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曰:“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关尹谓子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汤武爱天下,故王;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稽之虞、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贤人之言,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
严恢曰:“所为问道者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幸哉余未汝语也!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
——《说符》
“古句新解”
列子想跟壶丘子林学习立足于现世的方法。壶丘子林说:“你想学会立足于现世的方法,就必须先要学会立足于后世的方法。”列子问:“什么是立足于后世?”壶丘子林说:“立足于后世,就是百年之后人们还在想念你、尊敬你。”列子说:“我愿学习立足于后世的方法,请先生传授。”壶丘子林说:“看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了。”列子看自己的影子。只见它老是随着自己的形体变化。形体直立,它则直立;形体弯曲,它则弯曲。壶丘子林问:“你懂了吗?”
列子说:“是不是说,影子的正斜不在影子而在形体,我的正斜不在于我而在于我的行为?是不是说,我的行为合于外界事物则能立得住,不合于外界事物则立不住?”壶丘子林听后满意地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列子不敢肯定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于是去请教关尹。关尹说:“一个人,说话的声音美,别人才听着好听;说话的声音差,别人也听着不好听。身材高,影子才会长;身材短,影子也不会长。所以说,你的言语慎重,自然会有人赞同;你的行为慎重,自然会有人随行。因此说,圣人看到有人出去,就知道他是否还会回来;看到事物的开始,就知道事物的结果。因为每个事物都有一个度数,考察度数就能判断事物的由来和变化。这就好像人爱我我也爱人,人恨我我也恨人一样。汤武爱天下,所以能做天下之王;桀纣害天下,所以终究走向灭亡。这就是所说的度数。度数都很明了而不遵照常规行进,就好像外出不走门、行动不循道一样。如果这样,想要取得成功、求得益身,不是很难吗?你好好去考察一下神农、炎帝的德行,读读虞舜、夏禹、商汤、周公的著作,思考一下历代贤哲圣明的言论,所有存亡兴衰的原因,没有一件不是遵循这一道理的。”
列子将这个道理牢牢记在心中,事必遵此而行。他的学生严恢不以为然,对他说:“遵循道理有什么用呢?一个人要学致富,只要他得到了珠宝,他便富有了,要道理做什么?”列子说:“有了道理,贫穷者可以致富;失去了道理,富有者可以败亡。夏桀、商纣身为天下之王,珠宝堆积成仓,那个富有可以说是天下第一了,可是没过多久便因破身亡了。你很幸运,还来得及听到其中的道理,不至于走他们的道路。一个人如果没有道义,只知道吃饭,那与鸡狗有什么两样呢?为了一口食物而相互争斗,谁胜了谁就吃,谁败了谁就饿着,那与禽兽有什么两样呢?自己像鸡狗和禽兽一样可又想让人们尊重自己,那是不可能的。人们不尊重自己,那么受侮辱的时刻也就快要到来了!”
这个故事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说,要想获得成果,必须造就成因;只有造就成因,才能得到成果。其二是说,造就成因的途径就是遵循道理,脱离事物的道理就会远离目的。
壶丘子林让列子观看自己的影子,为的是说明形体与影子的因果关系。影子的正斜是形体正斜的结果,形体的正斜是影子正斜的原因。想要影子正直而不去校正形体,就永远达不到目的。只有从校正形体入手,才能获得影子正直的效果。
把这种道理推广到人的立身方面,也就是说,要想立足于社会,就必须修养己身。自己的言行正直,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自己为非作歹,大祸也就要临头了。同样的道理,要想留名后世,就不能想入非非,只有扎扎实实为人类做出具有永恒价值的事情,才能给留下永久的纪念。造就成因不是一句空话,它是一个具体的操作过程,这就是遵循事物的道理行事。
人行有道,物化有理。人道物理是客观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行道遵理,才能功成事就;离道背理,则将事与愿违。故事中的严恢把事物的关系颠倒了,认为只要得到珠宝就可以富有,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事。他不知道,事物都有自己的来由,也都有自己的去向。没有致富的方法,珠宝是不会自己跑来的;获得珠宝的方法不合于道理,不但会得而复失,而且会加倍偿付,甚至引来杀身之祸。没有成事的方法,事情是不会成功的;成事的方法不合于道理,不但会成而复败,而且会加倍付出,以致身败名裂。
至于立身的道理,故事明确指出,这便是道义;不做鸡狗之事,不为禽兽之行,自尊自爱而致人尊人爱。这种观点时至今日都不失其做人的指导意义。以上这两层意思又说明一个共同的道理,这就是,行事能否成功并不在行事之后,而在行事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