策和执行,姑且把事情放一放,以静待变,冷静观察和分析事态的发展,根据事情的发展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以提高对事情成功的把握。

其二,“难得糊涂”是危机应变的手段,比如对一些不便于做的事情、不便于回答的问题等,故做模棱两可状,佯装不懂假作不知,以理智的糊涂来化险为夷,以聪明的糊涂来化解可能发生的种种矛盾。

其三,“难得糊涂”是避免尴尬的高明之举,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情,做不做都处于左右为难的状态,这时不妨睁只眼闭只眼装糊涂以求解脱,比如你一不小心触及了别人的隐私,宁可装作没看见没听到没去做,并且对外绝对保密以免惹火烧身。

其四,“难得糊涂”是促进和谐的润滑剂。现在社会是个名利场,有些人把金钱、名誉、权力、地位等看得至高无上,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不顾一切的争名夺利、争强好胜,结果争得不可开交、打得头破血流,轻则关系僵化或众叛亲离,重则锒铛入狱或一命呜呼,从这个角度上讲“难得糊涂”更强调了和谐的重要性,它要求人们之间彼此要宽容、大度、尊敬,以和谐共处为最高准则,淡泊以名利宁静而致远。而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强调和谐,故我们宁可“难得糊涂”。

其五,“难得糊涂”强调的是一种“隐忍”的修养。很多时候有些事情并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更不是以个人能力所改变的,如明知不可而为之,只能给自己带来失败和心灵的伤害,这时不妨“难得糊涂”姑且罢手,比如说社会环境,确实有时候很不好,但是以个人之力恐怕无法改变,这时你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再者做事要适可而止,“难得糊涂”一些,隐忍一些,因为过犹都会不及,退一步海阔天空,适当时候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后路,以便未来刚柔相济进退自如。

说到“难得糊涂”不是没有原则,事关国家民族集体利益、个人气节、重大事情等时绝不应该糊涂,关乎个人利益、个人荣辱等时则无需斤斤计较、针锋相对,宁可糊涂一点,豁达一点,忍让一点。

当领导的难得“糊涂”,在有些非常主要的问题上“糊涂”一点,进可攻退可守,处理问题游刃有余。

一些领导认为,如果事必躬亲,所有的功劳将会归于自己。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每一个决定都是有风险的,成功了是功劳,失败了是罪责,光想成功而不想失败,未免过于天真。

郑板桥曾说过这样一句:“难得糊涂。”使古今中外多少掌权者度过了难关,使他们进可攻退可守,处理事情游刃有余,仅仅儿字便让他们拍手叫绝,甚称制胜法宝,既掌权,又用权,为此又怎能不糊涂。

将自己推上第一线,固然可以在成功时独领风骚,可是失败时也要成为众矢之的。撇开个人得失不讲,这样对企业没有多大好处。要是将权力下放到部下,自己迟到后面,未必对自己没有利。

若是部下成功了,这功劳自然少不了自己一份。姑且不说领导有方,至少也是用人得当。如果部下失败了,自己还可以挽回局面,可以干预、调整或者撤换人员,若能转败为胜,仍不失英明。当上级追查下来时,还可以起一种责任缓和层的作用。例如,可以说:“这事我没过问,不大清楚”“我调查一下,由我处理吧!”如果再加上一句,“这件事我也要负责任。”那么还可以令下属感激不尽。

总之,当领导的难得糊涂,有些非常主要的问题上“糊涂”一点,进可攻退可守,处理问题游刃有余,所以人们常说:“大智若愚。”对领导来说一定要会糊徐。理懂得怎样去运用糊涂艺术,才能成为一位不糊涂的“糊涂领导。”

“难得糊涂”的同时你要为管理留下回旋余地,用另外一句话来说,就是紧紧拧制住主动权。一个在人际关系上总是限于被动,并总是把自己置于绝境的人;是很难有资格当企业家的。

我们还可以用一句更加形象的话来说明,就是调整自己的言行留下时间和机会。世界上没有圣人。每一个人的决定或行为都难免出现失误。如果是一个最普通的人,那么他的这种失误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有限的。只涉及他个人或家庭,最多涉及亲朋邻里。同时,个人的失误也比较好调整,可以随时纠正,大不了个人损失点“面子”。可是企业家不同,他主宰着数以万计的财富,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可以决定企业的荣衰,甚至企业的存亡;他掌握着少则数十,多则数万人的命运,他的每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他们的沉浮,左右他们的前途。这样一来,企业家调整失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另外,由于企业家的言行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要比普通个人大得多,那么它所造成的惯性也大得多,调整起来比较困难,所以留下调整言行的机会是十分必要的。一个一厂之长,对于下属职工不可能象丈夫对妻子那样随便,后者床头讲的话床尾便可以改变,如同JL戏,而企业家的话却是一字千金。一般来说,职位越高,责任越大,他所讲的话份量就越重。

俗话说:“做人难得糊涂”,那么做领导的就更难得“糊涂”了。很多能力强,精力旺盛的企业领导总是希望扮演一种对企业一切事情都了若指掌,明察秋毫的角色,于是大事小事都要了解,盘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还有一种权力欲很强的企业领导,希望把企业事务的一切决策权都牢牢地抓在手里,下属的一举一动事无巨细都要汇报,如果部下未经其同意而擅自处理问题,就会被认为是不尊重领导。

且不说一个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管那么多事情,就算他们对本企业的所有大小事务都能应付自如,那么他们充其量也就有点小聪明而已。这点小聪明完全不足以补偿他们的愚蠢。这种事必亲躬的领导作风之所以愚蠢,就是因为他不能为调整失误留下回旋余地。当出现错误时,对领导来说没有退路,对企业来说失去转机,而唯一能够得益的是那些平庸做作的下属工作人员,使他们得以推卸责任,继续滥竽充数。或者是给那些以权谋私的下属工作人员得到了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