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卧底大清朝
3268800000036

第36章 反对无效(求票)

陆辅的话康熙不能不慎重考虑,因为陆辅曾经做过两年康熙的老师。用现代的话讲就是康熙的启蒙老师,跟后世的幼儿园老师是一个性质,不过这区别可就大了,人家陆辅那是帝师,正二品的大学士,相当于后世**中央政治局的委员,政治待遇那是相当的高。

康熙是个一直标谤仁孝重师的皇帝,现在老师发话反对了,康熙也真是有些头大。他可是早已金口赏过胡青华的,总不能再收回吧,我这皇帝做得也真憋屈,什么事都要被这帮子大臣说三道四,看来得想个法子改变一下才行,康熙踌躇了。

满殿的文武官员都不做声了,明珠也没吱声,这陆辅在朝中的影响力不低,一些外地督抚中还有几个是他的门生,现在他出面反对,明珠也不好和他硬扛。

殿中一片沉默时,有人却站出来了。

“皇上,臣也认为汉人不可以委署骁骑营参领,但皇上若觉得那胡青华确实是个可用人材,倒也不是不可以通融一二的。“

说话的是工部尚书陈铣。

康熙听了陈铣的话,眼睛一亮。

“陈尚书可有什么两全齐美的法子吗?“

“臣若没记错,我大清在关外之时就有对汉人抬旗的做法,现在我大清的八旗劲旅中也有汉八旗一支,官员之中也多有抬旗的汉人出任满官一职,因此臣认为皇上可以恩赏胡青华抬旗便可。”

陈铣对那些射向他的眼光视如不见,面无表情的站在那。

抬旗?!陈铣这个主意让康熙差点要拍案而起大叫一声“妙”,心道朕怎么忘了这个法子,抬入旗籍当然可以出任满官,不说是骁骑营参领一个低品武官,就是正二品的内务府总管又何尝不能让汉人来做?!就这么办了,朕抬了胡青华入旗,你们这些大臣总不会再反对了吧。这陈铣真是玲珑心思,替朕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将来要好好重用一番才是!

心里如此一想,康熙看向陈铣的眼光便有所不同,大含可堪大用的意思,把个陈铣看得心里美滋滋的,虽然面无表情,心里却是波澜壮阔:要不是我有眼力界,皇上如何才能发现我陈铣是个人材啊,这工部尚书做得太无趣了,早该给我换换了!要紧跟皇帝,紧跟皇帝啊!绝不与皇帝做对,身为臣子,要处处为君父考虑才是!这是俺们老陈家几十年为官的经验。

陈铣的父亲陈国荣曾经出任前明山东布政使,大理寺卿等职,祖父陈昭也做过前明知府,因此也可以说是官宦世家了。

“宣胡青华上殿!”

有了抬旗这个方法,康熙不等有人再出声反对,立刻让人宣胡青华上殿,他实在是不愿意在这件事情上再和这帮子朝臣扯皮了。

一直等候在乾清宫外的胡青华对殿中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在得到康熙的宣见之后,跟着一名太监便进了大殿,按规矩磕头三呼万岁后跪在殿下。

“胡青华,你为朝庭诛杀天地会反贼首领陈近南,忠心可嘉,朕恩赏你抬旗入镶红旗,你可愿意?“

抬旗?胡青华听了康熙的话一愣:那我不成了二鬼子了吗?!我汉人做得好好的,你个小皇帝发什么神经要改我的民族呢?要是拿个民族一栏里印有满族的身份证出去,可真太丢份了…….

见胡青华发愣,康熙以为他没听清,便再说了一遍,这下胡青华有反应了,虽然心里不乐意,但还是重重的又磕了三个响头。

“臣愿意,谢皇上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皇帝要抬胡青华入旗委官,反对的朝臣们实在是找不出继续反对的理由,拿胡青华天地会反贼出身说事吧,人家可是刚刚为朝庭杀了反贼头子陈近南,这份投名状的功劳可是巨大的,忠心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要拿这个说事只能自讨没趣。

这些人眼见康熙都已宣胡青华入殿,那分迫切想要完成对胡青华任命的心情,只要不是瞎子都可以看出来。想到康熙刚才处置丁默林的那份果断,他们也有些惴惴,刚才还可以借着规矩说事,现在皇帝把胡青华抬旗了,总不能连皇帝对某人的恩赏都要反对吧,这不吃饱撑的!

端华见事已如此,抽了抽嘴角,默默的退回到班列之中,正如轻轻的走又轻轻的来一样,殿中的一帮子官员竟然都没留意到刑部侍郎端华端大人已经悄悄的潜回到人群之中,而不是显眼的站在大殿中间。

退到一边的端华的心里很明白,事情到这个份上,他如果还想阻止,保不准就把自己陷进去。明珠的干将,刚顶了魏象升的缺,升任左副都御史的齐仕荣已经盯着他看了好久,看他那样子端华就知道他心里巴不得自己在这当口继续跟皇帝唱反调,好拿自己也当成是给猴看的鸡!

明哲保身,端华保持了沉默,谨慎的站在班列中,头都不再抬一下。

陆辅也没想到皇帝会采纳陈铣的主意给胡青华抬了旗,现在阻止胡青华任命的障碍已经不存在,他虽然身为帝师,文渊阁大学士,也只能无奈的叹口气退回了班列中,表情有些索然,任谁都能看出他的失落之情。学生不采纳老师的意见,陆辅多少有些心灰意冷。

那些反对的官员见到陆大学士都不出声了,他们也只好闭嘴。最先提出反对的太仆寺卿蒋涟见胡青华已经抬旗,他反对的理由已经不成立,便也随着一众官员一样,闭上了嘴巴,眼睁睁的看着胡青华入了旗籍,成了情报局的当家人。

没有人再反对了,康熙心情大悦,当即明发圣喻:

“前明余孽天地会,暗结宗社,蛊惑人心,行谋逆之举,危害社稷,为靖宇内,铲除乱党,保我大清万世基业,朕特设大清中央情报局,专司铲除乱党,皇帝亲领。”

一同下发的还有一道恩旨,这份旨意并没有出北京城,而是直接下到了胡青华的手中。

“情报局指挥使胡青华,弃暗投明,诛杀天地会反酋陈近南,兹事功大,特赏镶红旗出身,委署骁骑营正五品参领一职。原御前四等汉侍卫赵深智一并委以从五品下五旗包衣参领,钦此。“

清八旗上三旗为正白、正黄、镶黄三旗,下五旗则是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

康熙恩赏胡青华抬入的是镶红旗,并且明确的委了他骁骑营参领一职,而赵深智的下五旗包衣参领则是个象征性的身份,并无具体明确。因为赵深智奉胡青华的命令带人去追赶逃出去的郑克臧,因此康熙将旨意直接给了胡青华。

抬不抬旗的胡青华一点都不在意,内心里对这个旗人身份很是不屑,不过后来想想有个旗人的身份做事,也是好处多多,因此慢慢的也就接受了自己成为“二鬼子汉奸”的事实。

散朝之后,从乾清宫出来,胡青华就见到了正在等候他的来福,来福恭喜了胡青华一番,两人便一块返回了情报局驻地。

…………..

“郑公子?三弟,你是说那个女的叫他郑公子?”

“没错,二哥,我带人追上他们的时候,那个女的拼命在叫郑公子快跑,郑公子快跑,因此小弟可以断定这个人姓郑,但不知道他在天地会中是什么身份。跑出去有七个人,三个被当场杀了,其余四个被我带回来了。”

胡青华和来福刚回到情报局,赵深智就领着人回来了,一同带回来的还有三男一女,三个男子中两个明显是护卫,这从他们对另一个年轻男子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女的长得挺漂亮,与那个年轻男子的关系十分亲蜜。这年轻男子自然就是郑克臧了,女的便是沐剑屏,另外两个是他们的护卫。

郑克臧带人从袁项给他们杀出的血路中跑出来后,才发现后面火光一片,很明显陈近南和沐剑声他们已经葬入火海,难以生还。几个人还没来得及悲伤,赵深智带着人就追了上来。

一番交手,随郑克臧冲出来的五个护卫当场死了三个,还有两个也是浑身带伤,力竭不支。郑克臧见无法脱逃,不愿落在这些清兵手里,正欲挥剑自杀时,赵深智却将被擒住的沐剑屏推到了前面,威胁郑克臧放下兵器…….

郑克臧不愿意看到沐剑屏被杀,只好扔掉手中的剑,任由清兵上前将自己捆住。

赵深智为防万一,派人向前追了十几里后,确认并无漏网之鱼,这才带着郑克臧和沐剑屏返回情报局。

听完赵深智的一番述说,胡青华很肯定自己逮住了条大鱼,因为他确信这个郑公子便是在鹿鼎记里被韦小宝敲诈出几百万两银子的郑克爽!

胡青华之所以没有想到郑克臧,是受了金老先生的误导。金庸在鹿鼎记里将郑克爽这个实际上只有三四岁的小孩给凭空长了十几岁,变成了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现在胡青华又根据这个郑公子的年纪和在济宁城外隐约听见有人叫“师父”的这个印象,便作出了此郑公子便是郑克爽的这一判断。

一想到郑克爽落到自己手里,胡青华的心里是狂激动:韦小宝能敲诈出他六百万两银子,自己没韦小宝那么无耻,总也能搞出个一两百万两银子吧!等等…..还有个漂亮的姑娘….阿珂?!啧啧!不会是真的有这么个女人吧?!那可是吴三桂的女儿,嘿嘿!有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