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学点职场学大全集
31991100000037

第37章 看清办公室里的三类“马屁精”

拍马屁的至高境界,是“杀人于无形”。这类马屁高手深谙心理学,他们往往会从顶头上司的一个眼神里就能洞察其内心,每句话、每件事都能不露痕迹,投其所好。

如果你只是个小职员,请不要告诉执行总裁,他是天才。你和你的对象之间的地位越悬殊,你说的奉承话就得越含蓄。

职场如秀场,天天有戏上演,“溜须拍马”则是最经典的保留剧目。有人形容,拍老板马屁和哄女孩子开心其实是一个道理,想想也是,女孩子穿件新衣,总希望有人夸赞她好看;老板定下的决策,当然也不想让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天底下谁不爱听甜言蜜语呢?谁又希望和一个整天数落自己、让自己泄气的人同处一室呢?扪心自问,职场中人谁都可能不知不觉地拍过或大或小的“马屁”。

第一种境界:嘴上涂蜜

万雪刚从大学毕业,应聘到某报社的第二天,部门领导就在私下里“赞叹”,“这个小姑娘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据说,她上班的第一天,就从内部通信录上查找领导的姓名和电话分机,接着按名单拨了一遍电话,把人名一一对号入座。第二天一早万雪恰巧和部门领导前后脚进单位,她一路小跑地从后面追上来,赶在领导之前按下了电梯按钮。等电梯门一打开,万雪像服务生一般,一手挡住电梯门,侧身微笑,“x主任,您先请……”

万雪工作业绩究竟如何,旁人都不太清楚,只知道在后来的一年里,她颇受领导赏识,还曾作为先进代表和兄弟单位作了一次汇报交流。同事见识万雪的能耐,是在这次外部交流之后的内部交流会上--领导让万雪作一个情况介绍、概况、细节、分析、归纳……确实头头是道,但要说有什么过人之处,却也不见得。正为没能领略“才女风范”而失望时,万雪的结束语却让同事大开眼界“兄弟单位的同行都羡慕我们有这么好的设备。我说:不,我们最大的资源优势,应该是我们的德高望重、才智过人的领导!”席间一片哗然--领导年方三十,何来“德高望重”?后来万雪又发明了一个极为经典的马屁。单位内部调整,搞了一次“竞聘上岗”。岗位大调整,部门领导自然也跟着调整了一次,万雪当然要请她的新领导吃饭。一个“谭鱼头”上桌,万雪夹下鱼眼睛送到领导盘中。领导一皱眉,推开。万雪诧异“鱼眼睛能明目,是好东西,你不爱吃?”领导答“我天生不爱吃鱼眼睛。”“哦,我知道了,这和你的天生丽质是一样的。”

马季有个相声,讲一个“马屁精”见人的第一句话必是“好啊好”。有一回碰到一个只有一只眼的人,“马屁精”就说“好啊好,一只眼好啊,一目了然哪。”水到渠成,脱口而出,是“马屁精”的基本功。不过,如果对方不是个白痴,这样露骨地拍马屁,他会明白,你只是在逗他玩而已。

第二种境界:做老板的小弟

陈尘读书的时候,父母一直教诲:男孩子一定要掌握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社会。进了公司,满以为凭着从名牌大学热门专业修来的一肚子学问,会很快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后来发现全不是那么回事!经济不景气,公司里其他部门的人裁了一拨又一拨,那个形同虚设的调研部经理,却依旧稳坐太师椅。

别以为形同虚设就是不务正业,这位经理可也是身怀绝技。老板脊椎有问题,需要时常疏通血脉,天天光顾“盲人按摩”太费时间,亏得经理懂一些经络原理,双手又粗壮有力,午休时间一顿揉搓,就能让老板轻松一天。借着按摩,经理天天和老板单独“亲密接触”,为本部门谋得不少好处--光是活动经费,就比前任经理在时高出许多。其他部门经理恨得牙根痒痒,却也奈何不得--同性按摩,捉不到任何把柄。

在经理的建议下,老板把家里那张“席梦思”换成了硬板床。换床那天,自然是经理亲自督阵,由此又结识了老板的太太、小孩。小孩读书不卖力,经理把他介绍给自己的一位当老师的远亲,周一到周五寄宿在这位远亲家。后来,老板的小孩中考还是差了那么几分,经理亲自打通关节,还垫付了一笔不小的“赞助费”……以上种种,老板自然记在心上。卖力的是下属,加薪培训这等好事,却三天两头落在经理身上。

年底,老板调任别处,临走前,要提拔一人坐自己的位置。陈尘满以为升迁的准是经理,最终从总公司传来消息,这位经理根本没上老板的推荐名单。不过,经理也没什么可失望的,新老板上任第一天,又把经理单独召进了办公室。。。。。。有没有看过韩国电视剧《泡沫爱情》?这种人就像安在旭扮演的那个成天跟在阔少屁股后头、连阔少甩女朋友都要他出面摆平的民修。他总是想着怎样为老板的日常生活服务,比如不断为老板端茶倒水,替老板整理办公桌--更有甚者,在双休日到老板家中看有无家务事需要帮忙。。。。。。因为他总是愿意提供一些超出职员身份的服务,这为老板带来很多方便。在很多时候,他更像一个跟班。

过分沉湎于同老板的私人关系,会使他的形象不知不觉地被定位为“保姆”。这样的人,适合永远做属下,如果试图用这种小伎俩来打动老板的心。方向未免太偏了。

第三种境界:看到老板心里

公司发年货,额度是每人300元,采购任务交给了财务部许主任。主任“领旨”回来,部门里几个小姑娘纷纷出主意,一个说发公交一卡通好,轻巧实惠;一个说送购书券有品位;还有人则喜欢保健品——看着喜气,就算自己不吃,送送人也挺实惠……

当时许主任只听不表态。年关将近,当一箱箱年货堆进办公室时,小姑娘们大跌眼镜——一盒盒海鲜又温又腥。同事们纷纷抱怨,要是打车回去,车费就够买半箱海鲜了,可抱着这挤公共汽车,实在对不起其他乘客。结果,那天大家纷纷自觉加班到晚上七八点钟,女的等着家属赶来帮忙,男的直到下班高峰期过去了才出门。

第二天上班,小姑娘们三两成堆,嘟嘟喳喳议论:会不会许主任收了人家什么好处?许主任也不恼,只当没听见。下班时,她特意叫住出纳小杜,说还有活儿没干完,要她留下来加班。

后来小杜转述,许主任关起门来语重心长“我们小老百姓,什么都缺,发什么都用得着。可头头不一样,他们家里什么都不缺,发年货发得不对路,只会怪我们不会办事。公交一卡通是好,可头头家里上至老人看病,下到小孩读书,都有专车接送,用得着吗?购书券当然也不错,我还想给儿子买几本参考书哩,可不吉利呀——你们又不是不知道,那位副总喜欢搓麻将,万一‘输’了,怪谁?保健品嘛,就更不合适了--前一阵子,市场部主任住院,家里的保健品已经堆得像小山似的……”

“到底是许主任。”小杜总结道,“你们也不想想,这种差事为什么没交给厂长办公室,还不是因为上次办公室主任为儿子读中学,每人发了一台‘快译通’,惹得头头们都有意见!”

果然,“海鲜事件”之后,许主任接了好几项重任,均出色完成。据说,不出意外,许主任将调任采购部主任。

马屁的至高境界,是“杀人于无形”。这类马屁高手深谙心理学,他们往往会从顶头上司的一个眼神里就能洞察其内心,每句话、每件事都能不露痕迹,投其所好。比如,知道领导之子所崇拜的某歌星要开演唱会,就不惜高价购得甲等票两张送上,还装作随意的样子说是朋友送的。不显山露水,又达到目的--骨子里的肉麻,效果奇佳。

其实,不得己的口是心非以及适度赞美并不能与昧着良心拍马屁相提并论。倘若能在维护自我尊严的同时,又能给对方留一点面子,岂不是两全其美?比如说“这个方案挺不错的,但是不是可以再加一些内容……”既拍了上司一个小马屁,又适时地表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