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家庭疗法1000问
32296700000031

第31章 秋三月适宜吃哪些食物

秋三月适宜服用的食物如下。

百合

性平,味甘微苦,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的作用。立秋以后,用百合干品作粉煮食,或用鲜百合煨服,均有滋补营养之功。尤其是秋燥干咳之时,或平素肺气虚弱、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久咳伤肺,咳嗽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有血丝之时,食之更宜。

芡实

俗称鸡头果,是秋后水生植物的果实。性平,味甘涩,有补脾肾、祛暑湿、止遗泄的滋养强壮作用,最宜秋季服食。《本草从新》中说:“芡实补脾固肾,解暑热。”尤其是立秋之后,暑热未去,秋燥渐起,服食芡实,既能祛余暑,又能滋补强身,是秋天适时补品。对肾虚脾虚之人,如遗精、遗尿、多尿或尿频、妇人大便溏薄者,食之更佳。

莲子

深秋之时,莲子成熟上市,是秋季应时补品。它有养心、益肾、补脾之功。清·王孟英说:“可磨以和粉作糕,或同米煮为粥饭,健脾益肾,颇著奇勋。”正所谓:秋令进补,莲子第一。

山药

可药可蔬,药食兼用,既可充粮,亦堪入馔。《药性类明》云:山药“味甘,性凉而润”。《本草纲目》认为:“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润皮毛。”所以,秋燥季节,最宜食用。《本草用法研究》还说:“山药纯白者入肺,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有调肺之功,可治肺虚久咳,效果颇著。”可见秋天肺虚燥咳亦宜。《医学衷中参西录》又说:“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性平可常服多服。”所以,入秋吃山药,滋补肺脾肾。其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无论男女老幼、有病无病、体健体弱,均宜食用。

白扁豆

立秋以后,秋阳未减,余暑挟湿,湿热交蒸。每易使人头昏如裹、四肢困重、胸闷痞满、食欲减退、舌苔厚腻。此时最宜用白扁豆煮粥食,或用白扁豆煎汤服,可以起到消余暑、化暑湿、健脾胃、增食欲的作用。

俗话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中秋时节便有新藕上市了。生藕甘寒,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故有“暑天宜生藕,秋凉宜熟藕,生食宜鲜嫩,熟食宜壮老”之说。

菱角

刚入深秋,菱角就成了应时食物。《随息居饮食谱》云:“鲜者甘凉,熟者甘平”。菱角生食,清暑解热,除烦止渴;熟食则益气补虚,健脾开胃。所以,夏宜吃生菱以解暑,秋宜吃熟菱以补气。

栗子

每年八九月间,栗子成熟上市,入秋吃栗,已是民间习俗。栗子甘温,有健脾养胃、补肾强筋的作用。《玉楸药解》中说:“栗子,补中助气,充虚益馁,培中实脾,诸物莫逮。”尤其是患有腰痛腿疼的中老年人,入秋食栗,更为适宜。《本草图经》载:“果中栗最有益,治腰脚宜生食之。”

胡桃

每年三秋的白露前后,胡桃成熟了。由于胡桃易返油、虫蛀,故新上市的胡桃,食之最佳。中医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冬宜滋补收藏,尤以补肾补肺为要。胡桃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又能益气养血、润燥润肠。正因如此,秋季食用胡桃,尤为适宜。

白木耳

是秋季最理想的滋养清补佳品,含丰富的胶原蛋白、多种维生素,其18种氨基酸中有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此外尚有脂肪,矿物质钙、钾、镁、铁和磷等。其功用也较广泛,有润肺补肺、生津润燥、益气养阴、补脑强心、提神益智、滋养肌肤、健肾益胃的效果。入秋以后,凡肺虚体弱、干咳气短、皮毛憔悴之人,以及患“秋燥症”之人,食之最为有益。

燕窝

性平,味甘,有养阴润燥、益气补虚的作用,秋燥或肺燥,食之最宜,实为清补上品。《本草求真》云:“燕窝,入肺生气,入肾滋水,入胃补中,俾其补不致燥,润不致滞,而为药中至平至美之味者也。”秋食燕窝,诸无所忌。

花生

性平,味甘,有润肺补肺之功,适宜秋燥干咳或肺燥咳嗽时服食。深秋后花生成熟,可选鲜花生仁,或生研冲汤服,或水煮煎服,但不宜炒食。《滇南本草》云:“盐水煮食治肺痨,炒用燥火行血。”《药性考》亦载:“花生生研用下痰,干咳者宜餐,滋燥润火。”《杏林医学》中也曾介绍:“治久咳,秋燥:花生(去嘴尖),煎汤调服。”

红枣

性平,味甘,四季皆宜,它有健脾胃、补气血、生津液、调营卫的作用。秋季进补,可滋阴润燥、益肺补。

蛇肉

广东民谚云“秋风起兮三蛇肥”,对习惯食用蛇肉的人来说,秋天正是吃蛇肉的好季节。蛇肉蛋白质含量高,极富营养,常食有轻身耐老、延年益寿之功。在驰名南国的蛇馔佳肴中,秋天的肥蛇最受欢迎。

黄鳝

性温,味甘,能补虚损、益气力、除风湿、强筋骨。黄鳝冬蛰,出蛰后5~6月产卵,农历7月最肥美。入秋食鳝,不但补益力强,对人体的血糖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民间也习惯入秋后以黄鳝进补,烧鳝段,清炖或炒鳝丝,南方还爱吃黄鳝粥,均有裨益。

枸杞子

有滋补肝肾、养阴润肺的作用。《本草经疏》云:“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枸杞子能养阴润燥、填精补肾,故秋季常以之泡茶饮,最相适宜。

沙参

性凉,味甘淡,有养阴润肺、益气润燥之功。凡秋燥之人,或肺燥患者,食之尤宜。对肺燥咳嗽或久咳无痰、咽干口渴之人,颇有裨益。《本草从新》载:“沙参专补肺阴。”《饮片新参》说它“养肺胃阴”。故秋燥干咳宜用沙参煎水代茶饮,效果极佳。

此外,秋三月还宜服食梨、荸荠、海蜇、胡萝卜、荠菜、金针菜、平菇、海带、番茄、发菜、兔肉、黄芪、人参、何首乌等。

温馨提示:

初秋之时,天气仍较热,但也不宜过食生冷,特别是生冷瓜果,切忌随意多吃。俗话说:“秋瓜坏肚”,如入秋以后生食瓜果较多,损伤了脾胃功能,恢复起来就十分缓慢。秋季天气渐凉,气候干燥,燥邪最易耗伤人体阴液,此时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会出现口干舌燥,毛发不荣,小便短小,大便干结等“秋燥症”。故宜吃些具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物,忌吃辛辣香燥、煎炸炒爆的助火伤阴之物。暮秋时节,人体精气开始封藏,进食滋补食物较易被吸收藏纳,有利于改善脏腑功能,增强身体素质,故宜逐渐进食一些鸡、鸭、牛肉、鱼、莲子、银耳、大枣之类营养丰富的清补食物;忌吃性属寒凉、破气伤正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