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预防接种
孩子满2个月的时候,应该服用第一丸小儿麻痹糖丸了。这种糖丸是用来预防小儿麻痹疾病的,若不服用这种糖丸,孩子患小儿麻痹病的危险很大。
小儿麻痹这种病,在医学上称为“脊髓灰质炎”,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经口进入胃肠,可侵犯脊髓前角,引起肢体瘫痪,致终生残疾。
脊髓灰质炎疫苗即小儿麻痹糖丸,是由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小儿口服糖丸后,身体内就会形成抵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而免于此病的发生。因此每个小儿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服用。
根据免疫预防接种程序,满2个月的婴儿开始第1次服用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满3~4个月时分别服第2次和第3次,4岁时再服1次。这样就可以获得较强的抵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力,不患小儿麻痹症了。
糖丸要立即给孩子服用,不要放置,以免失效。服用的方法是:将糖丸研碎,用凉水溶化,千万不要用热水溶,以免把糖丸病毒烫死而失去免疫作用,然后用小勺给孩子喂下。服药后1小时内,不能喂热开水。
什么情况下不能服用糖丸呢?近期发烧、腹泻或有先天免疫缺陷及其他严重疾病的婴儿均不能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
维生素A需要量
维生素A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生长发育,维持上皮组织正常结构与视觉功能,当婴幼儿的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时,会使婴儿患夜盲症、干眼病。
胎儿在出生前所需的维生素A均由母亲供给,孕妇应注意摄取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脂肪的供给量,以确保胎儿对维生素A的需要。母乳喂养也应注意这一问题,以便婴儿由母乳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我国膳食调查表明,维生素A供给量不足的婴幼儿很多,应注意补充。
我国婴幼儿食物中供给乳类、蛋类和肝等高维生素A的食品不多,但人乳中含量相对多些。主要靠各种有色蔬菜中的胡萝卜素供给。动物食物如肝、肾、蛋类、奶油含量较多。胡萝卜、红薯、南瓜、番茄、柿子椒、菠菜、觅菜、橘子、香蕉等,含量都比较丰富。一般的补充方法是:2~3个月以上的婴儿还可补充胡萝卜水、番茄汁和菠菜水等。4个月以上的婴儿在喂养时应增加蛋黄、奶油、肝类和含胡萝卜素较多的水果及蔬菜,以预防婴幼儿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B族中比较重要的是硫胺素(B1)和核黄素(B2),它们能促进生长发育,增进食欲。每摄入4180千焦热能应供给维生素B10.6毫克,B20.6毫克和尼克酸6毫克;婴幼儿可按热能供给量计算。
当婴幼儿膳食中维生素B1含量不足,或因消耗过多,吸收障碍等原因,会使小儿产生维生素B1缺乏。患儿初期出现消化紊乱,如胃口不好、呕吐、轻泻或便秘,粪便呈绿黄色。面色蜡样苍白,性情烦躁,爱哭闹,小便短少,手足面部微肿,严重者手足冰冷,甚至可发生昏迷、惊厥及心力衰竭。
维生素B2也是最易缺乏的一种营养素。较典型的维生素B2的缺乏表现为角膜充血、脸缘炎、舌炎、脂溢性皮炎和阴囊皮炎等。
维生素B1在谷类、豆类及动物性食品中含量较为丰富。维生素B2在动物肝脏、蛋黄、瘦肉、黄豆及发酵制品中含量尤为丰富,各种绿叶蔬菜也是维生素B2的良好来源。
预防维生素B缺乏要从母婴两方面入手。对于婴儿期轻症患儿,如果母乳量充足,可继续用母乳喂养。但母亲的膳食内,应补充大豆、红小豆、蚕豆、花生、麦鼓、酵母等维生素B1含量较高的食物,以满足婴儿对维生素B1的需要,同时要增加辅食,以扩大维生素B1的来源。对于幼儿期的患儿,应供给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豆类、肝脏、瘦肉、蛋类等。要讲究烹调方法,尽量吃蒸饭或焖饭,而不吃捞饭,吃面条或饺子时,应喝些面汤。
导致维生素B2缺乏的主要原因,是膳食中缺少动物性食物、豆类和绿叶蔬菜,特别是缺少含维生素B2较高的动物肝、肾、心等内脏和奶类食物,同时婴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机体需要量较大,也容易引起缺乏。
如膳食中标准米、面,维生素B1一般不易缺乏,但维生素B2则往往供应不足。膳食中应注意选用动物肝、肾脏等内脏,蛋类、花生与芝麻以及新鲜绿叶蔬菜搭配,以增加供给量。较大的婴幼儿可在不同季节,在膳食中加入菠菜、番茄、橘子和苹果。
治疗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主要经口传入,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染,脊髓灰质炎的潜伏期为5~14天。
脊髓灰质炎轻者可表现低热、咽痛、流涕、咳嗽、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不出现瘫痪。
重型起病缓急不一,主要症状是发热、嗜睡、头痛,有的出现消化道症状及上呼吸道症状。早期一般为1~4日。退热后,经过1~6日又发热,面红出汗,咽痛,颈项强直,烦躁不安,哭闹。这时如做腰椎穿刺,脑脊液有改变。3~4天后出现瘫痪,特点是分布不规则不对称,多见于四肢,主要表现为肌力和肌张力减退。经过5~10天发热减退,瘫痪也不再发展。瘫痪1~2周以后,病肢肌肉开始恢复功能,轻者1~3个月恢复,重者半年到1年半恢复。
对患儿要加强护理,按医嘱服药。要使瘫痪的肢体避免外伤,给他做按摩,帮助患肢活动。在恢复期可采用针灸、推拿等疗法,并加强患肢的被动活动。
预防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主要是指维生素D2、D3.人体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可形成维生素D。维生素D主要功用是调节体内钙、磷的正常代谢,促进钙吸收和加强钙利用,因此对婴儿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至关重要,缺乏时将导致佝偻病。
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甚少,婴儿所需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一是鱼肝油,二是靠阳光紫外线照射,将皮下脂肪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动物肝脏、蛋黄中含量较多,夏季动物奶中含量也较丰富。婴儿每日需维生素D10微克。
2岁以下婴幼儿常因日光照射不足,或喂养不当,导致食物中维生素D供给不足,而使钙磷的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以致骨骼发生病变,使小儿罹患佝偻病。在3个月时,易发生颅骨软化(乒乓头),即顶骨与枕骨中内部分用手按压时稍有凹陷,并且颅缝加宽;6个月时,可发生肋骨串珠和骨外翻;开始学走时,可有“O”型腿或“X”型腿出现。这些婴幼儿,往往多哭、多汗,神情呆滞以及出牙推迟,约在10个月以上才萌出乳牙。
佝偻病应从围产期开始就注意预防,孕妇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并吃些富含维生素D与钙磷的食物。婴幼儿应注意不可单纯用乳类喂养,要适时、合理地添加辅助食品,在婴儿喂养中,要坚持除供给鱼肝油外,还要供给含维生素D1、钙丰富的鸡蛋、蛋黄、奶油、奶类、动物肝脏、小虾、虾皮、芝麻酱、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婴儿期,平时要多晒太阳,这也是补充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的好举措。
预防佝偻病
我国华北、华中、华南是婴幼儿佝偻病的高发地区。这些地区之所以患病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冬季日照时间短,寒冷,宝宝室外活动少,从而导致维生素D不足。所以宝宝这个年龄仍应在冬季里服维生素D100国际单位(IU),鱼肝油滴剂浓度为每毫升含维生素D5000IU,即滴鱼肝油滴剂0.08毫升。夏季因为阳光充足,宝宝活动多,可停补鱼肝油。
注意家庭用药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生理机能尚未成熟,肝肾功能尚不完善,解毒功能较成年人弱,用药不当易出现毒性反应。那么小儿用药应注意什么呢?
注意抗生素的使用
常用抗生素或多或少均有一定的副作用,滥用抗生素会延误诊断和治疗,容易继发二重感染。小儿一般不要用四环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氯霉素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新霉素可引起婴儿高胆红素血症和耳聋,小儿均不宜使用。
注意退热剂的使用
小儿发热的原因很复杂,在没有明确的诊断前,使用退热药往往会掩盖病情而延误诊治。尤其是幼儿在不适当地使用退热药后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导致虚脱。婴儿所用小儿退热片、APC片可引起新生儿青紫症、贫血以及肚脐出血、吐血、便血等严重不良反应。
不宜滥用维生素和其他补剂
盲目用维生素,不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发生副作用或毒性反应。如过多地服用维生素AD胶丸,会出现毛发干枯、眼球突出、烦躁不安以及发热等副作用。有些中药补剂可引起儿童性早熟,因此,儿童应慎用补药,如需进补,也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外用药过量也中毒
小儿皮肤粘膜吸收能力强,外用药过量使用也会出现毒副作用。如鼻眼净、硼酸水、硼酸软膏、酒精、红汞、氢化可的松软膏、高锰酸钾等药,过多使用均可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