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畜类养殖·如何科学饲养牦牛(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
32036900000041

第41章 怎样鉴别牦牛的年龄?

第一种方法,根据角轮数目鉴别年龄。

角轮是牦牛角上的环形凹陷。终年在高山草原条件下放牧的有角牦牛,无论公、母,出生后每经过一个天寒草枯的冷季,因营养缺乏而影响角的生长,便形成一个角轮。所以有角牦牛有几个角轮就是几岁。长期以来,广大牧民用角轮来判断牦牛的年龄。

正常年景所形成的角轮,其深、宽及角轮间的距离比较规则、整齐。妊娠、营养特别差或患病时间久时,则形成凹陷深、宽的角轮;相反,未孕、冷季补饲条件好时,则形成较浅的角轮。舍饲条件下,全年营养好的公牛、未泌乳和未妊娠的母牦牛,角生长不受影响时,则不形成角轮。

第二种方法,根据牙齿鉴别年龄。

牦牛的年龄变化,可反映在牙齿的出长、脱换、磨损程度等方面。牦牛的齿式与普通牛一样,乳齿共有20枚,永久齿有32枚。鉴别年龄是根据生于下腭前方的8枚门齿的变化。门齿分4对,中间的2枚为第一对,靠第一对的左右2杖为第二对,依次相应的为第三对及第四对。其出生、脱落及磨损的次序是第一、二、三、四对。

乳门齿较小、色白,齿面平坦,齿间隙较大,随年龄增加逐渐磨损、脱落而更换成永久齿。

永久门齿大而厚,色微黄,齿面比普通牛的宽而平直,排列紧密、整齐,随年龄增长而依次磨损,仅剩齿根或脱落。牦牛门齿的具体变化如下:

(1)出生后2~7日龄,第一对乳门齿长出;

(2)50日龄,第四对乳门齿长出;

(3)9月龄,四对乳门齿长齐;

(4)2~2.5岁,乳门齿齿冠变短;

(5)2.5~3岁,第一对永久门齿长出;

(6)3~4岁,第二对永久门齿长出;

(7)4.5~5.5岁,第三对永久门齿长出;

(8)6~7岁,第四对永久门齿长出;

(9)8岁,第一对门齿磨蚀呈长方形;

(10)9~10岁,第二对门齿磨蚀呈长方形;

(11)11~12岁,第三对门齿磨蚀呈长方形;

(12)13~14岁,第四对门齿磨蚀呈长方形;

(13)15~17岁,第一、二对门齿磨蚀呈近圆形;

(14)17~19岁,第三、四对门齿磨蚀呈近圆形;

(15)20岁以上,永久门齿仅剩齿根并有脱落。

牦牛个体间因采食量的大小、营养状况、牙齿畸形等不同,都会影响门齿正常的磨损规律。所以,鉴别时为避免误差,可结合角轮、外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