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疯狂的温州商人
32766700000013

第13章 把钱当做生财的种子

老实人: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赚钱就是为了花钱。当通过自己的辛苦赚得了一笔钱,我已经很满足了,当然要好好犒劳一下自己,让自己的日子红火起来。

温州人:钱是永远也挣不够的,钱挣得多了就不只是为了购买东西了,还可以用来投资,扩大规模,做大自己的生意,这样就可以让钱生钱了。

温州商人爱财是出了名的,不过,这些为了金钱不顾一切做生意的商人,除了会拼尽所有挣钱外,还懂得怎样让钱生钱。金钱在他们手中,就行一颗可以生长的摇钱树,只要种下一颗金钱的种子,给它浇水、施肥,它就会产生更多的财富。

要想让钱成为生财的种子,当然要先创造钱财。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金钱的热切渴望是每个温州商人都有的。他们从小就幻想着自己长大要成为一个千万富翁,并且这种想法会反复提醒着他们要为之努力。可以说,很多温州商人的钱都是想出来的。

温州商人都有着“你不理财,财就不理你”的金钱本性,他们悟透了“爱钱如命、唯利是图”的从商真谛。生意之道就在于赚钱,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投资而获利。

当这些爱财的温州商人历经千辛万苦手握一大推金钱的时候,他们似乎并没有像儿时的梦想一样想着怎样去挥霍,这或许和他们的钱挣来的不易有关。更多的温州商人首先学会的是怎样积攒钱财,作为扩大自己生意的资本,企图让这些钱变得更多。

于是,赚到钱的温州商人先是学会了怎样去利用钱。在他们眼中,第一步就是要学会节省钱,花出去的每一笔钱都要用得有意义。

在温州当地的小商业圈子里,程飞鹏的“吝啬”是出了名的。不过,这种“吝啬”正是促成他做成了大生意。

有一次,一个顾客在傍晚时分打电话给他,要求送两块石材,当时员工已经下班,运输车叫不到,对方说可以租50元“货的”。

一向细微用钱的程飞鹏并没有听取顾客的意见,他突然想起隔壁老板新买了一辆三轮车,借用一下可以为顾客省掉50元运费。

于是,他借来三轮车便上路了。不幸的是,当时正赶上下班高峰,车挤人拥,程飞鹏技术不好,三轮车一头栽进了臭水沟,石材和三轮车压到他身上,只露出满头是泥的“黑头”,幸亏民警、群众把他及时救了上来。

很多人都会认为程飞鹏作为一个老板,这样做很不值得,但是在他看来,钱多了就变成了一种数字,钱多钱少无非是多一个零少一个零的关系。他风趣地说:“我看见钱就脸红,别人嫌我故弄玄虚,其实是真话。”

在温州像程飞鹏这样“吝啬”的老板有很多个,他们把大部分的钱用来投资做生意,而日常生活却很节俭,甚至近似于苛刻。

美国伯克希尔?撒哈韦公司总裁沃伦?巴菲特说过:“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人胜过人找钱,要懂得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这句话同时也印证了温州商人的用钱特征。他们赚到的巨额财富就算大手大脚的花也能用上几辈子,但是他们却都生活得很节俭,为的就是将这些钱用到真正有用的地方。

可以说,温州人节省出的钱大多都用于扩大生意的投资了。他们懂得要想赚得更多的金钱,就要扩大规模,而扩大规模的前提就是要投资。

有一个温州人开了一家专门批发皮货的商店,店铺规模很小,但有一批比较固定的客户。有个私营制鞋厂老板每次骑着自行车来,进几千元的皮货。

一年后,这个温州人的店面扩大了,那个老板换了摩托车,每次还是进几千元的货。又过了两年,这个温州人将小店铺扩大为皮货批发商场,那个成都老板仍然来进货,却开了部小汽车,所进的货量却没有增加。

这个温州人很奇怪,便问那个制鞋厂老板:“几年过去了,你怎么总是进几千块钱的货?”那个老板十分无奈地说:“我的厂只有那么大的生产能力。”

这个温州人有些不解:“这些年你赚的钱都哪里去啦?”制鞋厂老板笑了:“你没见我换了摩托,又换了汽车吗?老实给你讲,我上个月刚换了套新房,花了20多万呢……你倒是生意越做越红火,你赚的钱怎样花呀?”温州人笑而不答。

又过了两年,那个制鞋厂老板生产的低档鞋没了销路,只好转行卖皮鞋。有一次,他去温州进一批名牌高档鞋,却认出那家装备有意大利生产线的鞋厂厂长就是当年卖皮货的温州人。这个温州人一时兴起,便领着那个老板参观自己的工厂,说:“老弟,当年你不是问我把钱花到哪里吗?今天我可以告诉你,就花到这些设备上了……”

这就是温州商人用钱的可贵之处。倘若他们每一笔赚到的钱都用于消费,那么这些从小生意做起的温州商人怎么还会孕育出这么多出色的企业呢?赚钱固然重要,用钱才真正是件巧妙的事情。

金钱好比种子,你每用一次钱,便是播下一颗种子,你在助长钱的流动同时,它会加倍地再回来。头脑清醒的温州商人非常清楚每1元钱的价值,因为每1元钱都是一颗生财的种子。将钱花在刀刃上,这是温州商人对于用钱最好的觉悟。

疯狂语录:

我看见钱就脸红,别人嫌我故弄玄虚,其实是真话。

——温州商人程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