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32502900000069

第69章

脉解篇第四十九

太阳所谓肿腰 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 痛也。(此篇论奇恒之势。乃六十首。盖以三阴三阳之气。各主六十日为首。六六三百六十日。以终一岁之周。阴阳六气。各自盛衰。

而能为经脉作病。故名之曰脉解篇。然此篇之论。与诸经之论阴阳。各不相同。乃解奇病之脉也。太阳为诸阳主气。生于膀胱水中。故以太阳之气为岁首。正月阳气虽出于上。而阴寒之气尚盛。阳气未得次序而出。故太阳所谓肿腰 痛者。

因太阳之气。尚为阴气所郁。故肿腰 痛也。此论阳气之微也。兆璜问曰。奇恒之势六十首。已释于诊要篇中。但脏腑阴阳之气。与此篇各有异同。请明示其旨。曰。诊要篇中论五脏之气。各主六十日为首。而取刺诸俞。各有浅深之法。

所谓度脏度俞也。此篇论三阴三阳之气。分主一岁。各有盛衰。而能为经脉作病。所谓度阴阳气。度人脉也。阴阳之道。

有名无形。数之可十可百。推之可万可千。明乎阴阳常变之理。然后可与言医。)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此言太阳之气。生于冬令水中。寒水之气有所不足。以致太阳之气亦虚。而为偏枯跛足也。夫正月阳气解冻。从地气而上出。则阳气当自次而盛矣。言有所谓偏虚而为跛者。又缘冬令寒水之气颇有不足。以致所生之阳气偏虚。而为经脉作病。上节论阳气微而为时所遏抑。此论根气不足。而所生之气亦虚。

以下论阳气之渐盛。)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强上引背者。头项强而引于肩背也。太阳之脉。上额交巅。从巅别下项。挟脊抵腰中。阳气大上而争扰于上。故使其强上也。)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

(此言阳气之更盛也。春三月。所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天地万物之气。皆盛上而跃。而人之阳气。亦虚于上。

是以经脉上壅而耳鸣也。)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也。(此言阳气之盛。极于上也。所谓狂癫疾者。乃阳气尽甚于上。而阴气从之于下。不得与阳气相和。下虚上实。故使狂癫疾也。本经曰。阳盛则狂。又曰。气上不下。头痛癫疾。以下论阳气之从下而上。自微而盛。由盛而极。太过不及。与时消息。而皆能为病。)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此申明经气之有别也。如阳气盛上。而所谓耳鸣者。因气而病经也。若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按此篇名曰脉解。而篇中上论三阴三阳之气。并不言及经脉。盖解释经脉之气。三阴三阳之气也。经脉之病。三阴三阳之气所致也。故曰所谓。曰者。言所谓有如是之病者。乃阴阳气之盛衰。而证见于有形也。若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而不涉于经也。兆璜曰。曰所谓。曰者者。释脉解篇之解字而言也。)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此言阳盛于外。而复归于阴也。阴阳离合论曰。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

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是阳气离阴而出于地。盛极于外。当复归而与阴相合。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入中之气不足。则阴虚而为喑矣。)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内夺者。谓阳盛于外。内夺其所藏之气则肾虚矣。俳当作痱。痱之为病。四肢不收。盖不能言而兼之四肢不收。此肾虚厥逆之所致也。兆璜曰。阳受气于四末。

阳盛已衰。故四肢不收。肾气不足。则为喑也。)少阴不至者厥也。(少阴之气。肾所主也。承上文而言。肾虚以致少阴之气不至者。则手足厥冷也。兆璜曰。少阴之气。阴中之生气也。阳盛已衰。则肾虚。肾虚。则少阴之气不至矣。)少阳所谓心胁痛者。言少阳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心胁痛也。(按少阳之气。当主七月八月为首。九月少阴心脏主气。少阳为君火之相。故至九月而为心之表。其气更盛者也。然此时天之阳气。尽归于下。而阴气正盛。君相之火。为时所遏。故心胁痛也。兆璜曰。少阴主心痛。少阳主胁痛。诊要经终篇曰。九月人气在心。)所谓不可反侧者。阴气藏物也。物藏则不动。故不可反侧也。(九月之时。万物之气。俱收藏于阴。物藏则不动矣。是以少阳之气。亦不能枢转。故不可反侧也。上节论少阳正盛之气。为时气所遏。此言少阳之气。随万物收藏。而不能转运其枢。)所谓甚则跃者。九月万物尽虚。草木毕落而堕。则气去阳而之阴。气盛而阳之下长。故谓跃。(此言少阳之气正盛。

不肯随时而藏于阴也。夫九月少阳为心之表。其气正盛。然此时万物草木。尽皆衰落。则人之气。亦当去阳而之阴矣。

但少阳之气正盛。阳气入之于下。而仍欲上长。故病多跳跃也。夫人之阴阳升降。随四时寒暑往来。此气独与天地万物之气相忤。故谓之奇。兆璜曰。所谓六十首者。三阴三阳之气。各以六十者为首。自微而盛。盛而极。极而衰。非仅主六十日也。故少阳之气。至九月而正盛。)阳明所谓洒洒振寒者。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

故洒洒振寒也。(阳明乃盛阳之气。故主五月为首。五月阳盛而一阴始生。故为盛阳之阴。阳盛之气。为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也。)所谓胫肿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阳之阴也。阳者衰于五月。而一阴气上。与阳始争。故胫肿而股不收也。(五月阳气始衰而下。一阴始生而上。阴与阳交争。以致经脉不和。而为胫肿不收也。)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

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阴气下而复上者。谓冬至一阳初生。阴气下降。至五月而阴气复上也。邪、水邪也。谓阴气下归于水脏。至阴气从上而渐盛。则水邪随气而上升。上客于脏腑之间。故喘而为水也。)所谓胸痛少气者。水气在脏腑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故胸痛少气也。(水火者。阴阳之兆征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故曰水者阴气也。

上节论有形之水邪。上客而为喘。此论无形之水气。上乘而为胸痛少气。)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

阳气与阴气相搏。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所谓甚者。谓阳气下之甚。阴气上之甚也。甚则阴阳相搏。水火相恶。而阳明之气厥矣。阳明气厥。则阳明之脉病矣。阳明脉病。则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也。)所谓欲独闭户牖而处者。

阴阳相搏也。阳尽而阴盛。故欲独闭户牖而居。(此言阳气尽归于下。阴气独盛于上。故欲独闭户牖而居。夫阳明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