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走出心灵误区——战士心理问题
32157800000100

第100章 来自单亲家庭的战士

某连战士小王,来自单亲家庭,由于得不到家人的及时关怀,他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感和失落感,总觉得事事不如人家,自感“被人瞧不起”、“矮人一等”,平时也不愿意和别人交往、玩耍,更不喜欢和别人交流感情。导致性格孤僻,抑郁寡欢,心中有事不敢向别人倾诉,怕人家笑话。平时上课提问发言,总是低着头,满脸通红,紧张得讲不出话来,老是结巴。

解析

背负着沉重自卑感的小王在部队生活中很容易表现出孤立、离群、丧失自信心、缺乏荣誉感等,而事事回避,处处退缩,不敢抛头露面,害怕当众出丑的行为更加重了他的社交障碍,导致自卑感更加强烈。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将会对小王今后在部队的成长进步产生消极的影响,故须及早发现,及早疏导。

一项对541个离异家庭的调查显示:有61.42%的家长离异后产生了忧郁消沉、自卑、沮丧、烦躁易怒等心理失衡现象,家长的这种心态必然对孩子产生不良的、消极的影响,调查同时反映这些家庭孩子心理不正常的占了73.58%。这些不正常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喜欢孤独、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冷漠、自卑、逆反心理等等。

一般地讲,自卑感严重的人,大多是内向性格。他们感情脆弱,体验深刻,多愁善感,常常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特别害怕别人伤害自己。他们明显地比一般人敏感,并且这种感觉特别强烈,经不起任何刺激,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虽有良好的愿望,但是总是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因而对自己没有信心,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别人的不快归为自己的不当。有自卑感的人往往过分地自尊,为了保护自己,常表现得非常强硬,难以让人接近,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格格不入。

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多心理学家指出,自卑感和本人的智力、受教育程度、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无关,而仅仅是对“自己不如他人”的确信。所以,要克服和预防自卑心理,首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对于一些不可改变的事实,如相貌、身高等等,完全可以用别处的辉煌来弥补,大可不必自渐形秽。其次,要正确地与人相比,自卑心重的人往往很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这本身不是坏事,可是他老是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不是激发起奋起直迫的勇气,而是越比越泄气,从而贬低、否定自己,以偏盖全。其实,人各有所长,自己不可能事事都强过别人,反过来也一样。见贤思齐应当鼓励,这其中还有一个量力而行的问题,所以,要防止和克服自卑感,还要注意不可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在选择目标时除考虑其价值和自身的愿望外,还要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与其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还不如设立一些较为现实的目标,采用“小步子”原则,不断地使自己得到鼓励。最后一点,要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或因自己某一方面的过失而全盘否定自己。

对于社交恐惧,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自疗方法来摆脱。除了上面讲的方法,我们要经常鼓励自己:“我是最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去掉社交中的自卑心理。不苛求自己: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牢记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友善地对待别人:在帮助他人过程中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有意识地多接触周围的人和事:逐渐培养自己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要知道,良好的社交能力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具有的,很多都需要后天的培养与锻炼才能自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