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疯狂的温州商人
32766700000069

第69章 扭住市场的“牛鼻子”

老实人:我也看到了市场,但是每次想进入的时候,都被别人抢占了。

温州人:一个被很多人占领的市场再使劲拼也不会有多大成效,关键是找准市场,快速进入,扭住市场的“牛鼻子”。

温州老板对于市场的把握堪称一绝。在他们眼中,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不缺乏市场的。最为关键的是每当发现市场的空白点,自己能够迅速进入,扼住市场的咽喉。

要想扭住市场的“牛鼻子”,就要有发现夹缝中的机会的能力。在无止境的市场环境里,善于透析可探究的机会。全国商业优秀创业企业家、北京世纪天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余存就做到了这一点。

林余存出生于温州沿海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勤奋好学,谦逊谨慎。在创业起步、发展过程中,他拿到了大学文凭,从一个企业普通的工作人员成长为企业科长、厂长、经理直到集团的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

1983年中学毕业的林余存跟随享誉全球的章光101集团创始人赵章光先生,开始了企业创办和集团创建工作。

在他和赵章光总裁的努力下,企业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严明了工作纪律,为101集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被誉为“东方魔水”的“章光101”毛发再生精获得奥斯卡发明奖和纽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等15项国际大奖铺就了阳光大道。

然而,正当章光101事业如日中天时,善于思考的林余存便想到了改造公司闲置的临街店房开个酒店。他认为,这样既可以扩大集团的经营范围,增收节支,还可为浙江温州同乡提供一个交际聚会之所。

于是,拿定主意并获得集团董事会通过以后,林余存说干就干,积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从运筹、规划到设计和建筑施工,仅用了8个月时间,一座装潢精致可同时容纳300余人就餐的高档酒店——新粤渔村于1997年元月正式开业了。

继新粤渔村之后,林余存为了更好地开拓事业,又创办了北京南方创业有限公司。2001年8月,林余存领衔成立了北京世纪天鼎投资有限公司。并且在2002年5月,林余存挫败众多竞争对手,拿到了崇文区大都市街被誉为“亚洲最长的内联式商业圈”中的一栋苏式建筑和56个“蒙古包”的使用权和经营权。

很快,他们投入巨资给这个取名为“世纪天鼎”的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的品牌服饰市场进行改造装修,他要在这里打造成全国品牌服饰的“信息中心、展示中心、贸易中心”。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林余存遇到了困难。虽然林余存和他的投资搭档进行了精心的谋划,但是美好的蓝图却没有打动品牌客商。但是,不愿服输的林余存等人又多次在北京国际饭店等地举行了项目推荐会,有关政府部门也出面为他们做工作,可是效果依然不理想。

正当林余存苦思冥想寻找突破口时,一个消息传来:南中轴路要改造,原天桥周边的6个商品市场全面拆迁,上千商户急需安置。

这个消息如雨后甘露一般渗透了林余存得心里。他凭着多年的市场闯荡直觉,认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于是他马上紧急召集股东开会,并将有关情况向崇文区政府汇报,要求及时转型激活市场,并很快出台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

或许是命运的捉弄,就在大市场即将建成投入使用之际,林余存遭遇了2003年“非典”在北京的肆虐,面对上亿元的大投资压力,面对北京“非典”期间不能举办大型活动的压力。

此时的林余存心里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他绞尽脑汁,协调了各种关系,最后实施特殊时期的“降低规模标准”的紧急招商引资,没想到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就招进了1300多商户,并在“非典”警戒期尚未正式结束之时的6月初使世纪天鼎商品交易市场开业,此举几乎轰动了北京。

如今,林余存得各种社会荣誉和职务接踵而来:北京市青联委员、浙江省在京十佳优秀经营者、崇文区政协委员、工商联常委、全国商业优秀创业企业家……从西子湖畔的事业起步,到进军河南郑州建厂,再到北京建立毛发再生精厂,林余存承担了许多重要任务,为101事业的奠定基础和求得更大发展挥洒了辛勤的汗水,体现了林余存过人的胆识和智慧。

大家说他的路子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作为一个党务工作和民营企业家,他不计个人得失,亲力亲为。其实,除了林余存自身的努力外,还有他敏锐快捷的洞察力,他不断地发掘市场,并且在每次陷入困境后都积极的应对,这是他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原因。

疯狂语录:

做生意就是在没有机会的地方会创造出机会,在有机会的地方能抓住机会,做到运气、机会、财气的转化。

——邱继宝(浙江飞跃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