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畜类养殖·如何科学饲养牦牛(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
32036900000043

第43章 怎样在寒冷天气放牧牦牛?

放牧场的季节划分是按季节条件或牧草、气候等生态条件来划分的,并不按日历的四季划分或在某一季节只放牧利用一次。牦牛的放牧季节大多只分为冷、暖两季牧场。冷季一般为11月份至翌年5月份,暖季为6~10月份。

冷季牧场时间久,牧场应选留距定居点或棚圈较近、避风或南向的低洼地、牧草生长好的山谷、丘陵南坡或平坦地段,即小气候好,干燥而不易积雪;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在冷季牧场附近留一些高草地或灌木区,以备大雪将其他牧场覆盖时急用。到第二年5~6月份,天气变化大,风雪频繁而大风雪多,牦牛处于一年中最乏弱的时期,应在山谷坡地、丘陵地或朝风方向有高地可以挡风的平坦地放牧。

牦牛对寒冷天气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毕竟有其限度,超过限度,牛只就无法生存。一般最适宜牛只生存的温度为8℃~12℃。如果气温低于适宜温度,牛只为了维持体温,就会提高新陈代谢作用来增加热量,采食的饲料营养物质不足时,就要动用体内的贮备物质,所以活重会逐渐减轻,也就是俗称的掉膘。寒冷天气造成牦牛活重减轻的损失是很大的。

在寒冷天气中,肥硕健壮、饲料丰富的牛耐寒力强,乏弱和饲料贫乏的牛容易被冻死。在暴风雪来临前,将放牧牛只收牧归圈,并搞好补饲及保暖,对在露天圈地卧息的牦牛,半夜时轰起来活动1~2次,能有效地预防冻害。

牦牛虽然全身被毛密长,保暖程度高,但在气温远低于皮肤温度的寒冷天气,仍然要散失大量的体热。这种热量散失的多少与风速有关。风速增加1倍,体表散热会增加4倍。因此,修建棚圈,堵塞圈墙的洞隙、加高圈墙等,对防寒及预防疾病有很大作用。

牛只体热的散失,还与空气湿度有关系。在低温的情况下,湿度为40%的空气导热性能比干燥的空气高出约10倍。因此,在冷季牛只的圈内因不勤出粪,致使粪尿大量积存,圈地积水,棚圈内的湿度显著增高,牛只散失的体热就会增多,牛只受寒加剧,而且有利于病菌、寄生虫的繁殖与传播,会增加牛只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