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选自拟IPF-Ⅰ方加减,药用:太子参10g、阿胶(烊化)10g、生石膏30g、黄芩10g、鱼腥草30g、连翘10g、蒲公英30g、枇杷叶10g、丹参30g、桃仁10g、贝母10g、瓜蒌15g、甘草6g。
咳重者加百部、紫菀、款冬花,痰少而黏者加青黛、海蛤壳等。
3.2 寒毒痰淤内壅,肺肾气阳亏虚
咳嗽喘息,咳声重浊,痰稀色白,咽痒鼻塞,胸膈满闷,或恶寒发热,头痛流涕,舌苔薄白,脉浮。
治宜散寒解毒,活血化痰,补益肺肾气阳。
方选自拟IPF-Ⅱ方加减,药用:黄芪15g、补骨脂10g、麻黄10g、桂枝10g、干姜10g、细辛10g、半夏10g、杏仁10g、川芎10g、桃仁10g、厚朴10g、蝉衣6g、甘草6g。
咳重者加百部、旋复花、款冬花,痰多加贝母、牛蒡子。
3.3 肺肾气阴亏虚,痰淤内阻
咳喘日久不愈,进行性加重,干咳,无痰或咯血,形体消瘦,困倦乏力,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宜滋补肺肾气阴,活血化痰止咳。
方选自拟IPF-Ⅲ方加减,药用:太子参15g、鳖甲(先煎)10g、黄精15g、天冬15g、麦冬10g、贝母10g、炮山甲10g、丹参30g、莪术10g、黄芩10g、鱼腥草30g、紫菀10g、款冬花10g、甘草6g。
配合静滴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
3.4 肺肾气阳亏虚,痰淤内阻
咳喘日久不愈,进行性加重,气短呼吸困难,动则更甚,形体消瘦,畏寒身冷,颈脉怒张,下肢浮肿,小便清长,舌质淡胖紫暗,苔薄白,脉沉细。
治宜温补脾肾气阳,活血化痰平喘。
方选自拟IPF-Ⅳ方加减,药用:黄芪30g、淫羊藿15g、仙茅10g、补骨脂10g、冬虫夏草粉(分冲)5g、贝母10g、炮山甲10g、丹参30g、水蛭粉(分冲)5g、炮附子(先煎)10g、桂枝10g、麻黄10g、苦杏仁10g、甘草6g。
配合静滴参附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
3.5 阴阳两虚,痰淤内阻
咳喘日久不愈,进行性加重,干咳或咯血,气短,呼吸困难严重,不能平卧,困倦乏力,形体消瘦,嗜睡或神昏,面色晦暗,口唇发绀,颈脉怒张,五心烦热,下肢浮肿,胸水腹水,舌质暗紫,脉细微欲绝。
治宜阴阳双补,活血化痰开窍。
方选自拟IPF-Ⅴ方加减,药用:人参10g、鳖甲(先煎)10g、冬虫夏草粉(分冲)5g、淫羊藿15g、黄精10g、炮山甲10g、贝母10g、三七5g、水蛭粉(分冲)5g、黄芩10g、鱼腥草30g、炮附子(先煎)10g、桂枝10g、车前子10g、泽泻10g、石菖蒲10g、远志10g、甘草6g。
胸部X线片或CT片若为毛玻璃阴影者,加利湿化饮之品,如旋复花、泽兰、薏苡仁、汉防己等;若为网格状阴影者,加软坚散结之品,如夏枯草、牡蛎、皂刺、白蒺藜等;如血气分析为低氧血症,宜加行气活血之品如,丹参、赤芍、川芎等;若为Ⅱ型呼吸衰竭,应酌加活血利水醒神之品如,石菖蒲、泽兰、郁金、汉防己等;若杵状指明显者,宜加补肾破淤之品,如补骨脂、三七、鸡血藤、水蛭;肺功能检查提示严重换气功能障碍者,宜加补益肺肾之品,如人参、黄芪、补骨脂、紫河车、阿胶等,或活血化痰之品,如三棱、莪术、川芎、水蛭等。
4. 预防方法
(1)加强锻炼,提高抗病力。
(2)避免感受外邪,以预防呼吸道感染。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s, C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发病率逐年增高,为国际上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抗心律失常的西药共同的不足之处是既能治疗心律失常,又能诱发心律失常,而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毒副作用极少,疗效可靠,有一定优势。
1. 辨治要点
1.1 西医辨病论治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
心律失常多属中医“心悸”范畴。病因不外乎本脏自病和他病及心两类。本脏自病者,或责于实,求诸于痰结、淤阻、热扰、寒滞诸因;或归于虚,缘由气血阴阳之不足。他病及心者,从肝脾肺肾可求。病位主要在心,涉及五脏。病性为正虚邪实,正虚主要为心肾亏虚,邪实主要为痰淤内阻,寒热内扰。此外,心悸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者)、性别(多见于男性)、职业(多见于长期从事竞争性强的职业者)、精神状态(如情绪失调等)及体质(如遗传易感性、肥胖等)等密切相关,病程长短亦有差异。临床确定治则时,既注意本脏病,又注意他脏病,既注意病因,又注意患者体质;选药时参照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注意方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因此,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但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一方面起效较缓,且缺少临床实用的多种剂型的中药;另一方面对心律失常中急危重症效果欠佳。
西医认为CA的病因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和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两类。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多见于肺心病、心衰、高心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多见于药物中毒(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电解质紊乱、Graves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从临床表现上分,可分为两类,即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诊断上有心电图检查、长时间心电图记录、运动试验、食管心电图、临床心电生理检查等。治疗上,目前虽有多种治疗心律失常的新药不断问世,但至今尚未找到一种疗效高、安全又可靠、又无副作用的药物,因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理复杂,难以准确掌握药物剂量及个体差异,临床不易恰当选药,而单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每易产生耐药性,往往既能治疗心律失常的药,又能诱发心律失常,且多从治标着眼,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但由于直流电复律术、人工心脏起搏术、导管射频消融术等的普遍应用,已使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急危重症心律失常的疗效有了很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我们主张在西医辨病论治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但如何进行,我们有如下经验可供参考:
1.1.1 西医辨病方面
主要是诊断。CA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食管心电图、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等可确定诊断。然后应进行病因诊断。
1.1.2 中医辨证方面
(1)从病因入手
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如肺心病心律失常,其本为心肺肾气阳亏虚,其标为外邪痰淤停滞,治时应温补心肺肾气阳顾其本,祛邪化痰活血治其标,方选小青龙汤合真武汤加减;心衰心律失常,其本为五脏同病,气血阴阳俱虚,其标为水淤痰郁内滞,其病在五脏,波及于心,治时扶正以温补心肾为主,振奋阳气,酌配滋补心肾之阴,兼顾肺脾、祛邪以活血利水为关键,方选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高心病心律失常,其本为心肝肾阴虚,其标风痰淤内阻,治宜滋补肝肾,熄风化痰活血,方选三甲复脉汤合镇肝熄风汤加减;冠心病心律失常,其本为心脾肾气血阴阳亏虚,其标为痰淤郁内阻,治宜补益心脾肾气血阴阳,行气活血化淤,常宜七分补,三分祛;心脏瓣膜病之心律失常,其本为心之阳气(或兼心阴)亏虚,其标为血淤水停,病在于心,波及五脏,治宜以温补心阳气为主治其本,利水活血治其标,中病即止;心肌炎之心律失常,乃由禀赋不足,复感温疫热毒,滞而不散,恙延脏腑,内舍于心而致,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脾肾关系密切,治宜益气养阴与清热解毒并举。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重点治疗原发病。
(2)从临床入手
发作期多辨证为热痰淤阻络,心脾气阴亏虚;心肾气阴亏虚,热痰淤阻脉;寒痰淤阻络,心脾气阳亏虚;心肾气阳亏虚,寒痰淤阻脉。治分别宜清热化痰活血,兼益气养阴;滋补心肾气阴,清化痰热,活血化淤,宁心复脉;散寒化痰活血,兼益气温阳;温补心肾气阳,祛化寒痰,活血化淤,宁心复脉。中西医并用,或以西药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利多卡因、美西律、莫雷西嗪、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维拉帕米、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为主,配合中药以治疗其副作用。对上述药物副作用,若出现气喘、呼吸困难者,多见于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等,多辨证为肺肾气损,痰浊内阻,方选补肺汤合二陈汤加减。若出现肺纤维化者,多见于胺碘酮等,参照拙作《特发性肺纤维化》进行辨治。若出现Q-T间期延长、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心力衰竭、晕厥等,多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利多卡因、美西律、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维拉帕米等,多辨证为心肾气阳损伤、痰淤内阻,治宜温补心肾气阳,活血化痰,方选保元汤合四逆加人参汤加减。若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多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美西律、胺碘酮等,多辨证为脾气损伤,胃气上逆,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方选旋复代赭汤加减。若出现肝毒性,多见于维拉帕米,多辨证为脾气亏虚,湿热内壅,治疗健脾益气,清热除湿,方选四君子汤。若出现肝纤维化,多见于胺碘酮,辨证为气滞血淤,脾肾亏虚,方选大黄■虫丸加减。若出现发热、皮疹、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多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多辨证为脾肾气血损伤,治宜补脾益气血,方选八珍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若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多见于胺碘酮,辨证为肝肾气阴两虚,虚火内生,治宜滋补肝肾气阴方选当归六黄加减。若出现口干、头痛、头晕、皮肤潮红、心悸等者,多见于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丙吡胺等,多辨证为肝肾精虚,治宜滋补肝肾阴精,方选二至丸加减。若出现头痛、眩晕、运动失调、震颤、步态障碍、意识模糊等,多见于利多卡因、美西律、莫雷西嗪、普罗帕酮,多辨证为肝肾阴虚,风痰上扰,方选大定风珠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若出现视觉、听觉障碍,多见于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辨证为肝肾阴虚,耳目失养,治宜滋补肝肾之阴,方选耳聋左慈丸及明目地黄丸加减。 对于复律后正虚或邪实均不明显,用中医治疗。
1.2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在宏观辨证论治基础上,我们将现代理化检查手段如心电图检查、心电生理检查等视为中医四诊的延伸,据此进行微观辨证,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可提高疗效。至于二者如何结合,我们积累了如下经验可供参考:
快速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等。早搏病因多为心脾阴血两虚为主,治宜补益心脾阴血,方选天王补心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以痰火扰心为主而致,治宜清热、化痰降气,方选黄连温胆汤、礞石滚痰丸、旋复代赭汤等加减。房颤多以心肾阴虚不能敛阳或心脾血虚不能纳气为主而致,对于前者治宜育阴潜阳,养血复脉,方选加减复脉汤或三甲复脉汤;对于后者治宜补血养心,健脾益气,方选归脾汤或养心汤。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房室传导阻滞等。窦性心动过缓以心脾气阳亏虚为主而致,治宜补益心脾气阳,方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理中汤加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以心肾气阳亏虚为主而致,治宜温补心肾气阳,但要视气阳亏虚的程度,标本的转化和兼夹证的有无,灵活选保元汤、四逆加人参汤、参附龙骨牡蛎汤及六味回阳饮等。房室传导阻滞多以痰淤内阻为主而致,治宜活血化痰,方选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淤汤加减。
1.3 治疗与护理相结合
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种种冲击,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当抒不抒,该泄不泄,必致气血紊乱,脏气失调,百病丛生,心律失常亦不例外。为此我们临床时,精神专一地“谨察间甚,以至调之”。详细了解病人生活习惯,倾听隐讳病情,获悉发病根由,耐心开导,使其郁闷得以疏泄,烦躁得以平息,孤独得以解脱。化紧张为轻松,化多疑为自信,化抵触为信任,为促进病人的康复和药物治疗打好基础。
2. 辨治思路
2.1 温补心脾肾阳气
因先天禀赋素弱或因年老体虚、过度劳神而致,或因久病迁延等均可损伤脾肾阳气。脾肾阳气不足,不能鼓舞心阳,心阳不足故见心搏缓慢,伴气短畏寒肢冷、脉缓等。多见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治宜温补心脾肾,方选保元汤及四逆加人参汤。
2.2 滋补心脾肾阴血
因劳倦过度,或劳神少寐,或因久病体虚等均可损伤脾肾。脾肾亏虚,阴血虚少,阴不敛阳,阳气浮动,心神被扰故见心悸,伴面色不华,手足心热,脉细数等,多见于房颤等,治宜滋补心脾肾,方选归脾汤及三甲复脉汤。
2.3 化痰涤浊
外感寒邪,或内伤饮食,或劳倦过度等致肺脾肾阳气受损,宣化健运、温煦失职,三焦气化不利,不能蒸化水液,津液蓄积成痰,饮邪上犯,心阳被蒙,脉络之宣畅受阻,故见心悸,伴头晕、胸闷、痰多、恶心、呕吐等,治宜温化寒痰,宣畅心脉,方选桂枝附子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外感热邪,或情志不畅,日久化热生痰,痰热相因,扰乱心神,故发心悸,伴头晕、胸闷、口苦、恶心、呕吐、烦热等,多见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宜清化热痰,轻者方选黄连温胆汤,重者方选礞石滚痰丸。
2.4 活血化淤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均可损伤气机,导致气虚,气虚则运血无力而致血淤,血淤则心脉痹阻,发为心悸,伴乏力、心痛、舌紫、脉迟涩或结代等,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致心律失常,治宜益气活血,血淤甚者选血府逐淤汤,气虚甚者选补阳还五汤加减。
情志内伤等致气机阻滞,气滞则血淤,血淤则心脉痹阻发为心悸,伴心烦易怒,胸闷或痛,舌紫,脉迟涩或结代等,多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致心律失常,治宜行气活血,气滞甚者选柴胡疏肝散加减,血淤甚者选血府逐淤汤加减。
2.5清热散寒
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损伤心脾肾气血阴阳,阴血亏虚则热邪内生,气阳亏虚则寒邪内生。因此,治疗CA在补益心脾肾的同时,应注意清热散寒,清热药用苦参、黄连、丹皮、赤芍等,散寒药用炮附子、桂枝、干姜、乌药等。
2.6 安神定悸
心悸的治疗固然需要辨证论治,但心律失常的危急症应予安神定悸,危急重症解除后再行辨证论治。解危急重者常配合西医疗法,如为阵发性室上速者,宜用刺激迷走神经法或同步直流电复律等;如为室颤可按心肺脑复苏法抢救;如为病态窦综合征者可用阿托品或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若为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者,按心肺脑复苏法抢救。
3. 辨治方法
根据上述思路,我们将心律失常分为如下四型进行辨治。
3.1 热痰淤阻络,心脾气阴亏虚
多见于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悸时作时止,乏力,头重闷,胸满闷或胸刺疼,烦躁,易惊,失眠,多梦,食少,口干,口苦,恶心呕吐,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或紫暗,脉弦数。
治宜清热化痰活血,兼益气养阴。
方选自拟稳心Ⅰ方加减,药用:太子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半夏10g、胆南星10g、瓜蒌15g、石菖蒲10g、陈皮10g、佛手10g、黄连10g、苦参30g、丹皮25g、赤芍25g、琥珀末(分冲)6g、酸枣仁20g。
3.2 心肾气阴亏虚,热痰淤阻脉