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启发
32613700000018

第18章 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对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动机常常以学生对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焦虑等形式表现出来,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动机一旦形成,它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指向性,即有主动积极的态度、对学习的兴趣、集中的注意等;而且也有一定的动力使注意状态、兴趣状态保持下去,在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由于学习动机是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因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就是同一个学生,支配其学习活动的动机也往往不止一个,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环境的改变,动机也在发展变化。另外,一个人的各种学习动机,可能彼此一致,互相补充;也可能彼此矛盾,相互斗争。这就构成了学习动机的复杂性。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类:

从动机的社会意义来看,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不正确的动机;从动机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来看,可分为直接的、短近的动机与间接的、长远的动机;从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来看,可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对学习动机上述划分是相对的,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动机都能分为正确与错误或高级与低级的。动机的合理性往往随着社会标准和儿童年龄水平而异;直接的、短近的动机与间接的、长远的动机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主导性和辅助性动机也可以相互转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1.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动机强度与学业成就或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尤古罗格卢等人调查分析了232项动机测量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98%是正相关。这说明高水平的动机导致高的学业成就,反之,动机水平低,其学业成就也低。

然而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就以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关系为例,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之间并不是直线关系,而是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即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不利于解决问题效率的提高。

2.成就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研究表明,成就动机强比成就动机弱的学生更能坚持学习,学习更有成就。洛厄尔对两组成就动机强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大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实验比较,结果发现:成就动机较强的学生在这种学习任务中成线好,进步快;成就动机弱的学生没有明显的进步。

反之,学习成绩也作用于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好,满足了原有的学习需要,可促进学习动机的加强;学习成绩差,原有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受到处罚,使学习动机进一步削弱。

但是,学习动机是复杂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并非完全一致,因为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要通过许多中介因素,如智力水平、知识基础、方法策略、身体状况等,都会对学习效果有一定影响。

学习动机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学生对自己的动机在意识中可能是明知的、具体的,也可能是模糊的、漂渺的;有时学生虽然明确地说出自己的动机,但并不理解意义;还有的学生自己所表白的学习动机,与他的真实动机是不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