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卧底大清朝
3268800000035

第35章 反对!反对!反对!(求票)

明珠在听到康熙说到这个情报局的时候也是吃了一惊,他一向紧跟康熙,与皇帝的关系非常密切,没想到这个情报局的成立康熙一点口风都没向他透露过,这让明珠有些不是滋味。因此他保持沉默,不赞成也不反对,总之就是不发表任何意见,你们该干嘛就该干嘛,不关我事……

不过康熙的目光已经看向明珠,明珠知道躲不过去了,只好上前发表意见。

“臣认为皇上设立情报局的做法实在是圣明之举!“

明珠的第一句话先定下了调子,他这一说话,一些原本反对的官员立刻缩了回去,另一些官员则是被明珠的话气得够呛,敢情咱们这些反对的人就是认为皇上的做法是不圣明的了?!有些索额图的党羽已经准备跟明珠论辨一番了,你以为索相不在,你明珠就能一手遮天了不成?!

明珠没有理会那些反对官员看向自己的眼神,而是看了一眼康熙,见康熙眼神包含赞许。

“情报局这个称呼很好,说明这个情报局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朝庭收集情报,以供朝庭决策。皇上,不知臣理解的这个情报局是不是这么层意思?“

这个…….康熙听到明珠这样说,无语了,心道:你明珠不是挺精灵的一个人嘛,怎么今天这么不识趣的,这情报局是归朕直接统辖的好不好?!被你这么一解释,就算开衙建署了,那也要被你们划到哪个衙门管去了,那我还费这么大劲干嘛?!

情报局第一功就杀了陈近南,这让康熙跟喝了狗血一样,热血沸腾。准备将情报局公开化,立为皇帝直接统领的机构。但明珠这样一理解,情报局就成了朝庭下属的一个衙门,那样的话,情报局所有的事务都轮不到康熙来管了。

明珠这样的理解绝对不行,康熙准备提醒他一下。不过康熙没有正面回应明珠的询问,而是看了一眼刚才反对的比较凶的几人。

“朕当初设立这个情报局的目的是对付天地会反贼,并不是让情报局成为朕的耳目,做那前明锦衣卫的勾当。因此各位臣工,你们不必如此言辞激烈,好像朕就是那朱由校一般。“(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故又称天启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父亲光宗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的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在位7年,因嬉乐过度成病(一说曾落水,留下病根),于1627年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谥熹宗,葬于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皇陵。天启帝有三男二女,无一长成。终无子,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崇祯帝)。

朱由校在位期间,大太监魏忠贤一手把持朝政,权倾朝野,大量奸佞之人通过巴结阉党从而升官加爵。朱由校十分喜爱做一名木匠,正是在他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的乐趣时,奸佞们却在悄悄地挖着他的墙脚,熹宗死后仅十多年,明朝就灭亡了。)

那些反对的大臣见康熙说他们把他比作朱由校,一下子不敢吱声了,这个帽子他们可不敢乱扣,将当今皇帝比作亡国之君(朱由校严格来讲也可归属到亡国之君的行列当中),这罪名可就大了,搞不好可是要诛九族的。

一帮大臣你看我,我看你,却是没有人敢接康熙的话茬,不过他们的心里对康熙的这番话还是不以为然的,不就是反对情报局的成立嘛,皇帝却把性质定的这么严重,未免太小题大做了!他们可没有想自己这群人刚才反对时可是把康熙说得很糟糕。

康熙见那些大臣都不说话,冷哼一声,心道你们刚才不是一个个都挺英雄的吗,表现的都挺忠君爱国嘛,还不是欺朕年少,朕稍稍讲得重些,你们就尿裤子了不是!朕再不表现出点天子的威严来,你们还真小瞧了朕,敖拜那么跋扈的一个人还不是被朕搞到,更何况你们?!

想到明珠刚才的表现,康熙心道:明珠这家伙虽然有点不识趣,不过总算还是站在朕这一边,刚才朕说得这番话如果你还不明白,就枉费朕对你的宠信了,下面得要让你发挥点作用了,这一帮人要是真的与朕顶起来,还真不好收拾,总不能把他们全罢免了吧?

康熙如此想道,便不再理会那帮反对的大臣,而是把视线重新转到明珠身上。

“明珠,朕问你,翰林院掌院大学士丁默林为老不尊,枉为读书人之表率,竟然敢在朝堂之上欺天子年少,以死威逼君父,按律如何处置?”

丁默林没有想到康熙竟然要问他的罪,一听吓得跪了下去,浑身打着哆嗦,话也说不全了。

“皇上……老臣……..冤枉啊!….老臣是为…..江山…社稷以死谏君,绝无…私心啊!皇上!….念老臣一片忠心….“

康熙看到丁默林这样,心生厌恶,没等他说完便打断他的话。

“你给我住嘴!朕没让你说话!”

丁默林见康熙发怒,打了个冷颤,竟然出了一身冷汗,在那结巴着张了张嘴却是不敢再说。

“明珠,回话!”

“…………”

“回皇上话,丁默林是前朝老臣,又是翰林院的掌院,熟读圣贤之书,当知圣人教诲君父之道。但他竟然倚仗资历,在朝堂之上公然撒波,全无为臣之道,目无君父,按律当诛!….但念其是前朝老臣,可以枉开一面,臣的意思是摘其顶戴,夺其翰林院掌院学士一职,逐出朝庭就可以了,不知皇上认为是否妥当?“

明珠的一番话让殿中的文武官员都是唏嘘不已,丁默林是个大儒,天下读书人的表率,不过是行为冲动了一些,没想到却落个如此下场,明珠可真是下手不留情啊!唉,他这是在杀鸡给猴看呢……

丁默林不是明珠的党羽,更不是索额图的人,那些持中立立场的官员多是些低品官员,虽然对丁默林很是同情,不过这件事上却没有他们说话的份,因此竟然没有人上前为丁默林开脱。

康熙当然不会真的要杀了丁默林,只是想拿他做个榜样给那些反对的官员看看而已,听了明珠的话,康熙沉吟一下,点头准了。

“就这么办好了,来人,将丁默林的顶戴给朕摘了,拉出宫去!”

当下就有值守乾清宫的当值侍卫进来将软做一堆的丁默林摘了顶戴,拉了出去。

“下面接着议情报局是否开衙建署的事,列位臣工但有不同意见,尽可以向朕讲明,但不可以再学那丁老头一般,无视朝庭体统。“

有了丁默林的前车之签,这些官员哪里还敢再反对,于是在明珠一党的带动下,情报局正式开衙建署的事情顺理成章的通过了朝议。不过在情报局指挥使的官职上面,却又有了些不和谐的插曲。

康熙让穆有光将自己对胡青华的任命在大殿之上读了出来:委胡青华为委署骁骑营参领,以正五品步军副尉的身份执掌情报局,提赵深智为从五品的下五旗包衣参领,仍领情报局副指挥使一职。

穆有光刚宣读完,康熙便要传一直侯在殿外的胡青华上殿,不料太仆寺卿蒋涟却出列反对道:“

皇上,臣以为这项任命不妥,请皇上收回成命!“

“太仆寺卿为何反对朕的任命?“

“皇上委的这个情报局指挥使胡青华,臣等从未听说过,不知此人到底是何来历,为何皇上要委他此等重任。再则,我朝开国以来,尚无汉人委署骁骑营参领,皇上今天却让一个汉人担了此职,与祖制不合,因此臣请皇上收回成命!“蒋涟不卑不吭道。

满清八旗的骁骑营,是禁卫军的一个组成部分。兵员叫“马甲”,从满、蒙旗中每佐领中选拔二十人,汉旗中每佐领中选拔四十二人,满、蒙、汉马甲共二万八千多人。满、蒙、汉军各自为营(驻防外地的骁骑营由满、蒙、汉军混合编组,有八旗都统分别统领。

骁骑营参领以上的官职向来都是由满人担任,康熙现在让胡青华委署这一官职,的确不合八旗编制的规矩,听了蒋涟的反对,一时也不知道如何驳斥于他。

下面刚才反对康熙成立情报局的官员一见康熙没有反应,好像打了胜仗一般,一个个又跳了出来。

“臣附议太仆寺卿!”

“臣等也附议!”

“………….”

这些官员心里的算盘打得很划算,利用祖制来反对皇帝对某人的任命比反对皇帝成立一个机构要容易的多,也不容易担风险。所以这帮子官员一个个争先恐吓的对着康熙发表一番长篇大论,宗旨无非一个,就是绝对不能任命一个汉人委骁骑营参领。

讽剌的是这些反对的官员中八成都是汉人,他们在讨论满人的事情上,表现得要比那些满官要积极的多,数典据祖的精研程度让那些满大臣们自愧不如,有些个还想表演一二的满官见这些汉官对他们满人的事情比他们还要清楚时,便都明智的闭上了嘴巴。

“皇上,臣赞同太仆寺卿的意见,那胡青华不过是天地会反贼出身,如何能做得了我骁骑营的参领一职,请皇上三思!“

说话的是刑部左侍郎端华,他是索额图一党,对胡青华的来历知根知底。

索额图的闭门不出与胡青华有很大的关系,做为索额图党羽中的重要人物,端华绝不希望胡青华出任情报局的指挥使,因此将胡青华出身天地会的事情也给捅了出来。

这一下子更不得了,原本还不怎么反对的官员也来了劲头,也加入到反对的官员行列中。

他们反对康熙对胡青华的任命倒不是因为什么祖宗规矩之类的东西,而是纯碎因为反对而反对,这些人多是些四品左右的官员,大都是走科举道路上来的,十年寒窗一举中第,熬了多少年才混个不大不小的官职,现在见这胡青华不过是天地会反贼出身,却能一下子委了个正五品的骁骑营参领,而且还担任情报局的指挥使,虽然品级不高,还是武职,不过这掌握的权力可不是他们这些人能够相比的,因此一个个就开始妒忌起来,不要命似的开始反对起来。

一帮子官员正你一句我一句的对着康熙大谈不能任命胡青华的理由,大学士陆辅轻轻咳嗽了一声,扫视了一下这些站在中间的官员,正说着的几个官员一下子都住嘴了。

陆辅很满意的看了看这些识趣的官员,这才轻轻的往外走了两步面向康熙。

“臣也认为皇上对情报局指挥使人选的任命有些不妥,请皇上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