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家庭疗法1000问
32296700000391

第391章 子宫脱垂有哪些针灸疗法

体针疗法

取穴:维胞、子宫、三阴交。

配穴:长强、百会、阳陵泉。

具体方法:有膀胱臌出者,可刺透曲骨,或针刺横骨(双)。有直肠鼓出者,可针刺肛提肌穴,每周2~3次,2~3周为一疗程。

耳针疗法

取子宫、皮质下、交感、外生殖器穴位,垂直刺入,一般多用单侧。

芒针疗法

取穴:维道、维胞、维宫、环上。

配穴:关元、曲骨、阴陵泉、三阴交、百会。

具体方法:

①维宫穴位置:维道下6厘米。环上穴位置:自尾骶骨至大转子连线上6厘米为环中穴,其外上5分即是。主穴每次选1穴,配穴酌取2~3穴。

②用26号20厘米长芒针,针尖沿腹股沟向耻骨联合方向透刺,深度在肌层与脂肪层之间。双侧同时进针,至得气后,进行捻转,捻转幅度和频率均由小到大,直运针至会阴部有抽动感,自觉子宫体徐徐上升为止。

电针疗法

取穴:子宫、横骨。

配穴:中极、足三里、三阴交、照海、曲骨、大赫、气海。

具体方法:主穴每次取1个,交替轮用;配穴加用2~3穴。主穴进针时针尖向耻骨联合方向成45°角斜刺,配穴直刺。得气后通以电针仪,用慢波或疏密波,腹部穴刺激宜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四肢穴刺激宜轻。电针时间为20分钟。关元、气海可在取针后以艾条灸15分钟,以局部出现潮红为度。针灸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第二疗程起,可改为隔日1次。

穴位埋线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提宫穴(提宫穴位置:骨盆闭孔耻骨下5厘米)。

配穴:子宫、关元、中闸(中闸穴位置:中极穴旁开2厘米)、长强。

具体方法:

①常规消毒,局部皮内麻醉,将3号线1~1.5厘米放入20号骨穿针内,垂直刺入穴位,当产生针感后,将肠线推入并拔出针,用无菌敷料覆盖针孔,胶布固定。半月1次,可连续埋线2~3次。

②埋线后第一天开始,根据患者的病症随证加服补中益气丸、龙胆泻肝丸等。直至症状明显改善,同时艾灸长强穴,每日1次,每次15分钟。

温馨提示:

子宫脱垂,中医称其为“阴挺、阴脱、阴痔”等。它是指子宫向阴道外脱出。多因产后或产育过多,耗损肾气,胞脉松弛;或因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或肝经湿热下注等因所致。在过劳、剧咳、排便用力等情况下,常可引起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子宫脱垂,可反复发作,或伴有小腹、阴道、会阴部下坠感,腰腿酸软,小便次数增多,阴道局部糜烂,分泌物增多等。若阴道中有物脱出、小腹下坠、腰酸腿软、小便频数、无白带、阴道干涩、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而弱,此为肾虚而致。因此,运针能达到健脾益肾、固摄胞宫的效果,因此针灸是目前中医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