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疯狂的温州商人
32766700000070

第70章 刚柔兼济的温州女人

老实人:拼事业是男人们的事情,我是女人,理应在家相夫教子。

温州人:创业的机会不是男人的特权,虽然作为女人,但是我一样可以把生意做得和温州男人一样好。

古来,人们对女人的定位就是相夫教子。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在中国的温州,这个惯例却被突破了。温州的女人兼济着刚柔并重的品质,在她们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创业的魅力。

温州女人向来有她们独有的特质。她们既不同于北京女人的大气,也不同于上海女人的婉约。而是浑身散发着时尚、前卫、务实,敢想、敢闯,追求财富,爱做老板梦的朝气。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温州女人不柔美,她们一样有着柔情万种,只不过也都富有着其他地方女性不具有的崇尚实业。

在全国各地,除了温州男商人让大家叹为观止,温州女商人也驰骋在商海之中,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朱巧平就是这样一位不同寻常的温州女性。

朱巧平本来只是一位普通的温州女性,她身上散发着女性具有的贤惠,温柔。但是,1988年的一个机会让她重新突破了自己,成为了温州女性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当时,朱巧平从邻居的口中得知,柳市等地的低压电器产品非常畅销。于是,原本就像干一番事业的朱巧平开始心动了。她觉得,与其呆在黄华镇上岩后村这个乡下地方,规规矩矩做一名家庭妇女,不如出去闯一下,见一下世面。

于是,恰好借这个机会,朱巧萍从亲戚家借了3000元,带上了一些低压电器产品的样品、说明书和一点简单的行李,只身到了合肥,并且在当地一条不起眼的小街上租了一间店面。

对低压电器产品一无所知的朱巧平初到合肥将形势想得很乐观。她心中想: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原来由国家计划经济控制的机电产品市场将会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一个月赚万八千块钱应该没问题。

但是,小店经营了一段时间后,情况并不如朱巧平所想。

有一次,合肥一家大企业的一位电器采购员一次在她的店里看了产品、询问了价格后非常满意,准备采购一批价值3万元的交流接触器产品,并说好一个星期后提货。

开张不久就接到这个大业务,朱巧平非常兴奋。她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让立即备货。

然而,刚刚将一切打点好,第二天,答应买3万元产品的那位采购员便来电话:由于没有技术人员前去安装、调试产品,原先预订的产品取消订购。

经历了这次打击,朱巧平意识到,做低压电器生意,不学一点技术常识,不掌握一些电器方面的知识是行不通的。

于是,朱巧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学会电器方面的技术常识。她购买了大批的图书放在自己的小店里,每过一段时间,低压电器方面的书和杂志堆积得比产品的样品还要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年底,朱巧平一算账,经营了7个月的小店,营业额竟达到了30多万元。

获得收益的朱巧平开拓事业的积极性更强了。到1995年,朱巧平已经营了7年低压电器门市部。手头有了充足资金的她毅然选择了正泰作为自己准备放手一搏的品牌。

朱巧平之所以选择代理正泰产品,一方面自己的故乡情结,另一方面是基于正泰良好的企业形象、孜孜不倦的质量追求和南存辉董事长的人格魅力。这时的朱巧平已经具有了分析问题和决策的独立性。她已经从一个温柔的温州女性成熟的变为了兼具事业心的成功女性。

“做人,不能忘本。尤其是当你有了金钱和地位后,更应该保持劳动者的本色,应该想到回报社会,为社会做点贡献。”成功后的朱巧平这样对自己讲。

于是,从1999年开始,朱巧平开始响应政府号召,陆续接纳了安拖、合肥车辆厂、安徽染织厂等破产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也因为她的善心,在2003年初她先后被评为合肥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合肥市工商联执委、安徽浙江企业联合会常务理事、合肥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以及2004年度安徽省优秀女民营企业家、合肥十大杰出青年。

当成功后的朱巧平回到温州,同乡人向她投去赞赏的眼光。除了对她大胆尝试,敢于走出去经商的狠劲竖起大拇指外,还被她近似于温州男人般果敢、坚决的事业心所折服。

朱巧平是温州女性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像朱巧平一样刚柔兼济的女性在温州还有很多。她们不像其他地域的女性一样,娇气,有小姐脾气,养尊处优,而是既富含着女性的柔情万种,又彰显着对创业的独立风范。

温州市副市长陈莲莲在长沙女性频道举办的主题为“城市与女人”的中国女市长世纪论坛上说过,温州女人在温州经济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磨灭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温州女人的参与、支持,便没有今天的新温州。

的确是这样,现代的温州女性也成为了成功的温州商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们并不甘于充当相夫教子的女性角色,而是自己走出家乡,抓住创业的机会,开创出了自己的事业天地。

疯狂语录:

做人,不能忘本。尤其是当你有了金钱和地位后,更应该保持劳动者的本色,应该想到回报社会,为社会做点贡献。

——安徽广力电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巧平6.企业想做大,心态要摆正

老实人:我很想把生意做好,但是屡次的失败已经让我承受不起打击了,我只得放弃。

温州人:失败是经商路上必经的体验,要想将企业做大,就不要害怕失败,即使失败了也是英雄。

成功与失败,是同一母体所孕育的一对孪生姊妹。当你成功的时候,就蕴藏着面对失败的危机,当你失败的时候,便会有成功的转机。“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的敲门砖。

在温州人眼里,根本就没有失败,即使失败也能获得一些自己以前没有过的经商经验,而这种经验,正是经商的一种策略和哲学,有时候是花钱都买不来的。

美特斯邦威品牌现在已经广为所知,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然而,创始人周成建却在这一路中走得甚是坎坷。他就曾经历过数次的失败,最终获得了成功。

周成建很早就辍学做起了小裁缝,在他17岁那年,在浙江青田县开办了一家服装厂。但是,当时的周成建冲动,不成熟,也没有什么经验,在业务和运营上都不精通,因此在生意泡汤之后,瞬间背上了20多万债务。

20多万,对于一个年纪轻轻的创业者来说势必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况且是在创业之初就遭到失败,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的打击。如果是其他人,很可能没有再尝试下去的勇气了,但是周成建却选择在失败之后继续坚持下去,一定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于是,周成建背着高达20多万的债务去温州四处闯荡。他之所以这样勇敢是因为他正视自己的失败。他在初次失败中得出教训:以后做事之前一定要想好再去做,不能稀里糊涂的就去做。

凭着失败后自身的淡定,周成建重起炉灶,生意很快得到了好转。不过,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他依旧碰壁。

由于对于管理岗位的模糊评估,导致各部门经理人执行力下降,这曾经让周建成很是苦恼,他感觉这是自己在用人方面的失败。

有人说周总的脾气太不好了,动不动就东肝火,所以失去了一部分心腹。这种说法没有太多的根据,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他并不善于培养人才,不善于利用人才。

这是对领导人直白的否定,一般人心里是很难承受的。但是,周成建却并没有气馁,他越来越发现团队精神在企业生存中的重要性,所以他把这一项作为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周成建从三个维度去看企业的生命力:创业家的执行力、系统复制力和风险控制力。他领悟到在企业发展中,只有团队强大起来,企业的生命力才会更加强大。企业不仅要生产产品,还要生产人才。人才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培养出来的。

经过周成建对自身问题的分析与改正,美特斯邦威现在已经成为一家成熟的服装企业了。这一切都源自周成建内心对于失败的掌控能力。他不管经历多少的失败与挫折,都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将不寻常的路线一直走下去。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何况是创业之路,更是波折甚多。如果经历了失败很快就放弃,那最终看不到山顶的曙光。执着的温州商人在做生意上要求自己很是严格。他们会不畏艰险的一头扎进去努力,在失败中学习,在失败中获得经验,因此成功。

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干什么事都会成功。成功与失败有时候只在一念之差。温州商人做企业的心态一直都很好,他们不会在一次失败中一蹶不振,这在他们看来是弱者的表现,他们会迎风破浪,笑着面对它。

当在经商途中遇到失败时,要提醒自己:只有经历失败才能取得成功,这意味着当失败时,自己便与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只要跨出那一步,自己便会成功。从失败中总结,从失败中学习,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从细节处做起,自己终究会走向成功。同时,还可以这样摆正自己在失败时的心态:

(1)失败没什么大不了的,即使失败了也是光荣的。

(2)失败只是成功的垫脚石,这次积累了经验,其实是对成功的一种铺垫。

(3)不是只有自己经历失败,人人都会失败,关键是看自己是否能从失败中站立起来。

有的人在失败面前,显得是那样的脆弱,那样的萎靡不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其实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人在失败面前失去斗志,失去奋斗的信心。温州商人是铁打的汉子,永远不会向失败低头,这是他们始终保持战斗力的原因。

疯狂语录:

我看准的事情,不要犹豫,就是要做,失败了也是英雄。

——阿拉伯阿里巴巴商务卫视电视台董事长王胜伟7.打破小家族,才有大家族

老实人:家族企业非常方便,全家人一起使劲,一起收益,何必请外人来管理呢?

温州人:家族企业很容易将企业束缚住,家人做错事很不好意思职责,所以还是请外部人才,这样对企业的未来负责。

世界上很多家族企业,在经商过程中,他们注重家族伦理,倚重血缘关系,在成功之后提携家庭成员,形成一荣共荣的连带效应。在温州家族制的企业也已经是一种传统了,企业创立早期,家族式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但是,随着企业的壮大和竞争的加剧,家族产业显示出了它的弊端。试想:如果一个企业里都是你的叔叔,舅舅,之间带着许多的亲情牵绊,做不好的事情也不好意思说,更不利于调动积极性,那怎么才能使企业做好呢?

天正集团是中国工业电器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作为温州的名企,它也经历了由家族产业到吸引外部人才的过渡。

一直都是小家族经营模式的天正集团在经历了市场的瞬息万变后,越发感觉起初的家族优势渐渐消失,负面因素趁势而来。企业要想占据领先位置,一定要引进一批有识之士才可以。

作为创办者之一的高天乐秉持着天正“求新,求变,求和”的理念,认为只有把企业的股权结构慢慢社会化,吸引更多的人合作起来壮大自己的力量,才会使企业更加强大起来。

经营模式的变动意味着要请父老乡亲下台,这让高天乐感到分外为难。尤其是劝父亲隐退,让高天乐有很深的负罪感。因为在创业之初,父亲刚从国有企业退休,正好分担了高天乐乐清长城变压器厂的财务工作,这给刚开始创业的高天乐的帮助是很大的。

但是,处于对企业的负责,高天乐只能忍受痛苦去做决定。高天乐的改革方案是50岁以上全部退休,他的一位连襟也在这之列,高天乐的父亲为了支持儿子,第一个举手表决,自己主动离开公司,同时阐明该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人事之于集团的重要意义。虽然,父亲理解儿子的决定,但是当他走下台的时候,眼中含满了泪花。

经过天正在家族经营的模式改造,现代企业淹没了家族经营管理,高天乐的6个亲戚先后从公司的管理层淡出。并且,通过股份制改造,天正募得资金2600万。高天乐的个人股份稀释到80%,股权结构得到了改变。

现如今,天正精英团队中80%的中上层管理人员都是通过招聘选拔而来。这些人员包括从飞利浦、惠普跨国公司“挖来”的和从猎头公司和人才招聘会高薪“买”来的。7个副总中,4人是硕士,2人是本科,一个是MBA在读;中层管理中有16个MBA。知识结构之高,令同行刮目。

就这样,天正突出了家族围城,在温州企业界具有‘示范’价值,同时为企业发展所需的“精英”提供了位置。为天正的“人才战略”进入全方位开展阶段打下了基础。

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势必要突破陈旧的小家族管理。因为现如今的市场竞争只能通过人才竞争去抵制。家族企业虽然会让家人都受益,但是却存在着人才结构不完整的漏洞。要想让企业发展壮大,决策者一定要舍掉儿女情长,不能感情用事,要让企业成为人才聚集的宝地。

温州商人的革新精神是很值得学习的。或许在创业之初由于创业艰难得到了家族的帮助,但是在市场局面变动后,他们会学着改变现状,摆脱家族模式的束缚,通过引进优质人才实现企业的飞跃,他们打破了小家族,实现了大企业的繁荣。

疯狂语录:

求新,求变,求和

——天正集团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