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逆清1847
3209000000005

第5章 希望

第二天一早,聚在石家门外的二百多号客家人便得到了一个消息。

近日里刚刚给几十户佃农减租减息的大善人李举人愿意自掏腰包雇大家去着火的那座山上收集草木灰烬,一担给20个铜子,五天为限,多劳多得。

消息绝对靠谱,不但李云帆当众亲口宣布此事,还有石达开亲自作保。甚至他本人都参股其中,红口白牙,绝无虚言。

众人听到这个消息顿时炸开了锅。在这样青黄不接的时候到哪去找这样一份来钱如此容易的活计?像今年这样的旱年,辛苦忙完这五天,挣得的钱留到年终,到时换来的也许就是救命的口粮。

加上李云帆和石达开已经明确表示会妥善安置李福一家的生活,有这样皆大欢喜的局面,谁还想着非要和那帮土人拼个你死我活?

因此这些客家老乡几乎没用多少时间,便都纷纷回家拿上箩筐朝那生了火灾的山头出发。不过大家想挣到这钱,还得照着李云帆、石达开定下的一些规矩才行。

最主要一条,就是这草木灰烬必须取自那被烧的山头,任何想就近烧林取灰、多跑来回的行为都不被认可。

为了进行监督,石达开亲自到那座山头上面坐镇,那些取到木灰的人必须从他手里拿到石达开手书的票引,才能最终从李云帆那里领到工钱。

而李兆丰则坐镇祖宅,负责签收木灰、派发工钱。另外在山上取不到木灰也不能放火焚山。最后,李云帆还对收货时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每天卯时(早5点)起、戌时(晚9点)终。

这样的措施有效地规范了众人的行为。不但能够限制每人每日往返的次数,避免李云帆手里的钱过快地花完,还避免了众人间无序竞争和弄虚作假。

在仔细宣讲了这些规矩后,石达开一马当先,领着这群担着大筐的男女老少浩浩荡荡朝那山头进发。

……

村里近一百户、三百多号人上了山,留守的李云帆这边也没有闲着。偌大的祖宅在他的吩咐下,已经将原来堆放杂物的六间库房都腾空,准备存放草木灰。这还不够,李云帆还把自家的五亩多菜园子腾出来备用。

将这些杂事处理停当后,留李兆丰在家坐镇,李云帆则带着管家,到县上的钱庄将手里的银子兑成铜钱。这时,李云帆才发现自己对这个时代的认知还是存在偏差。

他知道道光末年铜钱贬值的厉害,一两银子已远不止能兑一千文钱。可当钱庄老板看了李云帆手里那成色不错的库平银后,报出一两银子兑一千九百文的报价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他没想到此时的铜钱已经贬值到这样的地步。

照这么算来,即使山里纳邦村的男女老幼一天可以从那山上往返六趟,三百多人一天也只能从李云帆手里赚走约20两银子,五天下来也不过一百两而已。可就是如此卑微的收入,还是让这些村民如此兴奋,可见现在老百姓的日子苦到何种地步。

来不及感慨,李云帆就和老管家兑了二百两银子的铜钱,便驾着牛车拉着满满一车的铜子赶回村里。等他们回来,山上第一拨下来的村民也正好到了。验货、核对票引、付款,祖宅门前的空地处,顿时忙了个不亦乐乎。

如火如荼的第一天下来,每人大概可以从山上往返五趟。总共收到草木灰两千多担。之所以会收到这么多担,是因为当石达开等人上山后,原本在山上的一百多号棚户闻讯也很快加入收集木灰的行列。李云帆对这些人自然不会歧视,一律照单全收。

原本准备的十几间库房在第一天后就已经占满了七间。喧嚣散尽,当石达开看着李宅的库房、院子里都堆满了如山的草木灰时,饶是他见多识广,也还是有些发呆。

二十两银子就换来了这么一大堆不能吃、不能喝的草灰,石达开实在想不通李云帆这么就能用这么一堆破烂变成能换钱的“肥皂”。唯一的解释恐怕就是他这位李大哥确实有菩萨心肠,既不想大家去械斗流血,又不想看着大家挨饿受冻。心中不由对李云帆的尊敬又重了几分。

李云帆不知石达开的想法。今天的成果倒让他兴奋不已。如果说他当初偶然想到制作肥皂、花钱雇人上山收集草木灰更多是想用这个办法来化解一场大规模械斗的话,那么眼前堆积如山的收获却让李云帆切实地看到了希望,一个通过生产肥皂、兴办工厂来让这些快被土地盘剥到极点的人解决温饱问题的希望。

一天的成果就如此巨大,只要其他原料得到保证,五天下来收集到的草木灰所能制造的肥皂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在洋人的肥皂大规模进入中国前,中国人使用的是胰子:一种用猪的胰脏和黄豆捣碎混合后制成的清洁产品。

虽然在化学成分上胰子和肥皂没有太大区别,但由于原料方面的限制,导致胰子的价格居高不下(试想那时候能有多少猪,又有多少胰脏),只是有钱人才能消费得起的物件,普通人家日常清洁最多用些丝瓜、豆荚或皂角来将就。

今天到县城换钱时,李云帆还特意到几家卖桂花胰子的店铺询问了价格,普通的桂花胰子要卖到三钱银子一块,这都够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一个月的口粮了。除非是豪富之家,否则根本买不起如此昂贵的桂花胰子。

所以李云帆对未来大规模生产出来的肥皂的销路并不担心。并不是此时的国人不需要清洁用品,而是现在没有一款廉价的产品供大家选择。

他也不担心已有的胰子会对肥皂的销售造成阻碍。毕竟单单是猪胰脏这个原料便足以将胰子牢牢限制在高档消费品的范畴里。

国人的聪明才智自不必赘言,老祖宗在很久以前便制成了足以媲美香皂的胰子。但缺乏现代科学知识的国人此时并不知道制造胰子的真正化学原理,更不知道实际上可以替代猪胰脏和黄豆的廉价原料还有很多。

这就是靠实践经验积累所形成的小手工业和以现代科学体系为支撑的大工业文明之间的本质区别。

想到这些,李云帆不禁感慨颇多。自己不是一直抱怨没有生在一个壮怀激荡的岁月吗?那么既然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即将爆发一场绵延14年的农民起义的乱世,总不能再抱怨在和平的时代的体制下碌碌无为了吧。

记忆中的这段历史有太多的苦难与血腥,偌大的民族一步步走的是那样步履蹒跚。直到一百多年之后,依旧在为谋求那一点点的生存空间而百般挣扎。既然他回到了这里,历史会因他的到来而变得不同吗?

但这几日的见闻,又让他切实感觉到在这偌大的风潮之中,一个人的力量又是如此的卑微,就他这么个读过几年军校的特种兵上尉又能做些什么呢?

可当他转脸看到石达开那张年轻的脸膛,再看看远处那些忙碌一天但却挂着满足微笑的客家老乡,李云帆心中的那一点点忐忑也转瞬间烟消云散,同样年轻的脸再次变得坚毅、决然起来。

何必彷徨,尽力去做,历史总归会给每个身处其中的人一个公正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