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疯狂的温州商人
32766700000019

第19章 借炒作打响产品知名度

老实人:要想产品有好的销量就要注重质量,让顾客认可,至于知名度,需要海量投资,那是大品牌要做的事情,我们是做不来的。

温州人:没有名声的产品是很难大规模售出的,但是打响产品知名度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所以有时需要一些炒作手段。

温州商人做生意向来是灵活有致的,他们不会死搬硬套的等待产品知名度的扩张,而是靠着一些灵活的手段,打响产品的名声,这就需要适度的进行炒作。

将看似困难的事情简单化是温州人最擅长的。现在社会的很多名人炒影视、炒书籍、炒楼盘,炒股票、炒古董、炒汽车、炒足球,等等,而温州人却是炒名声,他们知道唯有将知名度打出去,才能实现创收。

如果将产品看做是船的话,品牌则是帆,而温州人则是借风进行炒作。这股风的来临,有时需要有意识的安排,有时则只是顺势而为。之所以说温州人头脑灵活,还在于他们能够让困窘的事情变得有价值。

2010年的反倾销事件让温州的鞋业市场受到了重创,很多鞋业生产者都纷纷转行,但是营销大师王振滔却表现得十分淡定。他认为,反倾销迟早是要来的,没有2010年的欧盟,可能有明年的美国。

陷入困境的中国鞋业并没有让王振滔退缩了脚步,而是借此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升产业结构。经过调整,鞋子的质量提升了,同时名声也出其不意的传到了四海。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反倾销事件一出,加上西班牙的烧鞋事件,让“温州”的名气一下子扩张了起来,以前外国人都不知道温州在哪里,他们问的时候只得告诉他们在上海边上,而经过这样一折腾,海外的人也开始关注温州了,并且知道温州做鞋是很有名气的。

奥康鞋业开始在国内国外奉行的时候,王振滔甚至开始感谢这次的倾销事件。因为正是有了温商的反倾销,才会让温州的名声远扬。

温州鞋有个特点,越反倾销做得越大,温州人也是这样,越打压越顽强。这次的倾销事件是一种无形的炒作行为,而正是在这样的不经意间,温州人把握住了炒作的作用,由此大干一场,财源滚滚来。

炒作不仅能够迅速打开知名度,还能够赚到很多钱。比如,对于一些保健药品,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功效,但是温州人通过广告、包装等一些炒作技巧炒抬高了价格,这些保健品变得价值大增,本来成本只有几块钱,但是到了消费者手里便是几十元、几百元。

现在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仅是躲在暗处被人发现是不能够致富的,要想大规模的推出自己的产品,就要提升知名度,宣传品牌价值,让消费者认为自己买到了名牌产品。

有些商家总认为炒作是虚张声势,不知道用怎样的方式。其实,最常见的就是打广告。广告作为一种商家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方式,在很多领域中都是十分必要的,商家需要消费者了解自己的产品,需要消费者知道自己,并购买自己的产品。同时,由于商家与消费者的信息并不对称,因此从商家角度能看到的问题,消费者往往并不了解,那么,让消费者了解自己的产品将是非常必要的。

温州商人一向很注重对广告的投入。比如,刘永好的饲料事业被人戏称为“从鸡屁股里抠钱”的行业,他本人非常节俭。但他对广告的投入却是大手笔,集团广告宣传费几乎年年都上亿元。因为对广告的投入,才引得众人的注意。很多的温州商人都清楚地认知到了广告对于品牌宣传的力度。

当然,除了广告,还有一些其他手段。比如,进行产品宣讲,举办公益赠送活动,或是明星代言等,这些都能够帮助产品获得信赖。再加上消费者很注重这些举动带来的影响力,因此,就更不能忽略了打响产品的知名度了。

通过炒作来打响产品的知名度,这可以说是温州商人的小伎俩,不过这个伎俩出得很高妙,因为这对于产品推广来说,绝对是有利的。随着炒作的深入,温州商人在不断地树立自己的市场中的优势地位,成为竞争中的优胜者。

疯狂语录:

反倾销给温州鞋、中国鞋做了不花钱的广告。

——奥康集团总经理王振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