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难治病中医辩治思路和方法
32938300000020

第20章 各论(17)

分级标准:①轻度MR:智商50~70;无明显语言障碍;学习能力较低,不能顺利完成小学教育,能学会一定的谋生技能;②中度MR:智商35~49;能掌握日常生活用语,但词汇贫乏;不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但可以学会生活自理与简单劳动;③重度MR:智商20~34;言语功能严重受损,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生活不能自理;④极重度MR:智商低于20;言语功能缺乏;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常须与下列疾病如儿童孤独症、瓦解性精神病、儿童精神分裂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相鉴别。

1.1.2 中医辨证方面

(1)从病因入手

与产前因素有关者,辨证为肾虚,痰淤内阻,治宜补肾,活血化痰。与产时有关者,辨证为脾虚,痰淤内阻,治宜健脾活血化痰。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者,辨证为心肝气血亏虚,痰淤内阻,治宜补益心肝气血,活血化痰。

(2)从临床入手

应人、应物能低下,辨证为心肝肾阴(血)虚,痰淤内阻,治宜滋补心肝肾,活血化痰。语言能、动作能低下,辨证为心脾肾阳(气)虚,痰淤内阻,治宜温补心脾肾,活血化痰。配合西药脑活素等。

1.2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在宏观辨证论治基础上,我们将现代理化检查如头颅检查、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等视为中医四诊的延伸,据此进行微观辨证,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如此可提高疗效。但如何进行,我们有如下经验可供参考:

脑电图异常者,多辨证为风痰淤内阻,治宜祛风化痰活血;脑影像学检查见脑形态结构异常者,多辨证为心肝脾肾亏虚,治宜补益心肝脾肾。

1.3 药物治疗与教育训练相结合

RM治疗是一项任务巨大的系统工程,在以药疗为基础包括针灸等综合疗法的基础上,进行全社会参与的教育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能力的缺陷,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和发展其智力水平与技能。教育训练的方法主要有二:一为建立弱智学校(班)的教学组织或在普通小学附设辅读班,让他们进入普通小学的混合班形式中学习;二为建立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服务,广泛普及宣传有关照管训练RM患者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方法,示范传授并协助其家长,按训练的步骤和目标进行教育训练,家长的参与,发挥他们的作用和支持非常重要。

1.4 治疗与护理相结合

在药物治疗及教育训练的同时,我们在注意对RM患儿注意调养和监护,如帮助讲究个人卫生、预防外伤,如此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提高RM患儿的生存质量。

2. 辨治思路

2.1 健脑益智

脑主神明,是脑各种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首先脑是精神智慧产生之处。故《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其次脑与脏腑肢体密切相关,主司协调人体脏腑肢体气血等的运动,故《锦囊秘录》曰:“脑为元神之府,主持五神,以调节脏腑阴阳,四肢百骸之用。”若脑髓亏虚,脑功能不健,则见思维能力减退,记忆能力低下,动作不协调,注意力分散,缺乏想象等。治宜健脑添髓,药用猪脑、兔脑、狗脑等。现代研究表明,氨基酸及肽类物质的缺乏可使大脑发育不良,导致智力低下而发为RM,补充各种氨基酸及肽类物质可使儿童脑细胞增殖,大脑发育良好,智力提高。动物脑组织中含有大量氨基酸和肽类物质,因此,可用来治疗RM。但应用此类药物时疗程要长,否则效果不佳,此类药物对轻中度及后天所致者疗效较好,对重度及先天所致者效果不理想。

2.2 补肾填精

肾藏精生髓,“脑为髓海”。因此,脑与肾在生理病理上有着密切的关系,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功能健全,“元神之府”的生理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否则,肾中精气不足,脑髓失养,脑功能低而见智力障碍,故《医学心悟》云:“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治宜补肾填精,若偏阴者药用女贞子、枸杞子、黄精、制首乌等,偏阳虚者药选鹿角、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菟丝子等。现代研究表明,上述补肾填精药可明显增强脑内胆碱乙酰化转移酶的活性,促进乙酰胆碱的合成,从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智力,治疗MR。

2.3 健脾生血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都有赖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的滋养。现代研究表明,大脑所需营养(血液)占全身的20%,故大脑功能的正常有赖于脾运化功能的正常。若脾失健运,则生成气血不足,脑失所养,脑功能不健而见智力低下等。治宜健脾助运,药选白术、茯苓、山药,偏气虚者加选黄芪、人参,偏阳虚者加炮附子、桂枝。现代研究表明,茯苓、山药等能协调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及抑制的平衡,增加神经功能的灵活性,从而能提高智力。人参、黄芪能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炮附子、桂枝能增加脑部的血供等。运用本法时须配合消食药物的应用,如选加神曲、山楂以减轻脾运之负担。

2.4 养心运血

心主血脉,为血液运动之动力源泉。人脑的正常活动,有赖于心气上推之血液的濡养。若心气不足,不能推血以养脑,则脑失所养,脑功能不健而智力低下之症蜂起,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云“心气虚则痴而语迟”。治宜养心益气,药选龙眼肉、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等。现代研究表明,上述药物能提高各个能区中的动作能和语言能,从而能改善智力。

2.5 调肝藏血

肝主藏血,能调节血量,脑所需要的血量靠肝的调节,即脑活动剧烈时肝将其所藏之血输送到脑,以满足其需要,脑休息时部分血液回藏于肝,以备用之。若肝藏血功能失调,则脑部血供受影响而出现脑中缺血,脑力下降,治宜调肝,药选郁金、川芎等。

2.6 治肺动气

肺主气,故《医学实在易》曰:“气通于肺,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宜。”现代研究表明,脑细胞的需氧量超过全身任何器官,约占全身耗氧量的20%,若肺主气之能失职,即推运气上荣于脑不能,则脑失温煦而功能减退,见智力不足。宜治肺以动气,药选辛荑等。

2.7 活血化淤

脾肾心肝肺之气虚则运血无力致血淤;阳虚则寒邪内生,血疑不利而血淤;阴虚则热邪内生,血被灼而黏则血淤。血淤则阻滞脑络,从而使脑之血供减少,脑功能不健而出现智力低下。故治宜活血化淤,药选丹参、三七、川芎等。现代研究表明,上述药物能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2.8 化痰祛浊

肾阳虚,气化不能,水湿内停,则痰浊内生;脾气虚,健运失职,水湿不化,则痰浊内生;肺气虚,宣肃失职,水湿内聚,则痰浊内生。痰浊阻于脑络,从而使脑之血供氧供等减少而脑功能不健,故见智力低下。治宜化痰祛浊,药用石菖蒲、远志等。现代研究表明,上述药物能提高大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从而保护脑细胞。

3. 辨治方法

根据上述辨证思路,我们将其分为以下两型进行辨治,并配合教育训练。

3.1 心肝肾阴(血)虚,痰淤内阻

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应人能、应物能低下,舌淡苔白,脉细弱或细数。

治宜滋补心肝肾,活血化痰。

方选自拟MR-Ⅰ方加减,药用:紫河车粉(分冲)10g、菟丝子10g、龟板(先煎)10g、生地30g、阿胶(烊化)10g、猪脑髓(另炖)20g、黄精10g、女贞子10g、枸杞子10g、山茱萸10g、何首乌10g、五味子10g、白芍30g、桑寄生30g、龙骨(先煎)30g、牡蛎(先煎)30g、虎骨(先煎)20g、益智仁30g、石菖蒲10g、远志10g、丹参30g、当归10g、鸡血藤30g、山楂10g、砂仁6g、甘草6g、大枣6g。

3.2 心脾肾阳(气)虚,痰淤内阻

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语言能、动作能低下,舌红,苔薄,脉细数或细弱。

治宜温补心脾肾,活血化痰。

方选自拟MR-Ⅱ方加减,药用:黄芪30g、人参10g、山药15g、茯神10g、鹿角胶(烊化)10g、淫羊藿15g、仙茅10g、巴戟天15g、黄精10g、猪脑髓(另炖)20g、龙眼肉10g、半夏10g、石菖蒲10g、远志10g、桂枝10g、当归10g、丹参30g、川芎15g、酸枣仁20g、五味子10g、陈皮10g、甘草6g、大枣6g。

4.预防方法

(1)开展遗传咨询,加强婚前检查,禁止近亲结婚。

(2)产前诊断,早期诊断(新生儿发育筛查),实行免疫法预防传染病。

(3)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广泛宣传卫生健康知识。

(4)加强环境保护和监测。

(5)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质量和新生儿护理,对围生期高危儿采取早期干预等综合预防措施。

●儿科难治病

小儿病毒性肺炎

小儿病毒性肺炎(child virus pneumonia,CVP)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也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原因之一,尤其是重症CVP。因此,发挥中医药优势,做好重症CVP的治疗是中医儿科领域里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1. 理辨治要点

1.1 西医辨病论治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

CVP属中医“肺炎喘嗽”范畴,病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外因多为感受风寒热,内因有先天禀赋不足。病位主要在肺,牵及心肝等。病性为正虚邪实,正虚多为气血阴阳亏虚,邪实多为风寒热内壅,痰淤内阻等。此外,患者的年龄(多见于2岁以内,尤以2~6个月婴儿多见)、营养状况(如营养不良者易发病)、生活环境(如生活在被污染的环境中易发病)、体质(体质差者易发病)等与CVP关系极为密切。临床确定治则时,要全面考虑上述诸多因素。选用药物时,要认真参考中医药现代研究新成果,如选既有抗病毒、解除支气管痉挛、祛痰、强心、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又有祛风、清热、散寒、活血化痰、补益气血阴阳、平肝、回阳救逆等作用的药物。因此,临床疗效较好,尤其是在没有有效抗病毒药物的今天。但中医对重症CVP如CVP合并心衰、脑水肿、中毒性休克等危症的抢救中显得捉襟见肘。

西医认为CVP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引起,治疗以抗病毒为主,而抗病毒药物疗效较差。但西医对重症CVP,如CVP合并心衰、脑水肿、中毒性休克的抢救措施得力,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我们主张在西医辨病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但如何进行,我们有如下经验可供参考:

1.1.1 西医辨病方面

主要为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般根据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喘憋、喘鸣、肺基底部可闻及细湿啰音等临床特征及X线胸片等可做出支气管肺炎的诊断,然后作病毒病原学检查以确诊。但要与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异物等相鉴别。

1.1.2 中医辨证方面

(1)从病因入手

病毒感染明显者,辨证为风热或风寒壅肺、痰淤内阻等,治宜祛风清热解毒,或祛风散寒解毒,活血化痰。免疫低下明显者,辨证为气阴,或气阳亏虚,治宜益气养阴,或益气温阳。

(2)从临床入手

对于轻症者,多辨证为热毒痰淤内阻,气阴不足,或寒毒痰淤内阻,气阳不足,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痰,益气养阴,或散寒解毒,活血化痰,益气温阳。以中医为主。对于重症者,多辨证为气阴两伤,热毒痰淤内阻,或气阳两虚,寒毒痰淤内阻,治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痰,或益气温阳,散寒解毒,活血化痰。并发心衰者,多辨证为心阳虚衰,治宜回阳救逆。并发中毒性脑病者,多辨证为毒邪犯脑,治宜解毒护脑。中西医并举,配合西医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抗心力衰竭、抗呼吸衰竭、控制感染性休克、控制脑水肿等。

1.2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在宏观辨证论治基础上,我们将现代理化检查如X线、CT检查等视为中医四诊的延伸,依此进行微观辨证,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可提高疗效。但如何进行,我们有如下经验可供参考:

X线检查示斑片状阴影者,多辨证为风寒邪毒或风热邪毒内壅,治宜祛风散寒解毒,或祛风清热解毒;斑片阴影融合成片者,多辨证为痰淤内阻,治宜活血化痰。

1.3 内服与其他疗法相结合

患儿服药困难,中药煎剂缓不救急,因此,改变给药途径是提高CVP疗效的关键环节。我们在临床上除用煎剂口服外,还在上述治疗原则指导下,合理选用其他疗法如静滴、肌注、雾化吸入等法。

1.4 治疗与护理相结合

CVP的发病与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受凉、缺少锻炼等有关,因此,我们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调养护理,如讲究卫生、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到公共场所、防寒保暖,积极锻炼等,如此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2. 辨治思路

2.1 清热解毒

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肺,肺位最高,开窍于鼻,主呼吸,主宣发肃降。热毒等外邪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肺失宣肃,热毒内郁,故见发热、烦躁、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脉数等,因为热毒为其罪魁祸首,所以,清解热毒首当其冲。清热解毒常选生石膏、黄芩、虎杖、青黛、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现代研究表明,上述药物均有明显抗病毒作用。但应注意给热毒以出路,热毒偏表兼风者,予宣肺清热,选加桑叶、菊花、薄荷祛邪出表;热毒偏里者予通里清热,选加大黄、赤茯苓等引热下行。

2.2 散寒解毒

寒毒犯肺,肺失宣肃,故见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痰白而稀,口淡不渴等。治宜散寒解毒,药选干姜、细辛等,但也应注意给邪以出路,寒毒偏表兼风者,予宣肺散寒,选加麻黄、杏仁、紫苏等;寒毒偏里者,通里散寒,药选白芥子、郁李仁、瓜蒌仁。

2.3 祛痰化饮

肺主通调水道,热毒犯肺,肺失通调,水饮内停,热灼成痰,痰阻气道,或寒毒犯肺,肺失通调,水饮内停,寒凝成痰,痰阻气道,均可见气急鼻煽,三凹征明显,喉中痰鸣。若痰饮得祛,气道通畅,则诸症消。故祛痰化饮为其关键环节。祛痰化饮,给痰以出路,其法有二,一为宣肃,二为通利。宣肃即为宣肺化痰和泻肺消痰,前者常选麻黄、桔梗、甘草等,后者多选葶苈子、苏子、白芥子等。通利即为通腑导痰和利水消痰,前者多选大黄、黑白丑等,后者多选车前子、冬瓜子、泽漆等。现代研究表明,上述药物均有祛痰、止咳、平喘、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功能的作用。我们在临床上体会到祛痰多选通利,因为小儿不会自己咯吐痰涎。

2.4 活血化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