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疯狂的温州商人
32766700000014

第14章 每一分钱都计算清楚

老实人:做商人没必要计较一分一毫,要想发财就要做大生意,小生意做起来不但辛苦还赚不了多少钱。

温州人:生意不分大小,大生意也是由小生意做成的。不要妄想一夜暴富,要将每一分钱都规划好,这样离真正的拥有财富就不远了。

在很多人看来,亿万富翁一定是不拘小节,对花钱没有概念的人,他们可以肆意的挥霍,享受着自己的成果。其实不然,温州商人做起生意来,会将每一分钱都计算清楚,即使刚开始会赔钱,他们也都相信自己对金钱的规划。

我们知道,大多温州商人是从做小生意开始赚钱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分钱对他们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温州商人是最细心的商人,他们从来不会因为对金钱的规划而变得心烦意乱。每当他们认定要做一桩生意的时候,便会进行细致的打算。

潘江涛是温州大学管理系三年级的一个学生。潘江涛是一个会精打细算的人,2004年9月,一个朋友曾向他提议:发行一种学子卡——集会员服务与购物折扣于一体,在大学生中一定有赚头。精于商业的他认为决不能错过这个绝佳的商机,于是立即采取行动。

于是,在大学期间,潘江涛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在校大学生创办的公司品牌“学子”,他看中了大学生这个庞大的资源,并且打出了“在每名温州大学生身上赚10元钱”的口号。

由于没有资金,他向父亲打了张10万元的“借条”,这就是他筹集到的资金。公司刚刚成立,学子卡的注册、装修、租金等就已经花去了8万多,只剩下一万余元在公司账上运作,公司开始陷入资金的困境之中。

虽然公司几乎陷入绝境,但是,自信的潘江涛告诉自己:“虽然我一直在赔钱,扣除成本,卖卡的钱都不够公司开销,但我相信这个生意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我的目标是在5年里赚回一个亿!”

潘江涛之所以会如此自信,都源自他在心底已经算好了一笔定能盈利的帐。因此,在公司经营初期,即使面临着赔钱的状况他依旧坚持着。事实也证明潘江涛的坚持是有意义的。经过一年多的运营,“学子”的加盟商至2005年12月已达到1000多家,而且慕名而来的公司越来越多,“学子”大有前途。

潘江涛做对了这道算术题。在公司最艰难的时候,他依旧相信自己对于生意赔赚的把握。如果不是他对金钱有准确的估计,那他也就没有勇气去坚持到底了。

俗话说“会干的,不如会算的”,的确,在做生意之前,将金钱计算好,把握好每桩生意的赔赚才会加大成功的胜算。计算好每一分钱的收入和支出,其实是对金钱的一种理性打算,不至于自己花了哪些钱都不知道,也可以让自己清楚哪些金钱的机会是值得等待的。

在温州人看来,只有把钱计算得清清楚楚,才能有计划地用钱、有条理地赚钱、有目的地花钱,才能做到“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倪树松是一位温州商人,他是依靠诚信经营起家的一个成功案例。1985年,倪树松与安庆第二毛纺厂接触,和该厂签订的第一份订货合同只有98元,扣除温州往返安庆的旅费,这笔生意几乎无钱可赚。

精明的倪树松相信这只是暂时的,只要不放弃,一定可以按照自己打算的顺利运作下去。抱着不放弃任何一次商机的理念,倪树松虽然赔本,但仍在预定时间内送上货物。他诚信经营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该厂的负责人,第二年,该厂所有的机电设备的订单全部落到了倪树松的手中。

倪树松由赔本买卖奠定了在安庆的电缆生意之基。这让人不得不叹服温州人独特的算钱规则,他们宁可做赔本买卖,也毫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并且这种执着终究会换来稳定的盈利。

在做生意之前,先计算好是否会稳赚,然后按照自己的判断坚持到底,这便是温州商人的狠劲。他们不在乎起初做生意的坎坷,即使遭受赔本的危机,他们依旧坚持,因为在他们心中已经打好了稳赚的小算盘。

温州商人善于算计每一分钱,微薄的利益对于他们来说都能成为致富的契机。即使在人们眼中不起眼的针头线脑、打火机、牙签、吸管之类的小生意,温州人都能从中挖出金元宝。能够将一分钱经营成亿万财产的商人才是最值得佩服的,很显然,温州商人具备这样的特质。

疯狂语录:

虽然我一直在赔钱,扣除成本,卖卡的钱都不够公司开销,但我相信这个生意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我的目标是在5年里赚回一个亿!

——温州商人潘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