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位于成都西南160千米处的峨眉县境内,主峰海拔3100米。相传,峨眉山之名源于逶逸秀丽的峰峦和疏谈长眉。也有说峨是言其高,眉是喻其秀,此山巍峨奇秀,所以得此名。
峨眉山有大峨、中峨、小峨之分。据说古时,中峨、小峨均有人攀登,但现在已无路可寻。故今日之游览,在于大峨。全山面积为115平方千米,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巍峨雄伟,景色壮丽。
峨眉山方圆200平方千米,主峰万佛顶高达3099米。在中国名山之中,论高大巍峨,可以推峨眉为首了。然而它的山形绮丽,却以秀著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引用《盖州记》的话说:“去成都南千里,然秋日清澄,望见两山相峙如娥眉焉”,形容峨眉山形仿佛美女两道秀眉。加上遍山上下很少有岩石裸露的峭崖,几乎全都披上浓郁的“绿装”。满山的春花秋果,仿佛是美女身上的金钗玉簪。幽深曲折的沟壑之间,并无气势浩大的巨瀑洪流,唯见涓涓小溪,如同美女舒展水袖在轻歌曼舞。峨眉之秀,确实处处令人感受。李白因此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峨眉山在东汉时为道教名山,唐宋之际,佛教兴盛,一时庙宇林立。经过历代重建和修缮,现有主要名寺景点十余处,供人游览和朝拜。地处山脚门户的报国寺,始建于明代,清康熙时重修并御书“报国寺”金匾。寺内有弥勒、大雄、七佛大殿和藏经楼等宏伟建筑。庙前的亭子里有明代铸造的铜钟,重达125吨,钟声洪亮清越,可传到大峨金顶,这就是有名的“圣积晚钟”。
万年寺位于峨眉山腰台地,始建于晋,称普贤寺,唐时为白水寺,宋时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年中改为“圣寿万年寺”。万年寺除了传统的覆瓦飞檐大殿外,还有非常特别的砖殿。砖殿下部为方台,上部为无梁穹顶,顶端竖小塔,殿内有重达62吨的铸铜普贤骑六牙白象一尊,通高73米,殿内四壁上下各有小龛供奉佛像,共计333个。无论从殿堂设计还是从整体庞大的佛像铸造看,都是极为鲜见的。加上这里苍翠的环境和特有的“琴蛙”,万年寺成为峨眉山重要的景区。
在海拔3077米的金顶上建有金碧辉煌的“金殿”寺庙,始建于东汉,历经雷电和香火焚毁,屡经重建。云蒸雾绕的金顶,悬崖绝壁有如刀切斧砍,站在舍身岩上可以俯瞰茫茫云海和隐没其间如梦如幻的起伏山峦。如果时间、气候等多种因素都凑巧,还可以一睹千载难逢的“佛光”,自己的身影显现于仙境佛光之中。
峨眉十景之一的“双桥清音”,白蛇娘娘修仙得道处的白龙洞,裂崖漏缝的一线天等等,无不令人心驰神往。
“峨眉秀色甲天下,何必涉海觅蓬莱。”除此之外,峨眉秀姿还包括翠黛雅丽的植被景观。峨眉山素有“天然植物园”和“中药材宝库”之称。这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上稀有的珙桐、冷杉、桢南、水青树等;仅名贵的杜鹃花就有60多个品种。每年3月至7月,从报国寺到金顶沿途山坡上,先后开满了杜鹃花,鲜艳夺目,而且花期特长。九老洞至遇仙寺一带的珙桐是落叶乔木,四月开花,花白如鸽,有“活化石”之誉。在种类丰富的植物中,药类很多,如黄连、天麻、血藤、竹根七、峨参等,都是著名的药用植物。
峨眉山还是多种动物栖息繁衍的乐园。仅蝶类就有280余种。万年寺一带还可看到70多厘米的罕见大蚯蚓。珍禽异兽有小熊猫、苏门羚、胡子蛙、琴蛙、岩鸽、白娴鸡等,尤为吸引人的当数峨眉山的猴子,洪椿坪、九老洞和洗象池一带的猴群,经常出没于林间小道和寺院回廊,向游客乞食嬉戏,人称“猴居土”。
峨眉山,承天地之滋养,沐日月之精华,钟万物之灵秀,故古来聚仙聚佛。为道家的第七洞天,并为佛家的四大名山之一。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